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满五唯一”变“非满五唯一”,多出来的个税谁来承担? 非满五唯一个人所得税

“满五唯一”变“非满五唯一”,多出来的个税谁来承担?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买房、卖房的朋友提到“满五唯一”这个词,如果你去房产中介走一圈,会发现中介会重点给你介绍“满五唯一”的房屋。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满五唯一”的房屋免征个人所得税,这可以为交易者省下一笔为数不少的钱款。

说到“满五唯一”的来源,还得追溯到1999年的一份文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建设部关于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8号),其中第四条规定,“四、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税务总局在2007年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转让房屋有关税收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33号),对“满五唯一”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

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建设部关于个人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8号)的规定,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上述文件所称“自用5年以上”,是指个人购房至转让房屋的时间达5年以上。

1、个人购房日期的确定。个人按照国家房改政策购买的公有住房,以其购房合同的生效时间、房款收据开具日期或房屋产权证上注明的时间,依照孰先原则确定;个人购买的其他住房,以其房屋产权证注明日期或契税完税凭证注明日期,按照孰先原则确定。

2、个人转让房屋的日期,以销售发票上注明的时间为准。

(二)“家庭唯一生活用房”是指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纳税人(有配偶的为夫妻双方)仅拥有一套住房。

在房屋交易过程中,根据交易习惯,合同约定的房屋价格往往是卖方的到手价格。如果房屋并非满五唯一,个税往往会约定由买方承担(未约定时应当由卖方承担)。但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卖方承诺房屋为满五唯一,但在过户时,买方却被告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需要缴纳个税,否则无法过户。此时,买方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为了顺利过户先垫付个税;

2、不付个税,房子不要了,主张解除合同。

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可能产生纠纷,比如垫付的费用是否可以起诉要求卖方承担?合同是否可以解除?下面我们就根据上述情形,结合法院判例,研究一下法院的裁判口径。

情形一:为了顺利过户,买方垫付的个税费用是否可以让卖方全额承担?

【具体描述1】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卖方承诺房屋满五唯一,在过户时被告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买房为了顺利过户垫付了税费,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卖方承担。

【案号】(2015)浦民一(民)初字第23409号

二、原告代为缴纳税费的损失。《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约定470万元为“到手价”,按照交易惯例,“到手价”应指房屋交易所需的税费由买受方承担,现第三人的陈述亦可印证该事实。原告主张双方约定税费各自承担的意见,本院不予采纳。另外,根据第三人的陈述,双方签约时被告承诺房屋为“满五唯一”。因此,上述税费由原告承担系基于“满五唯一”而约定,现房屋并非被告的唯一住房,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故该部分费用应由被告负担。

【案号】(2017)豫01民终7185号

根据双方约定,被告保证此房满五唯一,如有出现的个税由被告承担,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300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该院予以支持。

【具体描述2】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卖方承诺房屋满五唯一,买方由于疏忽,对于容易查清的房屋状况未尽审查义务。在过户时被告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买房为了顺利过户垫付了税费,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卖方承担。

【案号】(2017)沪01民终8307号

对于因涉案房屋未满足“五年”条件而额外产生的个人所得税损失均具有过错,应当承担各自的责任。根据补充协议第三条的约定,在涉案房屋房地产登记已满五年且为家庭(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沪唯一一套居住用房的前提下应缴纳的所有税、费均由马XX、方某1、马某、方某2方承担。现恰恰是因为没有满足该前提条件,故朱寅以合同约定所有税费由马XX、方某1、马某、方某2承担为由的抗辩意见,法院不予采信。但同时该条款约定“若产生额外的税、费,双方自行协商”,故马XX、方某1、马某、方某2仅因为涉案房屋未如朱某承诺系满五年为由要求朱某承担全部个人所得税的意见,法院亦不予采信。法院综合双方的过失程度,酌定由朱某对额外产生的个人所得税187,450元承担40%的责任计74,980元。

【具体描述3】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卖方承诺房屋满五唯一,但有证据证明买方实际知晓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在过户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买房为了顺利过户垫付了税费,后起诉到法院要求卖方承担。

【案号】(2016)沪01民终2367号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有确凿、充分的证据证明杨某是否作过系争房屋为满五唯一的承诺……鉴此,也能证明唐蜜对系争房屋不是杨某的唯一住房是清楚并接受的。因此难以证明杨某曾承诺系争房屋为其唯一住房或唐某对系争房屋不是杨某的唯一住房不知情。综上,唐某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的5个月提起本案诉讼,既缺乏确凿、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且又明显缺乏诚信,故本院对唐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情形二: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具体描述】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卖方承诺房屋满五唯一,在办理过户时买方发现并非满五唯一,在卖方拒绝承担税费的情况下,买方主张解除合同。

