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上海机场的免税业务分析 接上篇:上海机场速读,对上机2023年的财报进行了简单的概览式解读后,这篇我们分析一下 上海机场 的业务。作为一名普通人... <上海机场免税店地址电话>

上海机场的免税业务分析 接上篇:上海机场速读,对上机2023年的财报进行了简单的概览式解读后,这篇我们分析一下 上海机场 的业务。作为一名普通人... 

来源:雪球App,作者: Robot阿诺德,(https://xueqiu.com/1502767360/199383292)

接上篇:上海机场速读,对上机2023年的财报进行了简单的概览式解读后,这篇我们分析一下上海机场的业务。

作为一名普通人,在接触机场这门生意以前,简单的认为机场主要就是出租场地给航空公司,让他们运人运货,事实上机场的客户可不止航空公司。我们仍然翻阅上机2023年年度报告,P8页:公司运营管理浦东机场,目前经营业务主要分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航空性业务指与飞机、旅客及货物服务直接关联的基础性业务;其余类似延伸的商业、办公室租赁、值机柜台出租等都属于非航空性业务。目前航空性业务等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按照民航局相关文件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非航空性业务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

根据这段描述,可见航空性业务是价格管制的,应该类似于稳定,薄利的公共事业业务,而非航业务是市场竞争的。

这两项业务的营收如下图:非航收入占比62.7%,比航空性收入更重要

而非航收入中:商业餐饮收入同比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出行旅客消费意愿增强,公司持续对商业零售品牌管理、场地优化和调整等所致,此外,《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的顺利实施也对相关收入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见免税业务是关键。

无论是航空收入还是非航收入,都跟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相关,这个跟机场的地理位置和定位息息相关。浦东机场背靠长三角这个我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一个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国际和地区旅客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空中口岸。那么近些年的航班架次和客运规模如何呢,见下图

飞机起降架次是个位数增长,旅客吞吐量也是个位数增长,但是稍高于起降架次。

这个生产数据,未来应该还能维持小幅稳步增长,参考隔壁邻居韩国仁川机场的数据:在韩国gdp增速缓慢时期,机场生产数据仍然不错。

那么机场的收入,跟上述生产数据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是否除了旅客吞吐量增加,游客的人均消费也在增长呢?

我们统计了近4年的数据,大概如下

上机的各项业务收入增幅,基本跟起降次数和吞吐量增幅接近,只有商业餐饮的收入增幅惊人,这才是上机的摇钱树。

其中,免税店租金收入(需要翻阅: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等内容)增幅明显,远高于旅客吞吐量的增幅,折算到人均消费上,从2016年的31.67元/人上升到了71.7元/人。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疫情中断,可能很快就要突破50%占比了。

日上上海2015-2017年向公司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14.6亿元、16.94亿元和25.55亿元,占公司2015-2017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30%、24.38%和31.69%。

日上上海2017-2023年向公司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和52.10亿元,占公司2017-2023年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1.7%、39.53%和47.60%

所以免税业务是上机未来盈利能力的重中之重,其他业务打底,免税业务才是增长的希望。

那么,免税业务收入未来还会继续高增长么?

先简单了解一下免税业务,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多大?

通常,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设立了海关税,国外产品进入本国都需要缴纳海关税,不缴纳就等同于走私,海关税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

如果我从韩国旅游回来,在韩国买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缴纳海关税,我是不是走私?要看金额。游客享有5000元的境外免税额度,商品一般是自用,如果你购买商品超过5000元,超出5000的部分需要缴纳海关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代购会被海关拦截,因为他们买了上万元的商品,却不想缴纳海关税。我带了个2W元的手表出国,回来没有缴纳海关税,会不会被认定为走私?会,如果你出国前提前向我国海关申请报备就不会。贵重物品一定要提前报备,比如单反、镜头、贵重手表、项链等等。

免税商品免去了进口商品的进口环节税,包括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假设关税10%,消费税15%,增值税13%,那么一个完税后100元的产品,进口到国内就变成:关税税额=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100*10%=10

消费税税额=(完税价格+实征关税税额)÷(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100+10)÷(1-15%) ×15%=19.4

增值税税额=(完税价格+实征关税税额+实征消费税税额)×增值税税率

(100+10+19.4)×13%=16.8

最终价格146.2元,这是100元价格的基础上,上涨了46%了。

我们选取几款产品,对比免税价格与专柜价格(含税),免税品普遍比含税产品低 30-40%,考虑含税渠道需要额外支付店铺租金、渠道费用、营销费用等,免税需要支付场地租金/特许经营费,则实际价差与理论价差基本相同,因此显著的价差是购买免税品的驱动力

中国免税业务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 2023 年全国免税销售额同比增长 45.00%至 550 亿元以上,连续 4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6.17%,远高于全球 8.10%的水平,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免税以机场免税店为主,后逐渐引入市内免税店、离岛免税店两种形式。其中,针对市内免税店,2023 年 3 月 13 日发布的《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建议》中提出了对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北上广等城市依次响应。在上述免税政策的激励下,除今年 5 月与 6 月北京与郑州市内免税店依次正式亮相外,多地加速设立市内免税店。离岛免税方面,自 2011 年开展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试点起,限额逐步提高。2023 年 6 月 1 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次月 7 月 1 日《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实施,从此离岛旅客每年免税购物额度提升至 10 万元、单件商品 8000 元的免税限额取消、离岛商品种类由 38 中增至 45 种。市内免税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连续出台,为重塑国人免税购买习惯、吸引海外消费回流提供巨大动力。 

可见这个免税消费这个行当,在我国的增速是非常惊人的,年复合增长率26.17%,而上机近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是37%+,比行业增速更高,可见浦东机场的客流价值。

另外,我国居民在境外的免税消费是在国内免税消费的4-5倍,国家在促进消费回流上不断加码政策,对于这部分消费的回流,有个测算见下图

不考虑自然增速,按照 30%的比例测算上海机场免税可承接回流体量达到约 290-435 亿/年,而上海机场综合扣点42.5%,相当于可为机场带来 123-185 亿/年。

我国的免税行业本身就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出入境人流消费能力增加而增加,同时,我们还有着巨大的回流消费蛋糕。所以,对于整体行业的发展是可以放心看好的。

那么,国内的免税政策有诸多变化,这些潜在变化对上机免税业务有何影响

1,免税的牌照未来是否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