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资产项目简述

资产项目简述

来源:雪球App,作者: 理性的怪物,(https://xueqiu.com/7672799553/165645341)

这些话财务报表的阅读是分析企业的基础(纠正一个问题:以会计思维做投资绝对不可取的),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但投资本就是个极为孤独的求知过程。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在这里推荐几本实用性的财务书籍:

入门级:《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进阶级: @唐朝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张新民老师《从报表看企业》 @郭永清上海国会  《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

排雷专用: @孙旭龙  《财报背后的投资秘密》

资产负债表从总体结构上看,共分三个部分:

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

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解决的是企业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资产,解决的是企业的钱都往哪里放的问题。

你随便找到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打开一看,嚯,大大小小账户几十项,眼花缭乱。

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就被这眼花缭乱吓跑了。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很简单。股东出了资(净资产),企业融了资(负债),这些钱都会怎么用?

你要是企业管理者,你也会这样干:

先拿去搞经营,多余的钱也不能闲着,可以拿去投资。所以,从总体上,企业的资产,就放在两个领域:经营领域和投资领域。放在经营领域里的钱,我们就叫“经营性资产”;放在投资领域里的钱,我们就叫“投资性资产”。即:

总资产=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

是不是跟资产负债中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的分类有所不同呢?不要大惊小怪,项目还是那些项目,只是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是依据资产兑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进行的划分,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是依据资产的经营性质进行的划分。把企业的资产按经营性质进行区分,是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企业。

那么,具体怎么区分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呢?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窍门:投资性资产在账户名称上,经常会带上个“投资”或“金融”之类的字眼,相对好区分和辨别,所以在进行资产划分时,我们可先找出资产账户中的投资项目,剩下的,基本上就可以归类于经营性资产了。这里不再作具体的科目阐释,不懂的账户名词建议去找百度。

这里只给方法和路径——企业资产中属于投资性资产的,主要集中在以下账户: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衍生金融资产;

4、持有待售金融资产;

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6、债权投资;

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8、其他债权投资;

9、持有至到期投资;

10、长期股权投资;

11、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2、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刚才说了,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按照兑换成现金的难易程度,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具体列支时,从易到难,逐一拉项——所以,我上边列支投资性资产时,基本上就遵循着会计惯例,按它们在具体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的顺序排列。

看起来12个项目,数量不小,实际上最重要的,通常是1、7、9、10四个大项,即: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付款项、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工程等。项目繁多,且不止于上述列出的账户项目。

如上文所述,理论上讲,总资产中去掉投资性资产,剩下的都可以归属于经营性资产。

这里特别说明四点:

1、货币资金,既可用于经营,又可用于投资,把它放在经营性资产,或者放在投资性资产,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它的体量通常又比较大,放到哪一块都会影响甚重,所以可以单独列支;

2、其他流动资产,通常包含着银行理财项目,本质上讲,银行理财也是一种对外投资,但它的根本目的,还是盘活账上现金,提高现金使用效率,投出后再急用现金时,可马上兑现,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和货币资金加在一块,当成“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看待;

3、投资性房地产的归属,经常引发争议。实践中,投资性房地产通常附属于主营业务,所以习惯上会把它列为企业非主营业务范围内的经营性资产,而不是把它当成投资性资产。当然,如果有朋友梗着脖子说,我就是要把它当成投资性资产,那也未尝不可。对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来说,这个项目通常都不会太大。如果太大的话,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还是遵从传统归类习惯;

4、预付款项,在合并报表中,代表着整个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时,对上下游渠道预先支付的款项,因而属于经营性资产;在母公司报表中,它既包含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预付款,又包含着对子公司外的上下游渠道的预付款,其中对子公司的预付款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源性支持,具有投资的性质,所以对子公司支持的这一部分,应该列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

这一点,理解起来,稍微有一点困难,不要急,先放在这,我们过会在讲控制性投资时再聊。

企业成立的目的,当然主要是为了生产经营,正常情况下,经营性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主要位置。但是有些企业,投资做得很好,投着投着,投资性资产就占据了总资产的主要位置。

因此,通过分析投资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我们可以从中推测和判断出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状况。

根据资产结构的不同,我们也可以把企业划分为经营型企业、投资型企业和经营投资并重型企业。

下面,再给大家讲讲“控制性资产”。

上市企业通常都是集团化经营和管理,母公司之下再设立控股、合伙、联营、参股等子公司。这样整个上市企业就会有母公司和子公司之别,体现在报表上,就会有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之分。

所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资产,我们就称之为“控制性资产”。

母公司会通过哪些渠道对子公司进行投资呢?

第一,直接进行股权投资。

这点好理解吧?

