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习惯每天岁月静好的债基“收蛋(净值上涨0.01%)”人,4月24日集体更换了表情包。
图片来源:投资社区网友晒图
图片来源:投资社区网友晒图
4月24日,《金融时报》刊发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长期国债走势和开展国债买卖问题的报道。央行明确指出,“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长期限债券指谁?该报道开篇写明,“近段时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
“央妈”喊话“有风险”,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L2406应声大跌1.17%,并且三个交易日连续下跌,累计跌幅近2%。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一周跌幅分别为1.44%、1.32%,在非转债基金周跌幅中居第1、2位,进入周跌幅排名前十的银河银信添利、广发景利纯债、南华瑞泽等债基,对国债配置比重也均超过了20%。
债基收益靠的是日积月累,近一周的下跌让不少投资者狠狠地回吐收益,甚至由正转负。如银河银信添利年内累计收益只剩下0.22%。对于让投资者收获“小幸福”的国债,央行为什么要提示风险?债基还能买吗?
1
惊动央行 30年期国债风险来自哪里?
国债风险主要来自通胀和流动性两个方面。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如果持有到期时CPI涨幅超过票面利率,就会产生亏损。此外,国债在二级市场交易会有价格波动,价格上涨,相对持有到期票息的收益率就会下降。当资金扎堆买入时,债券收益率会显著下降,同时意味着交易拥挤存在下跌风险。
央行担心的,正是这两点。《金融时报》的这篇报道比较长,专业术语也多,狼叔直接出简化版。
1.提示物价上涨风险。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
2.提示交易过热风险。现在市场上资金充裕,交易型投资者放大杠杆集中买入长期国债,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获利,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
3.长期国债持续大涨,不符合政策导向。“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应该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长期国债价格持续大涨,收益率过度下跌,意味着市场不看好经济长期前景,认为找不到其他安全资产。长期国债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阶段性背离,不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第三点要划重点,这是央行对国债牛市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定性。30年期国债期货连续下跌三个交易日,显然是读懂了央行的意思,就像建信期货的研报标题——《国债:不和政策作对》。
2
供求逆转 债市将出现两大变化
央行已经释放了推动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引导市场重塑经济长期前景信心的明确信号。未来债市会出现哪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供求失衡导致的资产荒缓解。当前债市特别是长期国债的牛市,是老百姓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持续涌入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低风险产品的结果,资金非常充裕而可选的优质债券相对有限,虽然长期国债期限长,但有国家信用背书,资金对于安全性给了很高的溢价。
央行在《金融时报》报道中明确表示:“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未来发行节奏还会加快。”5月后地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陆续发行,资产荒有望一定程度缓解。
再从资金端看,央行3月底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提出“在经济回升过程中, 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此后就开展了对债市主力之一——城商行的债券投资情况调查。央行在上述报道中,还提出了美国中小银行过度配置长期债券,利率上行时出现危机的问题,传递出未来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倒挂的风险。这会引导债市资金一定程度上流出长期国债。
第二个变化:央行或下场卖出国债。央行在上述采访中表示,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不少自媒体都在说,这是中国版的QE量化宽松,央行直接入场买国债大举释放货币。其实从对长期国债问题的回应就可以看出,央行当前的政策着眼点并不是进一步压低利率,反而是认为市场过度押注经济长期不振、通胀持续低迷是不正确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入场调节未必是要马上买国债,反而可能卖出国债,提升国债收益率,引导市场提高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信心。
狼叔特意查了下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对中央政府债权”科目的余额为1.52万亿元,主要是2007年定向发行的特别国债(2017年和2023年进行了续发)。这些存量特别国债是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的。
实际上,3月上旬债市就出现过一波震荡,当时1—2月出口数据超预期改善,2月CPI同比由降转涨,央行平价缩量续做MLF并未进一步宽松货币。展望中期,宏观面逐步企稳向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随着这些关键因素的变化,被投资者戏称为day day up的债牛行情,可能要转入震荡模式了。对于国债或是重配国债的债基,需要多一些谨慎。对于重配金融债、企业债的债基,则需要关注央行货币调节的微操作,经济基本面复苏如果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开始出现收口的苗头,债市调整也就不可避免了。
(提示:投资有风险,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依据。)
来源:老狼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