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上班族是的收入是工资报酬,根据税法有关规定,职工收入超过5000元的,超过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来说,企业发放的工资都是税后工资,职工对此有异议的,可以根据个税计算办法核对。那么,工资扣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下面华律网小编就给广大上班族做个具体介绍。
一、工资扣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乘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乘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是什么?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三、个人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讲到这里,相信大部分职工都明白了什么是工资扣税的计算公式。简单来说,计算工资扣税的金额,要用工资总额减去五险一金,然后用基本工资减起征点,用超过的部分乘以适用税率。目前工资扣税按照7级税率执行,最低的一档是3%。根据规定,工资是要扣税的
【温馨提示】: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详情有所差异,为了精准快速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向华律网专业律师说明详细情况,一对一解决您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