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观察
5月16日,欧盟各国未能就第11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意见。据了解,此轮对俄制裁方案的目标是“严厉打击逃避制裁的行为”。
多个国家对第11轮对俄制裁表示了异议,甚至是直接反对。德国指出,欧盟因所谓“帮助俄罗斯逃避制裁”的理由而对“第三方”发起制裁并没有国际法依据,是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匈牙利外交官员此前曾表示,匈牙利不会为他国利益放弃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或是迫于外界压力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也强烈反对欧盟此轮制裁措施,尤其是反对欧盟针对“第三方”实施制裁。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法律专家、卓纬国际贸易与合规部主管合伙人蒲凌尘律师认为,尽管欧盟未能通过第11轮对俄制裁,目前对“第三方”企业的制裁存在较大变数,但与俄罗斯存在特定经济往来的相关企业仍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欧盟后续制裁的预案。
涉俄“第三方”企业如何做好应对欧盟制裁的预案?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卓纬律师事务所蒲凌尘、王路路对欧盟相关制裁的解读文章,供关注欧盟制裁的读者参考。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欧盟理事会由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家或政府元首组成,且欧盟成员国利益并不一致,欧盟理事会是否能够就制裁“第三方”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存在较大变数。
2、“间接提供资金或经济资源”是指向被制裁实体拥有或控制的(未被列入制裁名单)的法人或实体提供资金或经济资源,除非可以合理确定有关资金或经济资源不会被制裁实体使用或使被制裁实体受益。
3、涉俄“第三方”企业应梳理自身与俄罗斯实体的业务活动,评估自身经营活动是否涉嫌规避欧盟对俄罗斯制裁措施。
正 文
2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蒲凌尘 王路路
卓纬律师事务所
2023年5月8日,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欧盟拟制裁多家涉俄“第三方”企业,理由是这些企业帮助俄罗斯规避了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拟制裁的中国企业约包括三合成科技有限公司(3HC Semiconductors)、金派科技有限公司(King-Pai Technology)、香港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inno Electronics)、希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igma Technology)等,[1]拟制裁措施为冻结被制裁公司的欧盟资产。目前,这4家公司均已被美国制裁(参见附表1)。
2023年5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问乌克兰时宣布:欧盟委员会5月5日提出了对俄罗斯进行第11轮制裁的方案,欧盟对俄第11轮制裁的重点是严厉打击规避行为,例如禁止(ban)故意规避欧盟制裁措施的俄罗斯和第三国“影子”(shadow)实体。[2]2023年5月10日,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对第11轮俄罗斯制裁方案进行了初次讨论。5月16日,欧盟经济和财政事务理事会举行会议,欧盟各国并未就第11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是否能够通过、实施对“第三方”企业的制裁方案?假如欧盟对“第三方”企业实施制裁,会对被制裁企业产生何种影响?“第三方”企业又可采取何种渠道维护自身权益?以下将根据欧盟的制裁法律体系来进行分析。
一、欧盟制裁法律框架:欧盟通过制裁“第三方”企业方案的可能性分析
欧盟的制裁措施又称为限制性措施(restrictive measures)。欧盟及其成员国实施制裁措施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欧盟条约》第29条和《欧盟运行条约》第215条。
《欧盟条约》第29条规定,“欧盟理事会(the Council)应以决定的形式,确定欧盟对某一特定地缘或专项问题的态度(approach),成员国应确保自身国内政策符合欧盟立场”。根据此条,欧盟理事会可以发布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ommonForeignandSecurityPolicy,CFSP)决定,实施武器禁运(armsembargoes)或限制入境(restrictionsonadmission)。欧盟及成员国有义务实施这一制裁决定。根据《欧盟条约》第31条,欧盟理事会应以全体一致方式(acting unanimously)作出CFSP决定。
《欧盟运行条约》第215条则规定:如果欧盟理事会的CFSP决定规定中断(interruption)或(部分或全部)减少与一个或多个第三国的经济和金融往来,如果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共同提议,欧盟理事会可以特定多数方式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如果CFSP决定对自然人、法人、自然人或法人团体、非政府实体采取必要措施,欧盟理事会可按上述程序通过制裁措施。
根据2018年《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内限制性措施的实施和评估指南》(“《制裁指南》”),依据《欧盟运行条约》第215条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资金和经济资源(freezingfundsandeconomicresources)应以条例(Regulation)的方式通过,这类条例应在欧盟直接适用。
也就是说,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需要经过下列程序才能实施:
1.欧盟理事会以全体一致方式通过CFSP决定,对“第三方”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也就是说将“第三方”企业列入制裁名单(listedoftargetedpersons)。
2.经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共同提议,欧盟理事会以特定多数方式,以条例形式实施对“第三方”企业的具体制裁措施,例如冻结资金和经济资源。
由于欧盟理事会由欧盟27个成员国的国家或政府元首(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组成,且欧盟成员国利益并不一致,欧盟理事会是否能够就制裁中国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存在较大变数。假设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制裁“第三方”企业的CFSP决定,那么冻结被制裁“第三方”企业的资金和经济资源只是时间问题。
二、欧盟拟制裁措施对相关企业的影响
假设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制裁“第三方”企业的CFSP决定和冻结上述企业资金和经济资源的具体条例,会对被制裁企业产生何种影响?
