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会计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64学时 3.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基本前提、会计职能、会计六大基本要素、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会计账户与科目、会计记账方法特别是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账簿种类及作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熟悉会计具体方法在企业经济业务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会计工作对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先讲述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按照会计实务工作的程序来进行讲解,从会计科目的选择、账户的运用、记账方法的应用、会计账簿的登记、调账、对账、结账到最终形成会计报表,同时安排记账方法应用等会计实训内容。

三、 先修课程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财务管理、经济学学生专业入门课,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于能迅速使他们构建一个对专业的基本思维,培养一种专业的思维模式,并掌握基本的会计业务技能。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有:

(1)会计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及联系、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及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准则;

(2)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3)会计科目与账户;

(4)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5)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6)成本计算;

(7)财产清查;

(8)财务会计报告。

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有:

(1)会计的含义、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记账基础的区别;

(2)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解;

(3)会计账户的格式;

(4)复式记账法在制造业企业的具体应用;

(5)会计凭证的审核;

(6)错账的查找与更正方法;

(7)财产清查账务结果的处理;

(8)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五、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模拟实验法;

2.多媒体演示与板书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会计的含义、职能与作用;

(3)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

(4)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使用者;

(5)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会计及其职能;(2)会计方法;(3)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使用者;(4)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难点:(1)会计基本假设;(2)会计核算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6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

(3)会计等式;

(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含义、特征、分类;(2)会计等式的含义;(3)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难点:(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的特征、分类;(2)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特征。

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4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的定义、意义;

(2)会计科目的基本种类;

(3)会计账户的定义、格式、基本内容;

(4)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区别;

(5)复式记账的概念、特点;

(6)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原理、记账规则;

(7)会计分录的编制;

(8)试算平衡的意义、种类、编制。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含义、分类、区别与联系;(2)复式记账的特征;(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4)会计分录的编制;(5)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难点:(1)会计账户的分类及格式;(2)复式记账的特征;(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4)会计分录的编制。

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8学时)

1.教学内容

(1)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

(2)筹资业务的核算;

(3)供应阶段的核算;

(4)生产业务的核算;

(5)销售业务的核算;

(6)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筹资业务的核算;(2)供应阶段的核算;(3)生产业务的核算;(4)销售业务的核算;(5)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难点:(1)筹资业务的账务处理;(2)供应阶段的账务处理;(3)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4)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5)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2学时)

1.教学内容

(1)账户分类的意义、原则、要求;

(2)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3)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4)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2)账户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4)平行登记要求。

难点:(1)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九类账户的结构及适用对象;(2)平行登记的具体应用。

第六章会计凭证(4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凭证的定义、种类;

(2)原始凭证的定义、种类、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审核及结果的处理;

(3)记账凭证的定义、种类、基本要素、填制要求、审核及结果的处理;

(4)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原始凭证的种类;(2)原始凭证的审核及结果的处理;(3)记账凭证的种类,收、付、转凭证的特点及填制要求。

难点:(1)记账凭证的种类;(2)原始凭证的审核结果处理;(3)收、付、转账凭证的编制;(4)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位置;(5)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比较。

第七章会计账簿(4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账簿的定义;

(2)会计账簿设置的意义及规则;

(3)会计账簿的种类;

(4)会计账簿的登记;

(5)查账及更正错账的方法;

(6)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账簿按用途的分类;(2)账簿按账页格式的分类;(3)特种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登记要求;(4)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登记要求;(5)错账的更正方法;(6)账簿的更换。

难点:(1)账簿按用途的分类;(2)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登记要求;(3)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依据;(4)明细账的账页格式;(5)红字更正法的应用。

第八章成本计算(4学时)

1.教学内容

(1)成本计算的定义、内容、作用;

(2)资产采购成本的计算;

(3)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4)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资产采购成本的计算;(2)存货的盘存制度;(3)存货的计价方法。

难点:(1)材料及固定资产采购成本的计算;(2)存货盘存制度的应用;(3)存货计价方法的计算;(4)不同盘存制度下销售成本的核算。

第九章财产清查(4学时)

1.教学内容

(1)财产清查的含义及意义;

(2)财产清查的种类;

(3)财产清查的方法;

(4)财产清查的一般流程;

(5)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财产清查的种类;(2)财产清查的方法;(3)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难点:(1)全面清查、局部清查;(2)财产清查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3)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账项调整(2学时)

1.教学内容

(1)会计分期与账项调整;

(2)账项调整的含义、原则;

(3)账项调整的具体项目;

(4)账项调整的流程。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账项调整的原则;(2)账项调整的具体项目的特点及账务处理,包括递延项目、应计项目、估算项目、销售成本的调整等。

难点:(1)理解会计分期与账项调整的关系;(2)账项调整的原则: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3)递延项目、应计项目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财务会计报告(4学时)

1.教学内容

(1)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2)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原则;

(4)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构成和编制;

(5)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3)资产负债表的含义、作用、格式及编制方法;(4)利润表的含义、作用、格式与编制方法。

难点:(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及编制方法;(2)利润表的含义与编制方法。

第十二章账务处理程序(2学时)

1.教学内容

(1)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4)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重、难点提示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与评价;

(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与评价;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与评价。

七、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目的:锻炼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要求:通过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能处理一般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能真实、有效、准确的将经济业务内容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编制试算平衡表检验账簿记录的准确性。

(4)主要仪器:企业相关经济业务资料。

实验项目(二)(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目的:锻炼学生对会计凭证的了解和填制。

要求:通过第六章的理论学习,能辨析清楚企业常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能结合具体业务准确填制相应的会计凭证;练习凭证的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要能做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4)主要仪器:企业相关经济业务资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通用性)或者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

实验项目(三)(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目的:锻炼学生对会计账簿的了解和填制。

要求:通过第七章的理论学习,能辨析清楚企业常用的会计账簿类型;能结合具体业务的会计凭证准确、及时填制相应的会计账簿;练习会计账簿的结算;练习错账的查账与更正。

(4)主要仪器:企业相关经济业务资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通用性)、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等账簿资料。

实验项目(四)(4学时):

(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

(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

目的:练习账项调整及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要求:通过第十章的学习,练习企业期末账项调整会计分录的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的编制;通过对第十一章的理论学习,能结合企业发生的具体业务、总账及明细账余额情况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4)主要仪器:企业相关经济业务资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通用性)、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会计账簿、试算平衡表等会计资料。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总论

4

0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6

0

账户与复式记账

4

0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8

4

账户的分类

2

0

会计凭证

4

4

会计账簿

4

4

成本计算

4

0

财产清查

4

0

账项调整

2

0

十一

财务会计报告

6

4

十二

账务处理程序

2

0

总计

48

16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八、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

[1]《初级会计学》(第八版),朱小平,周华,秦玉熙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书目:

[1]《会计学》里夫、沃伦、杜哈奇著杜兴强等改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会计学经典教材习题详解》陈胜权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会计学原理》怀尔德等著,崔学刚等改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