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供应链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线调研)

供应链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线调研)

图①:厦门东渡港区海天码头,桥吊正在进行装卸作业。

厦门自贸委供图

图②:建发物流上海仓库。

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图③: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的象屿农产现代化粮食物流仓储基地。

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数据来源:厦门市商务局

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3次提及产业链供应链,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从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餐饮原材料供应提速,到海关流程加快简化,近年来,福建厦门积极推动供应链建设,使供应链服务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编 者

获评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拥有国内四大供应链集团中的3家,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永久落户……近年来,福建厦门大力推动供应链建设,不仅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还带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

供应链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厦门有哪些经验和思考?推动供应链建设,还有哪些难题待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合理配置供需资源

一家厦门的企业,为什么要去东北建网点?

从事粮食供应业务多年,2013年,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东北去,把粮食收储网点建到农户家门口。“本想着在厦门工作,却在东北待了足足4年。”如今已是象屿运营管理部高级经理的陈修贤告诉记者。

“产区在北,用户在南。把收储网点建到东北,是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后得出的最优解。”公司总经理齐卫东说。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陈修贤跟着农户下田,一路走完玉米收割、收购、质检、烘干、仓储、运输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减少各环节的损耗,为整个过程降本增效。在优化生产环节的同时,一条北粮南运的大通道随之开辟。以黑龙江省富锦市到四川省成都市为例,陈修贤算了一笔账:“得益于北粮南运的多式联运网络,运输时间缩短5天,每吨运输成本减少20元。”

“下游企业稳定了生产,上游种粮大户不用再自己找销路,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齐卫东补充说。

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什么要在软件上投入5000万元?

机器轰鸣,偌大的车间,只有一条产线。“别看产线还是30年前的,年产量却较10年前翻了一番。”林德叉车供应链总监曾剑锋说。

产品增至20多种、交付期缩短近一半……看着墙上的数据,记者有些不相信。

不急着解释,曾剑锋领着记者来到仓库。仓库内,不同零件根据使用频率、订单排期放置在不同货架、不同高度。

“叉车定制化率高达70%、涉及零件多达4万种,既要保证生产交期,又要实现库存有效控制。”指着一套内部库存系统,曾剑锋道出企业高效生产的秘诀:收到订单后,内部库存系统会自动生成零配件清单。与此同时,各供应商获得清单需求,根据订单排期组织原料装配。生产前一天,零件包到达仓库指定位置。生产当天,哪个零件在哪个时间到生产线哪个位置,精确无误。

“这就是供应链的作用。”厦门自贸委供应链相关负责人林玉婷解释,通过供需资源的合理配置,供应链管理为企业计算出成本与效益的最优方案,并通过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整合,实现全链条的价值提升。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

除了在生产环节发力,供应链还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上午8点45分,厦门地铁湖滨东路站,出站、上楼、打卡,林亚楠提前10分钟坐到了公司工位前。家住岛外翔安区,自从去年地铁3号线开通,林亚楠再也没有担心过迟到。

另一边,10公里外的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楼内,国贸市政重点工程保障组工作人员蔡伯超也已到达工位。看着电脑前的签收单,蔡伯超还没从前一晚的紧张中缓过来。

在厦门,地铁是市民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已开通地铁3条,在建地铁3条半,同时施工的站点多达20多个。“1公里地铁用到的钢材规格有10余种。缺一种,整个站点就可能停工。”蔡伯超的工作,就是保障厦门地铁施工站点的钢材供应。

足足2000吨!前一天下午5点,蔡伯超看着订单上的数字,神经瞬间紧绷——这次订单涉及的钢材量大、规格杂、站点多、时间紧。

争分夺秒。半小时内,位于泉州、三明、福州的三家国贸钢材仓库收到了总部的电子提单。与此同时,3支车队收到托运单后,分三个方向从厦门出发。当晚7点30分,一支车队抵达泉州安溪库。库门外,管理员已等候在旁,货品整装待发。1小时后,1000吨钢材完成装车,立刻返回。当晚零点,在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白城站,钢材及时到位。

“正是国贸在钢铁供应链上日复一日磨炼出的储备和调度能力,保障了每日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蔡伯超说。

下了班,林亚楠和同事来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酸菜鱼餐厅。点菜、下单,15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酸菜鱼被端上桌。

几公里外,厦门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工厂内,三四个工人正动作麻利地片鱼。手起刀落间,一包包新鲜的标准化鱼片放上冰袋,送往各餐厅后厨。“1个师傅1天能处理上百条活鱼。不仅节省了门店人工成本,提高了后厨效率,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公司总经理何丽勤介绍。

保障基础设置、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供应链一同发展优化的,还有城市的公共服务。

“一旦通关卡住,滞留就是7天起。改期费用、码头堆存费、集装箱费……”掰着指头算,某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眉头越皱越紧,“为最大限度节约物流时间,我们已经把工厂搬到了码头边,可货物进港后的时间,还得看海关审批效率。”

进一步简化海关流程,降低物流成本……2023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3.96小时、0.89小时,比上年分别压缩11.13%、35.97%,创历史最优水平。

“厦门有着可观的进出口交易额,是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为厦门开辟了一条新路。”厦门市商务局局长陈敏说。

重点企业试水转型

厦门土地面积仅1700平方公里,然而就在这里,诞生了9家全国供应链示范企业,更是占据国内四大供应链集团中的三席。

小小厦门,如何发展成为供应链大市?

“还得从三大家说起。”厦门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罗健鹏口中的三大家,是建发、国贸、象屿这3家厦门当地的国企。

1980年,厦门获批经济特区。踏着开放的春风,一批外贸企业在厦门涌现。

“几乎遍地是机会。”在那个年代,3家企业的创始人有着相同的体会:国内企业对钢铁、煤炭、橡胶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大且稳定。基于原先在进出口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3家企业将主营业务对准大宗商品。

在国贸,铁矿—钢铁产业链是其关键业务链条之一。早期,国贸的主要客户是钢厂,“供”和“销”就是主要服务内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钢厂逐渐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我们的服务内容也必须随之延伸。”国贸股份供应链运管部总经理陈鑫煌介绍。

缺资金,提供融资信用背书;缺物流,提供多式联运一站式物流服务;缺行业信息,为其整合市场信息,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从单纯的买卖,到深度介入上下游企业发展,我们依托供应链成长、服务供应链壮大。”陈鑫煌解释。

目前,建发、国贸、象屿已发展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四流合一服务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从外贸企业起家,到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开始,向上下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