根据2018年的《制裁指南》,冻结资金和经济资源这一制裁措施通常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冻结被制裁自然人、法人、实体或机构所拥有(owned)、持有或控制的所有资金和经济资源;
二是不得直接或间接向被制裁的自然人、法人、实体或机构提供资金或经济资源或使其受益。
“拥有”是指一个法人或实体拥有另一实体50%以上的所有权,或对另一实体想有多数权益。
“控制”是指:
(1) 有权( having the right or exercising the power )任命或解除法人或实体行政、管理或监管部门一半以上成员;
(2) 通过行使投票权可独立任免法人或实体行政、管理或监管部门一半以上成员(这些成员在本财政年度和上一财政年度任职);
(3) 通过与法人或实体其他股东 / 成员的协议,独自控制该法人或实体多数股东或成员的投票权;
(4) 根据与法人或实体签订的协议,或根据其章程或组织章程中的规定,有权对该法人或实体行使支配性影响,而 相关 法律允许 该法人或实体 受制于这种协议或规定;
(5) 不是第 4 项协议的权利人,但有权行使第 4 项的支配性影响;
(6) 有权使用法人或实体的全部或部分资产;
(7) 统一管理法人或实体的业务并公布合并账目;或
(8) 共同或部分承担或担保法人或实体的债务。
“间接提供资金或经济资源”是指向被制裁实体拥有或控制的(未被列入制裁名单)的法人或实体提供资金或经济资源,除非可以合理确定有关资金或经济资源不会被制裁实体使用或使被制裁实体受益。
三、被制裁“第三方”企业的可能救济途径
1.请求欧盟普通法院/欧盟法院审查欧盟理事会的制裁决定/条例
欧盟理事会作出的制裁特定企业的CFSP决定和冻结资金和经济资金的条例,均受欧盟普通法院和欧盟法院的司法审查。而且,《欧盟条约》第6.3条规定,《欧洲人权条约》保护的基本权利构成欧盟法的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Union’s law)。假设欧盟理事会对“第三方”企业做出了实施制裁的CFSP决定和具体条例,根据《欧盟条约》第263条,被制裁企业可请求欧盟普通法院/欧盟法院审查上述决定/条例。
2.请求欧洲人权法院审查欧盟成员国依据欧盟理事会制裁决定/条例实施的具体措施
欧洲人权法院由《欧洲人权公约》设立,可接受任何个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团体提出的关于缔约国侵犯其受《欧洲人权公约》或其《议定书》保护的权利的申请。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均为《欧洲人权公约》的缔约方,但欧盟尚未加入《欧洲人权公约》,因而欧洲人权法院不能审查欧盟机构的行为。一旦欧盟成员国根据欧盟理事会的制裁决定/条例,冻结中国企业的资金和经济资源,相关企业可在穷尽实施该成员国所有国内救济后的6个月内,向欧洲人权法院寻求救济。假设欧盟理事会作出了冻结中国企业C资产的决定和条例,德国相关部门依据该决定和条例冻结了C企业的资产,C企业可在用尽德国所有当地救济(例如,专门法院、普通法院或宪法法院的救济)后6个月内,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申诉。也就是说,对于欧盟成员国采取的具体制裁措施,欧洲人权法院是最后的救济渠道。
四、“第三方”企业的应对预案
尽管欧盟对“第三方”企业的制裁存在较大变数,可能被制裁的“第三方”企业,以及与俄罗斯存在特定经济往来的相关企业仍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欧盟制裁的预案。
在此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拟在对俄罗斯实施第11轮制裁时,对相关“第三方”企业实施制裁,其主要目的是制止“第三方”企业帮助俄罗斯规避欧盟制裁措施。
当下,“第三方”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梳理自身与俄罗斯实体的业务活动,评估自身经营活动是否涉嫌规避欧盟对俄罗斯制裁措施。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对俄罗斯共实施了10轮制裁措施,具体内容请见附表2。
第二,如果企业发现自身经营活动有可能涉嫌帮助俄罗斯实体规避欧盟制裁,应尽可能减少其在欧盟27个成员国境内存放的资金及经济资源,降低自身供应链对欧盟相关实体的依赖。
