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华融报表出炉,半年间从巨亏到翻红,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华融报表出炉,半年间从巨亏到翻红,是如何做到的

二是对当期资产风险审慎评估减值损失。

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长的收购重组类项目和固定收益类项目在2023年集中到期,相关资产质量承压,对其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

三是部分子公司风险严重侵蚀了集团经营业绩。

相关金融服务附属公司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风险加速暴露,对其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王占峰在致辞中表示,这是赖时期累积存量风险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司发展史上“永远要汲取的惨痛教训”。

华融2023年巨亏,便来自资产减值损失。

2023年报显示,华融在全面审视评估风险后,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77.55亿元,其中,信用资产减值损失高达976.8亿元,其他资产减值100.7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了291.25%和572.6%。

截至2023年底,华融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和其他债权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1442.54亿元,拨备率增长至16.5%。

2023年上半年,华融则根据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客户贷款及垫款及其他债权资产的风险情况,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79.20亿元,其他资产减值1.4亿元。

截至2023年6月末,华融的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和其他债权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1431.0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8%。拨备率由2023年末的16.5%增长至17.3%。

华融中报称,其风险缓冲保持合理空间。

对于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情况,华融2023年中报称,净利润主要来自不良资产经营分部,其税前利润57.67亿元,占集团税前利润总额的134.2%。其次是金融服务分部,税前利润34.96亿元。

不过,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仍为亏损状态,税前亏损41.90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4.37亿元。在2023年计提的1077.55亿元信用减值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该分部,且大部分归属于华融华侨。

在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华融总裁助理杨佩表示,华融通过全面评估存量资产风险与确认减值损失,进一步夯实了资产价值,增厚了“安全垫”,为今后处置风险奠定了财务基础。

审计师的异议

对于华融的这两份报表,安永在“独立审计师报告”里表达了部分异议。

对于华融减值的处理,安永在“独立审计”一节中声称,对于华融的合并经营成果及合并现金流量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安永表示,其对于华融2023年度确认的相关损益,是否有部分应计入以前年度合并损益表以及合并综合收益表进行合理判断,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对华融合并经营成果及合并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因此,安永对华融2023年合并经营成果和合并现金流量表无法发表审计意见。

华融2023年报显示,其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3.17亿元、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5.20亿元、信用减值损失976.80亿元、其他资产减值损失100.76亿元。

2023年合并综合收益表中,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1.25亿元,因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转入损益63.75亿元。

华融2023年报显示,2018年针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计提减值准备338.46亿元,年末减值比率为6.7%。2023年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计提减值准备311.63亿元,年末减值比率为8.5%。

安永称,华融管理层未能延伸对上述资产在2023年12月31日及2023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 信用减值损失或资产减值损失相应进行全面审视及评估和减值测试。因此,安永无法就其在2023年度确认的相关损益,是否有部分应计入以前年度合并损益表以及合并综合收益表进行合理判断。

安永认为,华融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是其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允价值在第三层级计量的金融工具账面余额,合计约占其资产总额的20%。而这部分的估值技术,涉及较多的管理层主观判断以及会计估计和假设的使用,尤其是那些包括了重大不可观察参数的估值技术。

采用不同的估值技术或假设,将可能导致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估计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安永不对这些关键审计事项提供单独的意见。

安永同时指出,华融在开展金融投资、资产管理、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过程中,持有包括私募基金、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等不同结构化主体的权益,需要综合考虑拥有的权力、享有的可变回报及两者的联系等,判断对其是否存在控制以及并表。

安永表示,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华融的其他信息是否存在与以上所述事项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

从2023年的情况来看,华融试图想通过转让华融华侨的股权,而不再对其并表。奈何一直未能脱手。而对华融湘江银行,则在2023年12月公告称,不再对其并表。但转眼到了今年2月,又发公告表示仍继续对其并表。

由于无法就华融2023年度确认的相关损益是否有部分应计入以前年度合并损益表及合并综合收益表进行合理判断,而该事项又对2023年中报的三表(合并损益表、综合收益表、现金流量表)的本期数据与对应数据的可比性存在潜在影响。在2023年中报里,安永称,对华融2023年中报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数据与对应数据的可比性发表保留意见。

总之,安永对华融合并财务状况发表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不涵盖其他信息,也不对其他信息发表任何形式的鉴证结论。与此同时,安永并没有关于华融对其他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任何报告。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安永看上去挺绕的专业表述来看,其对合并的资产负债表无保留意见,但对合并经营成果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无法表示意见,这可能表明,其对华融2023年计提坏账的过程和计提时点持有异议,比如哪些坏账是应在2023年计提还是计入2023年或以前年度,且对华融将旗下待处置资产的估值以及是否并表亦存有异议。

不过,对这份可能存有瑕疵的报表“不发表意见”,不同于“保留意见”。最终,安永仍在报表上签了字。

在业绩发布会上,华融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审计师的这些异议,是因为华融对当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资产,有一个动态风险排查和处置的过程。而审计师对华融2023年的资产负债表发表无保留意见,表明华融在2023年末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是真实、公允的。

瘦身、化险

自从华融的新管理层上任以来,华融便开始了瘦身之旅,逐步清理非主业、无优势业务资产。

2023年,MF发布《关于国有金融机构聚焦主业、压缩层级等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金融机构应对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子公司实施并表管理。

华融2023年报称,2023年以来,持续压降非主业无优势资产,推进非金子公司和超层级附属法人机构清理。集团直接管理的境内外非金子公司已从2017年的27家,压缩至2023年的23家,2023年末又进一步压至13家。

