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容易过吗?<中级财务会计容易挂科吗知乎>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容易过吗?

中级会计考试并不是别人说容易就容易,说难就难的。关键在于你对于中级会计证书的渴望到底有多强烈。

如果你想要拿证的愿望足够强,那么你一定会尽自己全部的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想方设法地一次通过;但如果你仅仅是觉得考考而已,在备考的过程中犹犹豫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最后一定是时间花了,精力用了但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本身是会计专业的,毕业之后走狗屎运进了一个还不错的公司混日子,其实最开始也不是很想看书学习来着,但是没办法,同事们真的一个个都太卷了!

大家都在比着学习,只有一个初级会计证书的我在大佬的包围中简直就是瑟瑟发抖。

没办法也只能跟着努力起来,CPA太难了,觉得自己有点搞不定,就先考个中级试试水。在备考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中级到底难不难,容不容易考过的问题,我全程在想的就只是过线拿证而已。

在这样强烈的目的之下,和学习的氛围里面,我果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全部的三门科目。

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也一定要秉持着就是要过线的目的去学习,而不是让“难/易”影响了自己备考的心境。

下面就讲讲我的备考心得好了~

其实复习的时候As far as we know,这四点基本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200小时的复习时间,少一秒都不行

中级的难度一直被吹得天花乱坠,但其实也就那样。我的学习过程还是听课+看书+知识点理解+做题方法运用。

考过以后回头再看难度真的不苛刻,比考公考研都容易多了。

它属于过关型考试,你需要竞争的是分数线,也不需要担心对手强弱,自己达到对应水平即可。而且考察的是知识面宽度,不存在选拔性考试的难度和深度。

这说明什么?

说明既不要求智商,也没有面试环节,更不追求你很特别。

只要你把基本的知识水平学到规定水平即可,这是比选拔性考试简单的。

但这不意味着可以裸考,甚至准备十天半个月企图过考试,那依然不存在好嘛。

因为会计这一门公式多,知识繁杂,计算有要求,光这几条就决定了它不是短期突击科目。我准备的四个月每天可以保证2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周末5-6小时,总计200小时左右。

按照200小时定律,大部分考中级的都是在职备考,每天工作完回到家累都累死了,在玩手机跟玩中级里选后者再进入学习状态除了需要强大的意志力,还需要半小时左右。

因此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2小时,其中也只有1.5个沉浸在学习状态,周末学习4小时以上,划下来基本也是5个月时间。基础不好的直接打算6个月,从报名到考试期间都用来复习。

毕竟很多知识点偏向理解,财管的公式光靠记背考试会发现,这跟我学的是一码事???

做好200小时的准备,少一秒都不行!

2.恰如其分的备考准备

①教材

好像大部分过了中级的人不建议用教材,都是用辅导书,中华的应试指南之类的。但我认为教材不可或缺,它的知识体系是十分规范的。

很多报考中级会计,基础又堪忧的人,需要一本教材托底。

这么说吧,教材相当于家谱。

很多人活一辈子都用不上家谱,但是通过家谱我们可以追根溯源。

应试指南的重点很突出,但教材的完整性却是缺不了的。

备考时间在200小时以上的建议人手一本教材,哪怕用来垫桌子,都比平常的垫桌子纸更踏实。

②报班

你是可以自学没错,但是从一个干了多年会计的“老财”来讲,自学需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报班的n倍!

尤其是在中级会计的报考条件下,大家普遍都是在职备考,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

所以报班之后,让老师带着去区分考点和非考点,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是我们能够拿证的最有效的保障。

But!市面上的辅导机构鱼龙混杂,每年也有因为没报好班而挂掉的大冤种。所以别怪我没提醒你哈,一个值得报的辅导班是什么样子的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a.通过率高:首先就是最能直观地体现一个辅导班的水平的通过率;

b.服务好:这个服务其实倒也不用多么复杂,只要能够规划学习,监督打卡,疑难解答就行了。

c.资料全:除了官方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料,像是讲义、真题、机考系统之类的一定要有。

好了,知道要报什么样的已经清楚了,剩下的就是看看到底有哪些班。请看下面这张机构测评图,这是不知道哪位大佬做的,上面已经总结好了各个机构的通过率、服务和资料、价格等信息,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专业性和参考性也都可以保证,想报班的直接参考就行。

3. 三个科目的透彻理解

既然是透彻理解,三个科目需要谈谈他们的本质,清晰以后学习算是手拿把掐:

《中级财务管理》

这玩意才十章,谁能想到耗费了我一半的复习时间呢?

因为这是真TM难搞。

首先内容很抽象,十分难理解。公式多,可是不会推导只会记背后续很艰难。

十章包含了财务管理的几乎所有流程,有人说挺简单的,可能是理解界的天花板。

但我对公式本身就迷,灵活运用算是直接在击打我的死穴。

要是想一次把证书考过,死记硬背公式是不太稳重的做法,因为它跟实务是有部分联系的,理解不到位有些计算总是会选错对象。

硬记公式考到60的也有,但一次稳过别想了,老老实实推公式,做理解,刷题计算。

不擅长推导和理解公式的选择听课效率更高。

教材不急着用,上学的时候也并不是让我们琢磨教材来学的,打辅助即可。

这门课要一次性稳过,还是需要费不少功夫的。

突击的如果不是老财,就是go die。

《中级经济法》

经济法是比较碎的知识点多,并且学起来比较枯燥,我比较讨厌哈哈哈。现在想想还好没听网上说看官方教材,官方教材没有任何重点。

你没听错!

教材完美避开了大部分考试重点!

由于知识点芜杂,非背诵专业人士还请回避。

此段需要反复看书,反复记忆。

尤其是股票债券和证券投资,汇票支票部分劝退一大帮人。

《中级会计实务》

很多人哭诉实务太难,其他两门往往一次过了实务拖了后腿。

那是因为没有把握到实务的分数具体分布:

会计实务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像基础章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这种基础章节,绝对不能失分。

而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财务报表基本要大概理清,这是实务考试的重点部分,60%的实务题离不开它们。

尤其从疫情开始,合并财务报表的困难程度直线下降。

最重点的部分应该是所得税会计,这建立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不管是账面价值还是会计折旧额,但凡有没太掌握的,那所得税会计很难学好了。

最难的公认是收入,单纯学习并不是很好理解,但是这跟cpa不同,中级的收入,学习重点在于计算题和综合题,不是客观题,确定这个规律,中级的收入就很简单了。

因为计算题跟综合题程度并不如客观题难,出题遵循一定的套路,容易应对。

不要纠结收入的客观题,因为难度巨大,耗时长,出题套路多,这个丢分并不影响中级考试过线。

时刻谨记我们的目标是稳过,重点更应该放在借款费用的范围,资本化开始试点,暂停试点和中止试点上,还有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计算。

相对来说政府补助的难度不太大,客观题分数也是必拿,计算题出现的话几乎都是考核固定资产。比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折旧、终止计量。

很多归结为固定资产的考点,政府补助对比起来显得分数很少了。

而我最拿手的是会计政策变更,中级没有计算题和综合题,因此不要在主观上浪费时间。但客观里这是每年必考的考点,把历年真题做一做基本都遇得见。题目无非是问,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是哪一项,选项不外乎那几种情况。

多做几套真题这个客观题基本解决了。

这些在中级考试里才崭露头角,难度在cpa里才见拔高。

还请尽快学习打捞!

最后再叮嘱两句,

中级会计不让带计算器,请务必在考前充分适应你电脑上面自带的计算器,或者是搜狗V。

现在距离23年的考试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报名的请尽快完成复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