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信建投宏观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迷思<日本蝴蝶公司资产>

中信建投宏观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迷思

,而一旦微观经济运行的阻滞汇总成区域经济的阻滞,则该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供给和需求双重冲击会给当地的经济造成影响,对北上广深大城市的供应链冲击也会辐射到产业链上下游所在地城市,升级成更广泛的冲击。

正文

(文接上篇)

二、中国存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吗?

一)

资产负债表冲击、资产负债表衰退和“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回顾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过程,我们可以清晰认知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发生的全过程,但如果直接对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进行界定,则这仅仅是一种现象或者是经济下行的一种后果,即包括居民和企业在内的私人部门的资产端出现了潜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冲击,必须通过减少消费投资、增加储蓄等方式偿还负债以达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辜朝明当初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也曾指出,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在短期内往往难以观察,他主要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表的迹象判断出企业目前的决策过程,企业为了偿债,一般都会开源节流,通过减少支出以及扩充储蓄的方式收缩阵线,所以企业主动去杠杆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价,其中必须伴有现金流量表流量下降和储蓄的相对增加。

另外,资产负债表衰退作为一个结果,可以导致这一现象的起因并不仅仅局限在资产泡沫的爆裂。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是由土地、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泡沫短期内爆裂引发的,包括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资不抵债的情况。而根据上文的分析,泡沫的滋生也主要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全社会快速加杠杆和信用的无序派生,但资产泡沫破裂→资产负债表衰退也并非唯一传导路径,只要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产生 预期内的、以及已经发生的冲击,其实都会启动部分企业的去杠杆过程。

如果将资产负债表衰退放到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中,需要界定经济冲击、资产负债表冲击、资产负债表衰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一般的经济下行冲击中,供给冲击或者需求冲击对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会造成冲击,但影响程度整体相对可控;但如果普通经济冲击和过度加杠杆形成共振,资产负债表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则会较为剧烈,如果出现类似日本地产泡沫和08年金融危机级别的冲击,则资产负债表冲击的短期性风险会逐渐累计为长期性风险,最终量变转化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质变。

(二)

中国当前阶段不会重蹈“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覆辙

很多人拿日本地产泡沫的历史巨镜为经验,希望照出中国的模样,但中国目前从经济运行阶段、资产价格水平均不具备发生大规模资产泡沫崩解的危机。从股票市场上看,日本在1989年之前延续了较长时期的慢牛走势,而地产价格的上涨趋势直到1990年底才见顶回落;反观中国的资本市场,A股上证指数至今尚未修复到18年年初水平,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在19年年中见顶之后一直趋于下滑,就资产价格的走势来看,我国目前尚不存在日本式“资产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回落”的重大风险,因此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也无从谈起。

那如果在外生的重大冲击之下,假设中国的资产价格确实出现暴跌,那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出现类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呢?我们还需要观察日本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萎缩逻辑是否适用于中国。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核心原因在于企业和居民等私人部门杠杆率过高,致使债台高筑和“未实现收益”的难以兑现,一旦资产价格暴跌,资不抵债的情况将持续较长时间,直至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更倾向于收缩而非扩张。中国企业面对资产价格暴跌的“抗跌”能力如何呢?我们在图表21中筛选出了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比重,投资性房地产指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房地产买卖的差价),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基本囊括了上市公司所持有部分土地使用权、厂房、自有写字楼、商业地产等在内的房地产资产,结果表明,至少从上市公司的范畴内,投资性房地产占我国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仍较低,如果排除占比较高的地产行业,则总占比仅为0.24%,且从2023年以来基本维持在该比重水平,能够引发类似日本的系统性地产减值导致的资产缩水可能较小。

(三)中国当前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