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财会人要想混得好,必须要考证,尤其是在财会行业。原因无他,人才竞争太过残酷,不给自己多加筹码,就要被淘汰了……
不过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位女同学于佳不仅仅考CPA,更是“跨专业”考下CFA踏进金融圈…
1、毕业后的义无反顾
毕业至今,至今已有5年多。此前,于佳在家乡一家小型的券商工作了几个月,加上年终奖来算大概月薪8K出头,有着良性的上升空间,但是后来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向了魔都上海。
自从2012年,她应邀来上海游玩,见识了上海的繁华,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来上海工作。
然而毕业后,这个决定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作为独生子女的她,父母实在不忍心她去外地工作,但是在家乡工作几个月后,她还是决定来到上海。
2014年的大年初二,过完年,于佳花了好久的时间,甚至差点上演苦情戏,于佳最后终于说服了家人,承诺去上海发展个两年就回来。谁知,一去5年。
别人毕业后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是朝九晚五、月薪8K,而她交出的成绩单是CPA+CFA双证,事业上升,年薪60W。以下是她的分享:
2、从四大到投行,目标感是坚持的源动力
走金融这条路,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没有想到的。大学在某普通的211高校就读,虽然学的是经济系,但因为某些机缘巧合的原因,大三时在德勤实习了一段时间,那时候觉得体验还好,即使是加班也没有那么难熬,再加上四大的平台也不错,毕业后就选择进了四大。
现在很多人似乎对四大有一种误解,总觉得四大的门槛越来越低,实力却依然被神话。但你要知道,这个平台中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牛人,他们可能是手握CPA、ACCA、FRM、CFA等等几大证书、知识横跨法律、财会、金融、风险等领域的大神,也可能是未来某世界500强企业的CFO。
而这些,坦白讲,这是我觉得现在很多大学生,甚至是职场人最缺少的东西。与其花时间吐槽别人的实力,不如去想想自己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那个时候我也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四大这个围城圈不住我了,自己的实力能不能去投行工作。
其实投行的要求很高,这个我知道,但是我觉得更难的就是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职业目标,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的源动力。那个时候拿着月薪7K的工资,用月薪12K的努力,做着月薪20K的梦,其实想想还是比较庆幸的。
有了目标以后,自己就会想做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四大第二年开始接手IPO项目,第三年尝试自己独立带团队,最忙的时候两个月没有休息,每天的睡觉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后来通过一个工作伙伴的内推顺利进了投行工作。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目标,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工资单或者是银行卡余额,你也许不知道十年后想做什么,但是当下把工资从5K变成8K,绝对不是很难的事情。
3、没有好的学历,就用经历和证书去弥补
工作中很多人最在意的肯定是学历,但我想说的是,学历绝对不是你比别人弱的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现在这个变化很快的时代,没有好的学历,用经历和证书去弥补,完全是有可能的。
大学时,身边很多人都在包装自己的简历,想办法找一些更好的实习。在这里给大家多啰嗦几句,如果你学历稍有欠缺的话,在大学期间要想办法多找一些世界500强的实习,哪怕自己一分钱不赚,还要倒贴路费和饭费,这都是一条不错的途径。越往后你就会越发现,这个实习经历是比学历还要重要的一张名片。
至于考证,更是一件目的性比较强的事情。
在四大工作,CPA是必须要考的,这是唯一拥有审计签字权的证书,没有CPA的四大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飞不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这个比喻我觉得大家应该能更好地理解。
而CFA被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在金融方面的作用和含金量想必也不用多说。而且,CFA对大多数金融人来讲真的可以算是王牌。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几亿人口的消费大国,但是CFA持证人不足5千,所以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行券商,都会非常青睐CFA持证人。
