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8月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8月5日,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经过改善提升投入试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和旅客出行。试运营期间,市交通委将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科学分析运行数据,并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强化综合管理、优化交通组织,确保站前广场运行安全、通畅、有序,切实增强广大旅客及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地下过街通道出入口。谭安丽 摄
地下过街通道。谭安丽 摄
修建地下过街通道
实现人车分流
兰州火车站始建于1952年10月,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受限于建站时间、地理条件、设计规模、交通规划等因素影响,基础配套建设不足、客流集散功能不完备、未配套出租汽车落客区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来兰旅游人数的增加,社会各界对于改善和提升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呼声也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之下,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改善提升项目于2024年一季度开工建设,8月5日投入试运营。
8月5日下午,记者在焕然一新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看到,环境整洁有序,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灯光明亮,路牌标识指示明确,各类设备设施齐全。对于新通道,往来的旅客纷纷称赞,一些人还拿出手机拍照。
“广场建好以后美观整洁,标线更清晰了,在地铁 A、B口都设有车站,方便乘客换乘,并且实行人车分流,车辆进站出站更加安全。”1路公交车驾驶员张富宗对改善提升后的站前广场赞不绝口。
“现在,从天水路、平凉路方向往来兰州火车站,可以走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也不用占用机动车道通行,在便捷出行的同时,通行环境也更加舒适、安全。”兰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贾永新介绍,原有的建筑设置和人行过街通道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改造施工的任务比较繁重,此次改造项目,是将地下商场的一部分改造成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在项目实施期间,施工单位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施工方案,确保从场地清理、原有设施的拆除,到新建隔墙、装饰装修等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能顺利衔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对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影响,并于7月底完成了地下人行过街通道改造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该项目投入使用以后,在优化兰州火车站交通配置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人车混行问题,让旅客和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改善提升后的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张泽斌 摄
改善提升后的火车站站前广场。谭安丽 摄
增添本土特色元素
供游客观赏打卡
改造后的广场极具本土特色,保留了兰州市地标性建筑铜奔马雕塑,并且广场新建的石墩还雕刻了中山桥、五泉山等兰州特色景观,供游客观赏打卡。针对今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站前广场上还增设了临时遮阳棚,并设计了更具实用性的膜结构遮阳棚,让候车旅客“清爽一夏”。
如今的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网约车、出租车在候车区井然有序地等候乘客。广场东侧设有兰州客运中心志愿服务点,并设置了客运大巴班次表,方便乘坐客运大巴的乘客查询、候车、休息。
“现在从进站到接客,再到出站,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接客点还有专人引导,既方便了乘客乘车,也方便了我们出租车司机接客。”兰州奔马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王师傅说。
兰州市城关区城投公司项目负责人郭兴强介绍,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环境改善提升项目拆除工程包括东西两侧引桥、站前广场商业房屋及其他设施和拆除原有地面铺装。新建工程包括铺装花岗岩地面、沥青道路、6处人防出入口维修恢复、广场东侧停车区施划和室外管网、基础设施设计等配套工程。此次的改造方案在坚持科学规划、便民利民、绿色发展的原则下,通过拆改兰州火车站站前广场原有设施,优化了广场内外交通组织,补了旅客集散功能设施,强化了铁路与城市交通衔接,提升了站前广场交通环境。
规划出租车、网约车落客、载客专用通道,最多可同时停靠60辆出租车、网约车。谭安丽 摄
设置出租车专用通道。谭安丽 摄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方便畅通出行
“现在交通情况的确改善了很多,原先火车站西路与平凉路交汇的路口车辆接送乘客十分混乱,并且严重影响了正常行驶的车辆,现在运营车辆有了专门的通道,大家各走各的道,这条路通畅了许多。”住在附近的市民高先生说。
此次提升改造,共规划出租车、网约车落客、载客专用通道,最多可同时停靠60辆出租车、网约车。广场东侧(原公交枢纽)设置了社会车辆停车场,提供泊车位95个,该停车场将于8月7日正式投用。届时,铁路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长途班线、出租网约可以实现无缝衔接和快速换乘。
另外,此次改造提升项目将原公交枢纽站改建社会化停车场,以此满足社会车辆接送站需求,并在火车站东路客运中心对面、天水路南口东侧、平凉路口分别设置了三处社会车辆临时停车点,要求社会车辆即停即走,解决了该路段长期存在的人车混行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通行效率、缓解了交通拥堵,为进出站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温馨的出行体验。交警支队东岗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梁旭斌提醒,私家车主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兰停序”提前搜索附近停车位。
据悉,下一步,兰州市将积极打造兰州火车站综合治理新模式,擦亮城市名片,笑迎八方游客;同时以强省会行动为契机,精准施策做好“硬联通”“软联接”文章,努力打造“外联内畅 立体多元 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升枢纽能级,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见习记者 杨潇 文/图
记者 谭安丽 张泽斌 见习记者 杨潇责任编辑:樊醒民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