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透露了哪些信息?<最新!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揭晓视频下载>

202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透露了哪些信息?

进入收获的季节,中国企业的经济榜单也迎来了密集发布期。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发布“2023中国企业500强”“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等多项榜单。9月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从榜单信息可以看到,中国500强企业整体上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呈现出入围门槛持续提升、营收规模再上新台阶、制造业快速发展、创新能力继续增强等特点。

根据中国企联发布的消息,2023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额达到102.48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08%;资产总额为372.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43%。

在企业经营效益方面,500强企业共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3%;资产利润率为1.20%,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02个百分点。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45万亿元,与上年增长了10.78%;研发强度提升至1.81%,迎来五连升,并创下历史新高;占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51.95%,创新地位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已经连续20年提高,2023年入围门槛为446.25亿元,较上年提高53.89亿元,增长13.74%,创下榜单有史以来入围门槛绝对值提高最多、增幅最大的纪录。

在公布的这些500强榜单中,还有哪些突出的变化?一起来看下。

1、国有企业带头,营收规模扩大

作为中国大企业中的带头力量,国有企业的发展整体发展稳健,持续多年领跑500强。“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国家电网继去年赶超中石化跃居首位后,今年继续以2.97万亿的营业收入,稳居第一。同去年一样,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依旧包揽了榜单的前三名。

在去年失去第五名的位置后,中国工商银行今年又重回第5,而中国人寿则被中国中化挤出了前十。排名前10的企业中,只有中国平安不是央企。由此可见,带头大哥的力量依然生猛。

从500强企业营收规模分布来看,千亿、万亿以上规模的企业进一步扩容。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44家,占比接近50%,净增22家;有1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中国中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人寿4家企业成为万亿级俱乐部新成员,另外8家分别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农业银行。

此外,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有8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倍以上,41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高于50%。

中国企业在国际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进一步增强。根据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介绍,目前中国企业500强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规模总额已经与美国500强基本相当。2023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规模相当于美国500强的97.74%;资产总额相当于美国500强的106.46%,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500强。

同时,今年入围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数量增至133家,连续三年居首位。营业收入方面,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排名全球行业首位,12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二位,14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三位。位居全球行业前三的中国内地企业为42家,位居全球行业前五的中国内地企业为58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亏损面略有扩大,煤炭、地产、化学原料、航空运输是亏损多发领域。榜单中亏损企业为33家,亏损面为6.6%,较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33家企业合计亏损额为1591.73亿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增加183.95%。

原因不难理解,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需求收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充满了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让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2、华为让位京东,民企韧性凸显

中国企联公布的“2023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显示,华为由去年的第13位下滑至第33位,降幅较为明显。取而代之的,是京东集团以9515.92亿排在名单的第15位,成为排名最靠前的民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京东集团以9515.92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首次位居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同时,京东集团也是员工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截至2023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超过42万人。

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以8364.05亿元营收排在第二位,制造业巨头恒力集团以7323.45亿元排在第三位,而一向低调的正威国际此次则以7227.54亿元排在第四位,华为紧随其后以6368.07亿元的营收,排在了第5位。

此前,华为曾经连续6年位居居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如今因为美国封锁,华为业绩承压,排位下滑在所难免。以致于前不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喊出了“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的口号。

根据榜单,有19家民营500强企业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京东集团、阿里巴巴、恒力集团、正威国际、华为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

民企的入围门槛同样也在提高,“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本次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28.66亿元。而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在显著增大,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8.32万亿元,增长9.13%。民营企业500强中,共有28家入围2023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企业425.9万户,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榜单来看,虽然受到疫情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民营企业韧性较强,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民营经济仍旧是重要增长动力。

3、三地领跑全国,制造业占主导

根据“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023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布最多的三个地区依次是北京、广东和山东。

其中,500强企业数量前10省份分别为北京(88家),广东省(59家),山东省(50家),浙江省(46家),江苏省(44家),上海(31家),河北省(23家),福建省(19家),四川省(15家),湖北省(13家),前十省份500强企业数量共388家。

其中,北京以88家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但相比去年的93家,今年北京地区的500强企业减少了5家。而前10强企业中,除了中国平安,其余9家所属地均为北京。

行业分布方面,根据“2023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入围增至256家,比上年500强增加7家;服务业企业为171家,其他企业为73家。其中,黑色冶金、房屋建筑、石化及炼焦、商业银行、一般有色为500强企业分布最多的行业。在“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制造业企业更是达到301家,较上年增加24家,占比超六成。

企业数量最多,营收也水涨船高。朱宏任表示,“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147.78亿元,较上年提高36.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7.1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09%;实现净利润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47%。这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以上三份榜单可见,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企业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活力十足。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部分行业依然承受较大发展压力,更细致的行业变化也正在发生。以往占据主流的住宅地产业受冲击最大,入围企业数量48家,相比上年减少8家,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减少;净利润加快下滑,增速为-13.34%,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也是净利润增速连续第四年大幅下降。部分零售领域也受到较大影响,汽车摩托车零售业、家电及电子产品零售业均净减少3家。

4、研发投入加大,创新能力增强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外部环境波谲云诡,但是中国大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仍然在持续增长,在创新发展中正积极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其中量子计算、深海机器人、高铁、5G等诸多重大创新成果中,都有中国企业500强的身影。

数据显示,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45万亿元,与上年增长了10.78%;研发强度提升至1.81%,迎来五连升,并创下历史新高;占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51.95%,创新地位凸显。尽管华为面临的环境依然严峻,但在研发投入上,华为仍以1426.66亿元继续名列研发投入榜单第一。

有效专利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据统计,2023中国企业500强共持有各类有效专利166.80万件,比上年增加21.94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7.29万件,在全国各类企业持有有效发明专利数的占比约为35.3%。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活跃。2023中国企业500强累计共参与标准制定74939项,比上年500强增加了5989项,其中参与国内标准制定69600项。

创新是企业成长的驱动力,持续创新使中国大企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营业收入方面,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排名全球行业首位。位居全球行业前三的中国内地企业为42家,位居全球行业前五的中国内地企业为58家。

“在转型中创新发展,在创新中发展转型,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大大增强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信心和底气。”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主任郝玉峰说。

5、结语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发展整体质量正在提高,但部分行业依然承受较大的发展压力,而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正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短期看,国内疫情仍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困难增多。长期看,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围绕重点产业和先进前沿技术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从自身看,以世界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准来衡量,我国真正能够引领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还不够多,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企业要实现由大到强,需要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