对应的,就是“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母公司对下有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对外也可能有长期股权投资,所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比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多出的部分,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第二,通过给子公司拨钱支持。

母公司给子公司拨钱使用,这块账记在哪里呢?

通常记在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里。

同理,子公司也可能往集团外的公司拨钱使用,所以母公司其他应收款比合并报表其他应收款多出的部分,就是母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账户给子公司提供的资源性支持。

这部分资产,本质上也是投资资产。

第三,在经营活动中,给予子公司支持。

这个好理解,母公司大买子公司的产品,这就是支持。

但买产品这种支持,还叫不上真正的投资性支持。

那怎么才叫投资性支持呢?

买你的产品,多给你一笔预付款——本来买你2件产品的,结果先付给你10件产品的款项,多预付给你的8件产品款项,不就是对你的支持吗?

所以,母公司的预付款项比合并报表预付款项多的部分,也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性资产。

第四,其他流动资产。

母公司其他流动资产比合并报表中其他流动资产多的部分,也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性资产。

第五,其他非流动资产。

这个项目通常比较小,但包含的具体内容比较杂乱。属于非流动资产,但在非流动资产项目上没有列支的内容,都可以往这里装。

比如预付采购款、预付工程款、预付土地款、特别许可储备物资,甚至冻结的存款、冻结的物资、诉讼涉及的财产等等,这些乱七八糟、一时找不到头、没地方装的东西,最后都可扔进“其他非流动资产”这个筐里。母公司同样可以通过这个账户,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性资产配置。

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性资产,主要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其他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

根据兑现的难易程度,这五项资产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出场顺序依次为:

1、预付款项;

2、其他应收款项;

3、其他流动资产;

4、长期股权投资;

5、其他非流动资产。

当然,都是对应账户中,母公司对合并报表多余的部分,才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

举个例子:母公司拿出一笔钱,安排一名负责人,去筹建一家子公司。这笔钱,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东出资。

这名负责人拿到母公司的股东出资后,再去社会上找几个新的合伙人,让这几位新的合伙人作为参股股东,也出一部分资(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成立起来了。合并报表后,总资产中多了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是不是总量就变大了?

这还没有完——子公司成立后,运营资金还不够,但可以以子公司独立法人的身份,到金融机构去贷一笔款(金融性负债);经营运转起来后,可以自然占用上下游企业的款项,甚至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拖欠下农民工工资(经营性负债);最后又赚了钱,增加了企业利润,不分红或少分红,继续进行生产再投入(未分配利润)。这样一番动作之后,子公司的资产总值当然会越滚越大。和母公司并表后,自然就越并越大,实现了资产扩张。

也就是说,能决定母公司控制性资产扩张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子公司其他股东出资(少数股东权益);

2、子公司对外融资能力(金融性负债);

3、子公司内生性负债能力(经营性负债);

4、子公司盈利能力(未分配利润)。

所谓的扩张效应好,实际上就是指母公司所投资的子公司的上述四项能力是否足够出色。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母公司控制性资产的扩张效应,来间接分析、判断集团内子公司的经营运转状况。

第一,区分出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企业利润表的理解。

如果企业是经营型企业,那么企业的利润来源一定是主业经营带来的利润。而投资带来的利润,则会占比极低,或者干脆没有。

在企业的利润表中,我们把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称之为“核心利润”,把投资业务带来的利润称之为“投资利润”,或者叫“投资收益”。

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大家看,这些项目,都是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所以这个公式计算出的利润,我们就称为“核心利润”。

第二,区分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也会对我们下一步的现金流分析产生决定性影响。

以前我们考察企业利润的真实质量时,常常用“净现比”这个数据来进行分析。但是企业的利润,可能是由经营性资产带来的,也可能是由投资性资产带来的,所以再用净现比来考察企业利润质量,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偏差。

所以面对偏差较大的企业时,我们必须把净现比,细分为核心利润获现率和投资利润获现率两个部分来考察。即用核心利润获现率来考察经营利润的现金含量,用投资利润获现率来考察投资利润的现金含量。

核心利润获现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核心利润

投资利润获现率=投资收益取得的现金/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结构的划分,对我们的投资决策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营型企业,企业股票的价格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决定性的关系。而投资型企业或投资与经营并重型企业,企业股票的价格与资本市场的表现更密切。因为这类企业往往具有大量的股权投资,资本市场表现好时,企业的投资资产价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从而推升企业的价值。

反之,资本市场表现不好时,企业的投资资产价格也会跟着下跌,从而往另一个方向压低企业的价值。了解了这些特性,我们就知道对不同资产结构的上市企业,股票的投资方法也是不同的。

感谢雪球的各位大佬和公众号的腾腾爸的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