【案号】(2016)京03民终7784号

本案中,姜×与袁×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附件一、二以及《房屋状况说明书》,均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依约履行。根据已查明的情况,袁×在《房屋状况说明书》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陈述涉案房屋系“自用五年以上,家庭唯一生活用房”,隐瞒了涉案房屋“满五不唯一”的真实情况,势必导致履行涉案房屋买卖合同相较于“满五唯一房屋”需要额外交纳税费,且袁×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拒绝缴纳新增税费的行为,必然导致姜×购房成本的增加,导致姜×无法实现涉案合同订立时的预期目的,姜×有权解除合同,故一审法院判决解除双方签订的合同及其附件,并判决袁×返还姜×购房定金、支付违约金和居间费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确认。关于姜×上诉称违约金过低的问题,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合同履行期间及买房人的实际损失等因素,一审法院酌定违约金为三万元,并无不当,本院不持异议。

实践中,二手房买卖往往是通过房屋中介的居间下进行的,那么作为居间方,房屋中介是否有责任呢?

【案号】 (2017)沪0112民初2587号

最后,关于原告主张的涉案房屋因不符合“满五唯一”条件而导致其多缴个税的损失的问题。所谓“满五”,通俗而言是指涉案房屋取得《上海市房地产权证》之日开始计算,时间满五年或超过五年;“唯一”是指业主在本市仅有这一套房屋。通常情况下,涉案房屋是否“满五”,无论是作为中介机构的被告,还是作为买受人的原告均可从涉案房屋的《上海市房地产权证》的登记日上获悉。是否“唯一”,中介机构只能基于出售方自身的陈述来判断,而无条件进行核实。本案中,原、被告在签订《居间协议》时均知悉涉案房屋尚未办理《上海市房地产权证》,涉案房屋不符合“满五”的条件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所述,在综合考量德佑公司的过错程度、原告对自身权利的处分、德佑公司已免除原告28,500元佣金以及原告自述已从被告工作人员个人处获赔10,000元等因素,本院酌定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5,000元。

【案号】(2015)朝民初字第05881号

本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现有证据足以证明万**委托信邦公司提供房源信息时,明确告知信邦公司对所购房屋纳税的要求,即要求所购房屋符合满五唯一的条件,以避免缴纳高额个人所得税。而涉案房屋不满足满五唯一的条件。信邦公司明知涉案房屋并非钟**名下唯一住房,仍极力撮合万**与钟**签约,并建议钟**假离婚以规避国家税收政策,此做法违背诚实信用以及公序良俗的原则,为《三方合同》履行不畅埋下隐患,信邦公司的居间行为存在重大瑕疵。现有证据表明,导致万**与钟**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的原因是涉案房屋不符合满五唯一条件。虽然信邦公司称万**未按约定支付定金亦是解除合同的原因之一,但依据《三方合同》约定,未支付定金并非房屋买卖合同的解除条件,且万**与钟**均称万**愿意支付定金、但钟**无法确保能使涉案房屋满足满五唯一的条件而不敢收取定金,考虑到万**与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两日后旋即解除合同的事实,本院采纳万**关于涉案房屋满五不唯一导致《三方合同》解除的主张。信邦公司明知涉案房屋不符合万**要求,仍诱使万**与钟**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导致涉案房屋买卖合同实际无法履行,其主张居间服务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结合上述判例,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中个税问题的思路:

1、卖方承诺房屋为满五唯一,买方尽了合理的审查义务后,买方垫付税费后可以要求卖方承担;此时,即使合同约定“所有税费由买方承担“,法院也倾向性认为该约定不包括对于个税的约定,个税由卖方承担。

2、卖方承诺房屋为满五唯一,买方知悉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或买方未尽合理审查义务的,法院根据双方过错判决各自承担一部分税费。

3、卖方承诺房屋为满五唯一,买方尽了合理的审查义务后,过户时发现该房屋并非满五唯一需要缴纳个税,和卖方协商无法就税费承担达成一致,买房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定金。(注:仍需考量个税的具体金额)

4、房屋中介未尽告知及审查义务,无权要求支付佣金;造成买方损失的,买方可以要求赔偿。

*案件具体情况还需结合案情具体分析,以上意见仅作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