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良与日常的维修维护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提升固定资产的产量或质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功能的优化,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同时使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增加进而影响折旧额增加。
判断一个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是维修的行为还是固定资产改良的行为,主要依据同时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事实判断,二是财务判断。首先,判断是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用、效率或延长使用年限,是的话就是固定资产改良行为,不是的话就是维修行为;其次从财务上来判断,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能够给企业增加新的效益流入就是固定资产改良行为,不能够给企业增加新的效益流入就是维修行为。
二、电厂设备修理费用的特点
电厂的投资少则几亿元多则上百亿元,其中的设备投资通常占总投资额 50%左右,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有小修、中修、大修、技术改良等多方式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其中小修是每年当中日常维护的修理,每年发生多次,每次 3-5天,通常年度小修金额为设备投资原值总金额的 1-2%;中修通常 3年左右一次,金额为设备投资原值总金额的 3-5%;大修通常 5-6年左右一次,金额为设备投资原值总金额的 8-10%金额。
三、新老会计准则下大修理费确认期间的区别
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确认期间在新的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式是明显不同的,对大修理费用确认期间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修理费处理方式有显著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版(旧准则)中将固定资产日常发生的修理费用直接在当期进行费用化处理;而企业周期性发生的重大修理费用,能够进行资本化的部分,确认为固定资产,不能够进行资本化确认的,按照使用受益期间分别计入各期的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新准则)中将固定资产发生的所有类型修理费用,不区分是否为大修理费用,全部在发生的当期费用化;而对于固定资产更新改良所发生的费用,满足资本化的条件确认为固定资产,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在当期进行费用化处理。
从新旧两个会计准则对修理费 处理方式可以看到,对于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中的小修理费、中修理费的费用化处理及固定资产更新改良在会计处理上是没有变化的,但对于大修理费的处理是不同的。
四、新会计准则对大修理费确认期间不同于旧会计准则的原因
新会计准则对大修理费没有采用按照收益期间计入各期损益而是采用于费用化期计入发生期的当期损益 ,其原因应该是出于防止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企业可以利用旧准则,通过对固定资产大修理的主观判断的模糊界定规则,根据人为对企业利润高低的需求,肆意地将大修理费一次性或分次计入各经营期,进而操纵影响企业的利润。由于大修理费多涉及大型设备,摊销时间五六年,更具备利润操纵的空间。新准则将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区分是否是大修理,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规避了人为利用大修理费处理期间不同从而调整利润的可能性。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费用产生的问题
新准则规避了人为通过大修理操纵利润的弊端,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影响一些财务指标的同比性,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
2.违背了确认费用的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在某一期间获得的收入 要和它所付出的费用相匹配。大修理费用的支出与后续期间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以上各会计期间均有助于实现各期的营业收入。后续的各个期间都享受大修带来的收益、资金的流入,大修理费是实现上述各期收入付出的成本对价,因此按照配比原则,大修理费应该分摊到后续的各个期间。
六、如何处理的建议
为保持财务报表反映出的经营业务的平稳性,不因这种大额的修理费导致的利润变化、毛利率等指标的波动与失真,让公司管理层、领导层、股东、外部人员更好地分析报表的数据,了解一家真正的企业运营状况。
建议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日常维修 (含中修、小修 );改良更新,按照会计准则计入后续计量,进行资本化。 大修理费可以通过未发生前的预提费用方式或在实际发生后分期摊销方式进行处理。
预提方式,采用预计负债,是先预提后支付。一般五到六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计提,大约按照 1.6-2%年计提,在实际发生的年度,对已预提的金额的差额补提,或冲回。
摊销方式,是在实际发生时,列入待处理费用,从本次发生到下次大修理开始这一期间内进行分摊。
为了避免企业对利润的操纵,同时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行业、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管理及账务处理的相关制度及审批流程,明确管理费用计提的原则、标准、比例、周期、方式和方法,并报请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批准或备案。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对上述关键的内容不能随意修改,同时要保证制度的连贯执行。
今日推荐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