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和制度比较研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什么是经济主体资产

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和制度比较研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和制度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发布时间:2006-12-28

    一、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分析

    (一)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特点分析

    1、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从管理层次看,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三层次模式”,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设立一层国有资产产权经营机构,如国有控股公司,由政府授权经营。国有控股公司主要通过对子公司的产权管理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新加坡、意大利、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二是“两层次模式”。政府按不同方式管理国有企业,不设中间层进行产权经营。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巴西等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

    从管理权力的集中程度看,有学者把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集权与分权结合模式三种 :一是集权管理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采取集权管理模式,主要特征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以强有力的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进行导向,以达到短期和长期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政企合一,管理高度集权,企业的权限很小。经营范围、投资规模及方向、产品价格、发展规划都置于议会或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企业的利润部分或全部上缴国库,企业的借贷和发债也需要上级政府部门批准。二是分权管理模式。以美国、瑞典等国为代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采用高度分权的模式,特点是自由竞争,经济运行主要靠市场进行调节,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在生产和经营上完全自由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加入和退出各种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三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为代表,对国有资产管理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通过适当手段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国有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权利,自行制定企业中期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在某些国有企业容易产生垄断的部门,国家鼓励私人资本参与竞争。

    2、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尽管各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同、分类方式不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1)设有机构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许多国家在其国有资产比重较大的发展阶段,都曾设有专门机构对国有资产行使选择经营者、财务控制和重大决策等权利,如意大利的国家参与部、巴西的国营企业控制署、英国的工业部和国有企业局等。一些国家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虽由不同的机构分散行使,但也有部门专门承担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如瑞典、法国、德国、美国等。

    (2)有较完备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监管国有资产。许多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都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基础。依法设立国有企业,依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依法监督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运营。

    (3)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管理。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有资产在法律上属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财产划分。如美国、法国、德国、日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分级管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有的资产没有支配权和收益权。

    (4)商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许多国家的竞争性国有企业适用的是公司法,国家股东没有什么特权,只是平等地享有出资人的相关权益。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许多国家大量采用在私营部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强调竞争性国有企业的商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

    (二)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制度理论等。

    1、委托—代理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从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的角度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企业中的契约关系是指劳动投入者、物质投入者和资本投入者、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下,一个人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