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按照新的租赁准则确认使用权资产,是否需要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租赁可豁免资产吗>

按照新的租赁准则确认使用权资产,是否需要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咨询提问

按照新的租赁准则确认使用权资产,是否需要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问题描述:

新的租赁准则在初始计量时,要通过折现同时确认“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使用权资产”在随后期间直线法折旧。

但是税法的规定没有改,在实务操作中,是否意味着现在租赁一确认,就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递延所得税?

彭怀文解答

新租赁准则的最大变化,就是对于承租人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了。

对于承租人,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外,都需要在租赁开始日确认“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租赁费用”。

虽然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跟旧租赁准则中承租人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差不多。

一、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

借:使用权资产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初始费用的进项税额可抵扣)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应付租赁费中包含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初始费用)

2、租赁期间按照实际利率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3、租赁期间实际支付租赁费: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

4、租赁期间实际支付租赁费同时确认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5、租赁期间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二、税务处理

对于租赁中的承租人税务处理,税务上还是需要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经营租赁,租赁费按照直线法在租赁期间分摊并税前扣除。

融资租赁,租赁费不得直接税前扣除,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税前扣除,但是折旧方法是直线法。

因此,无论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基本上都是采用直线法,租赁期间前后各期间的税前扣除金额是一致的。

三、税款差异分析以及递延所得税问题

会计上确认的“财务费用”在税前不得扣除,税务上确认为经营租赁的“使用权资产”折旧费也是不能税前扣除,税务上确认为融资租赁的“使用权资产”折旧费可以按规定扣除。

由于会计上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会导致前期分摊较多,后期分摊较少。

金额在总体上是相等的

无论会计上和税务上采用何种办法,在整个租赁期间内,会计上计入损益的金额和税务可以税前扣除的,但是会计上各期间金额不一致,前期金额大后期金额小,税务上是各期间金额相等。

因此,就会出现会计上前期进入损益的金额大于税前扣除金额,后期会计计入损益的金额小于税前扣除金额。

前期是纳税调增,后期是纳税调减。

因此,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纳税调增,意味着就需要多交税,但是由于是暂时性差异后期纳税调减后就可以少交(抵减)。

由于暂时性多交的税款后期可以抵减,因此应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执行新租赁准则后,在租赁期间纳税调增的期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不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也不是租赁开始日一次性就全部确认,而是随着纳税调增逐步确认的(后期随着纳税调减逐步冲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