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会计江湖|财会监督能从王阳明那里学什么

会计江湖|财会监督能从王阳明那里学什么

最近做了两件事。

一是学校里组织了一场讲座,邀请了一位著名教授分享《今天向王阳明学什么》,讲王阳明的立志、知行合一和万物一体等哲学故事。

二是学习了一份文件,是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质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严格意义上说,王阳明曾经履行过监督职责,并因此走上了悟道的道路。

史料记载,王阳明的本名王云,又叫王守仁,字伯安,严格意义上说阳明是他的号。他28岁中了进士,并在兵部武选司供事,显然是一位文武全才之人。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开始乱政,很多人看不下去,上书朝廷,结果惹恼了刘瑾,纷纷被责以廷杖之刑,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被打致死。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吭声了。但王阳明仍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当然,在当时情境下,王阳明也没落好,最后被廷杖四十,发配贵州龙场。但他没有气馁,完成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悟道壮举。

显然,监督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王阳明的经历告诉大家,能够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教授认为,今天向王阳明学什么,第一条就是要学习他的“立志”,因为早在12岁的时候,他就立志做“圣人”了。

圣人可不好当,被称为圣人的也就那么几个,但王阳明厉害就厉害在,他真的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之一,而且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知行合一”的理念,成为很多人学习和践行的信条。

因此,教授认为“立志”很重要,你要成为什么人,可能就会成为什么人。当时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一咯噔,王阳明厉害,12岁就立志成为圣人了,比孔老夫子还厉害,因为孔子“十而有五志于学”。如果说王阳明的立志是成为孔老夫子那样的圣人,那么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呢?

翻看《论语》,里面记载了很多“言志”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论述,可能就是孔子自己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了,而且他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即学生曾子所阐述的“忠恕”两个字。

作为会计界的老前辈,孔子用“会计当而已矣”对自己的职业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这个当,本义可能有“当责”的意思,当什么责?按照今天的专业词汇,就包含了“监督”之责。你看,如果站在“监督”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会计人又和王阳明先生联系在了一起。

“两办”的文件内容,虽然名字里的关键词“财会监督”,但实际上并不仅仅局限于财会人员。比如它要求要“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横向就包含了财政、有关部门、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诸多监督主体,简而言之,财会人员充其量只是单位内部的一股监督力量而已。

文件要求,财会人员要加强自我约束,遵守职业道德,“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财会事项,有权检举单位或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显然要履行监督职责,第一要以身作则,第二还要敢于说不。

这种以身作则,并没有说要具备多高的技能或专业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