附表1:
四家中国企业受到美国制裁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制裁机构
制裁时间
制裁理由/依据
1
希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igma Technology
美国财政部
2015年3月31日[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制裁条例》
2
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King-Pai Technology
美国商务部
2023年6月28日[4]
在俄乌战争后继续签订合同向被列入名单的俄罗斯实体和受制裁方供货
美国财政部
2023年4月12日[5]
《封锁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特定有害外国活动相关财产的行政命令》
3
香港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inno Electronics
美国商务部
2023年6月28日[6]
在俄乌战争后继续签订合同向被列入名单的俄罗斯实体和受制裁方供货
4
三合成半导体(香港)公司
3HC Semiconductors (HK) Co., Ltd.
美国商务部
2023年4月12日[7]
试图逃避出口管制,获取或试图获取原产于美国的物品以支持俄罗斯的军事和/或国防工业基地
附表2:
欧盟对俄罗斯制裁措施一览表[8]
制裁方案
实施时间
主要内容
第1轮制裁
2023年2月23日
● 金融制裁:限制俄罗斯国家和政府进入欧盟资本和金融市场并获取服务;
● 限制俄罗斯承认的两个非政府控制地区与欧盟的经济往来;
● 冻结资产:制裁555名个人和52个组织。
第2轮制裁
2023年2月25日
除金融制裁外,还包含:
● 能源制裁:禁止向俄罗斯出售、供应、转让或出口炼油相关的特定货物和技术,限制提供相关服务;
● 运输制裁:禁止向俄罗斯航空公司出售所有飞机、零部件和设备;
● 技术限制:进一步限制两用物品和技术的出口,以及限制可能有助于俄罗斯国防和安全部门技术提升的某些物品和技术的出口;
● 签证制裁等。
第3轮制裁
2023年2月28日—3月2日
● 金融制裁:将俄罗斯的主要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禁止向俄罗斯提供以欧元计价的纸币;
● 投资制裁:禁止投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出资的项目;
● 媒体制裁:禁止“今日俄罗斯”和 “卫星”在欧盟进行广播;
● 贸易制裁:限制与白俄罗斯的贸易。
“一致性计划”(Compliance Package)
2023年3月9日
● 金融制裁:将三家白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禁止与白俄罗斯中央银行进行与储备或资产管理有关的交易,以及为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和投资提供公共融资;从2023年4月12日起,禁止白俄罗斯国有组织的股票在欧盟交易场所上市和提供相关服务;大幅限制从白俄罗斯流入欧盟的资金,禁止接受白俄罗斯国民或居民超过10万欧元的存款,禁止欧盟中央证券保管机构持有白俄罗斯客户的账户,以及禁止向白俄罗斯客户出售欧元计价的证券;禁止向白俄罗斯提供以欧元计价的纸币;对向俄罗斯出口航海产品和无线电通信技术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措施;
● 冻结资产:在受制裁人员和组织的名单上增加160人。
第四轮制裁
2023年3月15日
● 贸易制裁:全面禁止与某些俄罗斯国有企业的交易;禁止欧盟机构向俄罗斯公司提供金融评级服务;禁止进口目前处于欧盟保障措施下的钢铁产品,禁止对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新投资,但核能和能源产品运输除外;禁止出口奢侈品;
● 冻结资产:在受制裁人员和组织名单中增加15名个人和9个组织,以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