所以,如果你想在四大发展或者是事务所发展的好,CPA是必须要考的证书,如果你想从事务所向更加专业的金融领域转变,那再去考一些CFA或者是FRM证书,对自己的职业道路会有很大的帮助。
4、没有人的考证之路是容易的,能做的就是坚持
四大人考CPA的状态更多的时候就像又经历一次高考,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然后抽空看一两个小时的书,早上七点起床再看一个小时的书,然后赶地铁去上班。如果想考出双证的话,要吃的苦会更多。
所以我觉得,考证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人的工作能力和理论能力其实很高,考证只是为了要一个能力证明,或者是一块敲门砖,那么就应该带着目的性,用最快的速度去考证。例如报一些高顿这样的培训班,在短时间内拿到想要的证书。
还有一些人,学历不高,自身实力也不强,考证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一块敲门砖,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有能力去做难度更高的工作,也给自己多一些的职业信心。对这类考生来讲,考证之路就会更长更难。
但无论哪种目的,想拿下CPA和CFA,或者是其他一些ACCA、FRM之类的证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
我考CPA用了两年时间,考CFA用了两年时间,中间有一年的重叠期,也算是在三年内考出了两本证书。每天把CPA课程当做综艺节目一样看,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生活也从大学的上课、实习、玩,变成了工作、加班、考CPA,甚至在临考前反复进行机考练习,模拟考试环境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考试心态,虽然CPA备考的那段时间很辛苦,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你经历过之后再回头去看,就觉得那些心酸也不过如此。
5、考证不等于高薪,但高薪离不开考证
其实,现在90后高薪的人不少,只是因为所谓的“你的社交圈都是和你水平差不多的同龄人”,所以不少人觉得拿到高薪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我看来,无论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有多摸不透,但职场毕竟是现实的,考证路上的一点一滴付出,都会折成现金把价值藏在你的工资单里,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用薪资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最大的原因。
在考CPA和CFA这条路上,我一直都是辩证的看待这两本证书的作用的。对于月薪5K的人来讲,这张证书或许只值1K,对于月薪10K的人来讲,这张证书的价值会上升到3K,但是对于月薪5W的人来讲,这张证书的价值就会上升到2W。
之前很多人在说到CPA的含金量的时候,很喜欢用一句话叫“很多银行的行长在自己的名片上除了注明行长职位,还会注明自己是注册会计师”。其实换句话说,注册会计师可能是为了让大家给自己这份行长的工作多一分能力的认同感。
所以考证不等于高薪,但通往高薪的路上,考证绝对是最直接证明自己能力的一条捷径。先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让努力配得上自己的野心,才有可能把自己觉得不现实的,变成自己工资单上最显眼的数据。
2016年8月份(6月份考,8月底出成绩),于佳通过了CFA三级,此时于佳仍未换工作,加上内地的券商工作经验,于佳共计积累了4年多一点的投资相关工作经验,刚好满足申请CFA持证的要求。同时,经过2年职场的熏陶,于佳在领域内工作的资历已经颇深,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工资更是涨到了年薪35万港元。
2017年2月,于佳提出了离职,很有趣的是,离职申请书上写的理由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说到这里,朋友告诉我,他很好奇于佳的领导看到这个报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但是于佳没有多说,只是神秘地微笑。
2017年3月,于佳凭借拿到的CFA证书加上数年的工作经验,成功拿到投行的面试通知,共两轮。第一轮是两位经理电话面试,第二轮是去公司面试,一个副总裁(VP)和两个执行董事(ED)面试。全程纯英语。
公司面试的那天,副总裁(VP)问她: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eaning of life?
于佳沉默了一会,回答:Live as you want。
最后,于佳通过了面试,成为投行的Analyst,薪资75万港元。
“这是一个新起点,我不会止步于此”,于佳说。
今年1月,于佳订婚,计划今年十一结婚,薪资也涨到了85万港元,她漂泊的灵魂,终于在职场和情场的成功中有了归宿......
“她总是轻描淡写她背后付出的努力,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付出的比我想象的多。”朋友说。
此文完,分享这篇文章,是希望你们,终有一天,也能做到:Live as you want。
来源:本文转由注册会计师整理发布,编辑Tony,如需转载或引用需申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