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一个题目《中国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界定和评估》。我想大概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中国文化企业发展数据与评价。第二部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界定与分类。第三部分,就是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优化与评估。
首先一点,我到这里来之前做一些数据统计。从2005-2015年,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里有三个比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增速,尽管在最近一段时间当中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是远远高于GDP增速。说明,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产业。但是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服务业在整个GDP的占比已经接近56%。显然这一两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应该是高速度的。
第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中,国有文化企业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深化,中国的上市公司当中,以国有控股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由于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在过去这些年当中,我们看到文化产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刚才讲的众筹的方式、建立产业引导的方式筹措资金、战略发展。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在中国资本市场,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并购的行为发生。这里有一些数据足以证明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这个上市以后的企业当中,大量的灵活的运用资本市场提供的平台不断的充实发展的后劲。我们看到新三板是一个挂牌的企业密集的版块,在这里面大家看到,文化企业占比逐渐的增加,文化企业的并购也在逐渐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家可以看到所有这些数据的变化,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中国文化企业是对政策高度依赖的行业,他们的发展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政策的背书。我归纳这样一些政策,不止这些政策。
总的来看,我认为,中国文化企业现在正在转型的过程当中。转型大概归为六类,第一是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组织,从一个非盈利的行业到盈利为目标的大量的所谓契约化组织的行业;第二个从旱涝保收到字符四月自负盈亏;第三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第四从依靠政府到依靠市场;第五从经营有形到创造无形;第六是从短期约束到长期约束,所有这些中国文化产业当中的细节正在从所谓的量变到质变。观察一系列的数据和变化,我们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文化产业的企业,大家可以归纳为三大结构性特征。结构跟随战略,中国文化产业的变化其实战略所决定的。我们看到三点,第一个是快速的成长。第二是产品多样。第三个是结构复杂。这个不需要解释。大家都可以感觉到。
怎么看中国文化产业的这些年的发展呢?我归纳为六点。我们做资产评估,我们大概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惯性,之后是结构,第三个是预期。怎么看一个企业的价值,看一个资产的价值?首先研究这个行业是不是有可持续的有效需求?我们说中国的文化产业13.7亿人口,人均超过8千美金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人均GDP包括8千美元以后肯定人们在文化消费、旅游消费、运动消费方面的占比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规律,不可抗力。第二个是有效供给,现在越来越多的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存量改革,强调的是机制改革,强调的是通过改革释放创造的活力。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认为,有效供给也会释放出来。第三是政策依赖。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有若干功能。这个肯定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者政府的支持,防止所谓政策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重叠。第四中国的40年的改革开放,其实他构成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说,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是三个要件。就是国家信用-民营机制和对方开放,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三个要素被有效的使用、被理性的使用、合适的使用,这个行业和这类企业一定会超常规的发展。这是我们讲到的中国模式。我相信文化产业也是这种模式。第五点文化行业企业其实是跟科技高度相关。这个领域当中小企业占98.5%,因此互联网+文化+相关产业的结构变化当中,中国政府、中国市场程序当中大型企业,应该用共享、共赢的方式对待这些不断发展过程当中遭遇发展困境和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通过他们的创造力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就是产融结合。在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这六点非常的重要。