此外,华融华侨作为境外资产管理平台,负责管理盘活海外存量资产。

王占峰在致辞中称,华融持续推进瘦身化险,非主业、无优势的非金子公司的调整基本完毕,国际业务条线完成管理整合,“金融子公司牌照布局优化进展顺利”。

对于留存的分、子公司,则采取因司施策,分类管理的措施。

2023年以来,华融加大了清退的步伐。6月10日,退出持股23.08%的国经中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月29日,发布了拟转让所持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79.6%股权的公告。

7月30日,退出全资子公司萍乡市晶旭光伏电力有限公司。

8月2日,华融发布消息称,拟转让旗下亏损的两家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公司70%股权和华融信托股权重组项目。15天后,该已获华融股东大会审议并批准。其中,华融信托的股权重组将采用“债转股+股权转让”方式。

8月11日,华融信托旗下的子公司深圳市德润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宣布破产。

作为华融的资产管理平台的华融华侨,负责整合集团范围内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资产,如同华融的小AMC。华融已对该公司制定了明确、细致的资产经营计划和资产处置计划,并确定了相应的考核目标。

除了甩卖资产,华融还引入战投。8月18日公告称,拟引入中信集团、中保投资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359.HK)、远洋资本控股公司等五家战略投资者。

华融称,将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契机,有效补充资本,优化治理结构,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新华融。

当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确认了此事,并称中信集团将成为华融的主要股东。

据财新报道,华融目前的净资产为1500亿元,中信集团有望注资200亿-500亿元,将成为华融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61.41%的第一大股东MF,按比例冲销65%的损失后,对应净资本在350亿元,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不过,最终也许并不只有五家。在业绩发布会上,王占峰表示,还有不少投资人对华融引战颇感兴趣,“既有中资也有外资”,未来会有新的战略投资者加入。

截至2023年上半年,华融归属于股东的权益为192.12亿元。至于引战的发行价和增资规模,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基于资产评估的结果协商确定。

华融发言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华融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暂不满足监管要求,已向监管部门正式申请,在增资到位前,给予其阶段性监管容忍期。

回归:保持主业基本盘

“时间顺流而下,我们逆水行舟。”华融总裁梁强在2023年报致辞中表示。

三年来,疾驰跑偏了的华融,逐渐回归到主业上来。

2023年,华融的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的收入占比已升至62%,2023年进一步增至78.9%。

2023年,华融的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的收入达603.70亿元,金融服务分部实现收入332.88亿元,较上年基本持平。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的收入总额为270.45亿元,金融服务分部实现收入总额167.44亿元,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实现收入总额48.40亿元,同比增长6.6%。

2023全年,华融收购不良资产包规模超1800亿元,通过优化收购重组业务结构,大力拓展实质性问题企业重组,在重点业务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收购处置类业务完成了首单单户对公不良资产和个贷不良资产包收购。

2023年上半年处置了124.16亿元存量资产,处置资产总额超过114.18亿元的新增收购成本,也就是说,处置的资产以足以覆盖成本。已实现处置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77.9%,已结项目内含报酬率14.5%,保持较高水平。

收购重组类业务实现收入152.11亿元,仍保持较大收入贡献。

政策性债转股资产处置净收益2.73亿元,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实现收入12.63亿元。

梁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良资产行业处在重要的发展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市场的需求是广阔的。

“目前存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大概2.8万亿元,假定四年出清,每年市场至少有7000亿元至8000亿元的量,我们以理性的份额、理性的价格、合适的份额,一定会保持我们主营业务的基本盘。”梁强表示。

关于下一步的大不良业务发展战略方面,梁强表示,华融要优化功能定位,既要做传统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和二级零售市场的参与者,更要瞄准困境资产、特殊机遇投资市场的整合者的角色。要丰富客户群体,要加强渠道建设,深度的挖掘,培育符合不良业务的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生态圈和朋友圈。

转型:从赚快钱转向赚长钱、慢钱、辛苦钱

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华融已制定了三年战略规划,确立了关键词:回归主业、化险瘦身、转型发展。

在业绩发布会上,华融总裁助理杨佩对媒体回应称,2023年华融对公司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合理充分计提了减值。在此基础上,公司整体规划了风险资产的清收处置的工作目标和方案,已经制定了未来三到五年的处置计划,研究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加快风险资产的出清。

华融总裁梁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华融将主动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调整,由原来赚快钱,向今后赚长钱、赚慢钱、赚辛苦钱转变,由原来治已病向今后治未病转变,从价差和利差及传统的两差收益向组合收益转变,在价差和利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增加管理费收入、服务费收入、弹性收益和超额收益。

对于新华融未来的主业方向,梁强表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深耕不良资产包收购处置业务。以深度发掘不良资产价值为目标,积极调动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寻找有重组价值及升值潜力的资产,充分运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逆周期培育等提升资产价值为主的盈利模式

二是运用“投资+投行”的手段,大力拓展实质性问题企业重组。灵活运用债权收购、股权收购、小股大债、设立基金等手段,聚焦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产业链整合,拓展与企业结构调整相关的兼并重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以及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等业务,推动并购重组和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做精做细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聚焦国家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通将资源重点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战略新兴行业。

如果按着这条路走下去,完成瘦身、引入新的战投、修复旧伤的华融,会变成什么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们不做时间的过客,而要做时间的主人。”王占峰在年报致辞中如是说。

从4月1日起,华融便停牌了。何时才能复牌呢?

图片:网络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