第二点就是关于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界定和分类。我们今天的讨论无形资产在文化领域当中的评估问题。我认为很简单,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文化企业还是非文化企业,我觉得四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个要什么,第二有什么,第三挣什么,第四值多少。所有这些其实跟价值判断有关系。什么叫定向,就是企业的目标,什么叫定位,为谁做、哪里做、做什么,就是你怎么在这个行业中与众不同。如果说把这个搞清楚,可能一个新的企业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企业出现,显然在会计报表上,资产负债和权益是不完整的,有缺陷。我们需要通过评估释放,资产负债表不能解释但客观存在的资产和权益以及负债。
第三有一些企业,在成长期、在发展期,往往没有利润出现。如果简单的形而上学判断这些企业是有问题的。我们希望用结构制度看无形的东西,这些无形的东西是否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产生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否产生未来的功能。最后是值多少的问题。惯性、比较、预期,这个是三大原则。
在这里,我们讨论文化企业的资产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的问题,大家首先明白什么叫资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家或者不同的领域可能对他的理解不一样。我参加了国际资产评估组织的世界会议,2000年我在吉隆坡,马来西亚的首都,6个不同国家的评估专家坐在一起讨论新兴国家的资产评估问题。我当时就讨论,中国在转型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我坚持把无形资产界定和无形资产的评估写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评估准则。在这个讨论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反复论证什么叫资产。会计有资产的定义,经济学有定义,法学有财产的定义。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我们认为做资产评估的时候,我们面对所谓的契约权利,可以是一种权利或者一项权利。这样理解,我们可以对资产做更合理的解读。我们把资产做六个分类。在资产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叫无形资产。什么叫无形资产呢?我认为无形资产,就是与有自知演进、技术沉淀和人力资源高度相关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契约权利。三大前置条件,第一个就是与组织演进。第二一定有技术沉淀,跟技术的进步有关。还有一点一定跟人力有关。当我们看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所谓无形资产的时候,看市场、看技术、看团队,如果这些都不看,你怎么看无形资产?所以我们认为无形资产有以下所谓的六种分类。会计往往只看其中一类或者一类的一半。走到今天,会计没有看到的是我们需要界定和需要分析、需要评价的。这就是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怎么看无形资产?文化企业就是无形资产富集的企业,他生产的要素跟无形资产有关,他生产的资产跟无形资产有关,他生产的产品跟无形资产有关。你很难界定文化企业他的无形资产到底是产品、要素还是资源?他们事实上是高度的关联。我们通过对中国创业板无形资产的研究,我们这个团队连续编了6个中国创业板无形资产评选,通过我们把中国创业板的无形资产当中的一个板块叫文化产业的版块做一个统计,通过这个统计我们发现,在所谓的文化版块当中,以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具有重大的价值。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做过理论推导,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企业而言,无形资产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可能有市场类无形资产、技术类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一定产生两个功能,一个是背书企业信用。怎么讲信用,就是企业的还款能力。如果真的有核心资源、核心客户,能够带来合理的长期的现金流量。如果有合理的长期的不间断的现金流量,能够说他没有还款能力吗?但这个企业有可持续的还款能力的时候。其实从信用和无形资产综合可以推导企业的价值。资产一定是跟价值联系一起,价值一定跟福利联系在一起,这是个逻辑关系。我们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界定所谓的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评估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我觉得有三个问题至关重要。第一个是名人、第二个名品、第三个名声。一家公司既有名人又有名品还有名声,因此在这样一个三名共同作用的条件下,这个工作场所的现金流量是可以看得见的。所以我认为在基于对这些东西的界定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可以被确定的、可以被分析的、可以被评估的。尽管存在很多的障碍和问题。
下面我们讲,关于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优化与评估。
我们认为,其实文化企业当中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其实是服务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优化。评估服务优化。我们加强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管理的时候,我们大概要强调四件事情。第一个无形资产的确认,第二无形资产的分析,第三无形资产的计价,这个话好像是会计能够听得懂,其实告诉他计价是跟评估高度相关的,没有我们的评估就没有你们的计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形资产的评估是为会计报告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最后就是无形资产的报告。也就是所有的评估最后落实到报告上,只有报告才能披露信息,报告才能发挥决策的参考效能,这四件事情。
首先我们觉得在无形资产评估之前,你一定要把无形资产的形态、状态搞清楚。评估前提是认识这个对象、了解这个对象吗?从表面到实质可以描述和分析吗?这三态,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讲,到底有哪些类无形资产,有的是会计报表能够计量,有些是会计报表不能计量的。简单讲,我们现在讲院线资源,放映权是不是无形资产。比如说电视机的频道资源是不是无形资产。比如我们说李冰冰工作室,这个人是不是无形资产?假设他是无形资产我们在无形资产的形态当中鉴定他。我们讲时态,从幼稚到成熟甚至衰亡的过程。在不同的过程当中,表现的形式不一样的。价值结构和质量也不一样。最后一点就是状态。大量的无形资产被利用吗?我们知道在今天中国任何一类公司当中,全球的任何一类公司当中所存在的一种现象,我称之为无形资产被无形实有化。请问大量的公司无形资产被个人使用,而你又无法控制的时候,这个无形资产是公司的吗?我们要研究他。也就是说,你做评估的时候对这些问题有足够的认知。我们就提出,在分析无形资产的价值的时候,要研究三效。效率、效用、效益。假设没有效率、没有效用、假设部分效益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如果不分析、不解读,评估的是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不能够反映他的社会效益、请问你评估合理吗?这就是分析。
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资产评估有三种方法,我们经常讲。在惯性结构和预期三个专业原则的约束上,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评估一个资产。这个在资产评估当中有不同的意见。我的观点是,如果是我们找的文化企业价值或者文化资产的价值叫做罗马,我把这三个办法叫做路径。假设我们找的是罗马,因为方法不同,所以罗马不同,这个逻辑经不起推敲。我认为三种方法必须坚持惯性、结构和预期的原则。而且数据可得,方法可用、专家可行。你说得到这个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有道理吗?没有道理。要么这个方法不能用,要么这个数据不能用,要么就不能用这个路径评估这个资产,这个是我的观点。
总的来看,资产评估我觉得在未来必须服务于三类报告。第一报告财务报告,第二类报告非财务报告,第三类报告关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的信息披露报告。所有这些报告未来都应该使用所谓的资产评估。在文化企业所谓的无形资产评估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构建四个情景。第一个是绩效评价情景。所有的企业都上市吗?大量的不上市,难道不需要评价吗?文化企业尤其是文化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企业的文化资产,严格意义上讲也需要定期重估。如果定期重估,一定会遇到一系列矛盾,比如说任期约束和持续投入的关系、财务指标和实力指标的关系、前期投入费用化和相关支出资本化的关系。所有这些你会发现,传统的绩效方式考虑前者不考虑后者。我们用无形资产的新的绩效评价模式必须考虑后面的要求。于是,我们做过案例。找一家企业,对他的有形资产做若干的假设,比如有形资产高贡献、低贡献、零贡献、负贡献。基于研发支出资本化和广告费用资本化的理论逻辑评估这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那样的一个企业解释他所谓三个月的无形资产,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这对我们有很长时间历史沉淀的文化企业在改制过程当中尤为重要。
公司上市。你一定明白,由于历史继承、自主创新、政策挖掘形成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没有商品化、资本化。所以需要通过所谓的公司上市让无形资产的价值释放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资产评估这个行业解释的是这类资产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帐面价值。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情景。
第三个情景就是并购情景。可以说跨国并购也可以是国内并购。这一类并购我们强调关注三大因素。第一个是法律的因素,第二财务的因素,地三协同的因素。在并购前、中、后,有不同的强调的重点。
最后一点,就是破产清算。即便是文化企业,尤其大量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很可能持续的时间不长,企业的破产合作清算是大量存在的。那请问如果这个企业破产清算,有没有无形资产,是否需要界定、评估?我们认为,文化企业或者是一般企业,他的无形资产是债权人诉诸权利要求并得到相关补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长时间以来,这一类资产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界定和评估。我们有了这一系列的建议。
总的来看,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企业还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在文化企业当中,强调无形资产的界定、无形资产的评估,其实是要服从无形资产的优化。在这个地方,我强调,在文化企业当中,做四件事情。第一个甄别科学化。第二个是结构的合理化。请问你们在无形资产的投资运营或者是管理过程当中,结构合理吗?第三个是就是运营的高级化。无形资产被你用了吗?有效吗?最后一点假设你是一家上市公司、文化的国有企业,请问你的信息的披露和信息的反映规范吗?假设说我们真的是做到甄别科学化、结构合理化、运营的高级化和披露的规范化,相信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依据现场录音整理,内容略有删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