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索尼 WH<1000xm31000xm4音质>

在索尼 WH-1000 XM4 霸占最佳无线头戴耳机宝座两年之后,它的继任者 WH-1000 XM5 终于来了。新一代耳机带来了姗姗来迟的外型改动,还加强了主动降噪,但也涨价到了 400 美元(国行 2999 元),那么这些改进配得上新的售价吗?

设计与特色

自 2017 年 WH-1000XM2 推出以来,索尼的无线旗舰几乎没改过外观,但随着 XM5 的发布,这个系列的整体设计终于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改动就是无法折叠了。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而且我一开始并不喜欢,因为这显然降低了便携性,但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了它。新头梁是一体式设计,材质是坚固的塑料,并且明显比过去更加纤细,戴在头上就像是一个简约风的发箍。这也意味着它没有它的前辈们那么容易弄乱你的发型。头梁内测基本上全都裹着柔软的人造革,头顶的部分还有厚厚的记忆棉护垫,所以戴着不压头,很舒服。

耳罩的设计也有了一些变化,现在它采用了更无缝的设计,让麦克风变得更加低调。左边耳罩上依然有两个物理控制键,一个是电源/蓝牙配对,另一个则用于调整降噪模式。你也可以轻点或轻划耳罩上的触控板来播放、暂停、切换曲目或是调节音量。此外还有一个用于有线连接的 3.5mm 接口,以及一个用来充电的 USB-C 接口。

耳机与头梁之间的叉状连接件现在稍稍外倾,这可以略微提高夹力,让耳垫更好地包裹双耳,从而略微改善被动隔音效果。但它们并没有造成夹头感,只是确保耳机稳固地贴合在耳边。我连着戴了几个小时都没有被捂出汗或者觉得夹头。另外,这副耳机只有 250 克,比 XM4 还轻了 5 克,这也对佩戴感有一定益处。

索尼 WH-1000XM 的柔性表面很容易留下污渍

不过,XM5 似乎比上一代更容易磨损——至少外观上如此。新的柔性表面和耳罩内侧更加光滑的人造革似乎比前几代产品更容易沾染油污,所以最好常备一块微纤维清洁布。

主动降噪

XM5 的主动降噪也得到了改进。现在它有 8 个用于主动降噪的麦克风,是上一代产品的两倍,这些麦克风不仅监控外部噪音,还会监控耳罩内的噪音。此外,XM5 可以通过 AI 和内部集成的 V1 处理器(WF-1000XM4 耳塞同款)来自动优化降噪,无需手动调节。

索尼称,新增的麦克风、芯片和 AI 可以大幅降低高频噪音。而据我自己的使用体验,在纽约乘地铁的时候,能听到的噪音确实比以前更少一些,而且我也听不见地铁进站时刹车的尖啸了。

如果你想要更清楚地听到人声或其他环境声,用手捂住右耳罩可以暂时关闭降噪。此外,在「Sony Headphones Connect」手机 app 中启用「智能免摘」功能后,在你说话时,耳机就会暂停播放,并暂时关闭降噪。不过,我发现这个功能有点敏感过头了,即便将它调到低灵敏度模式后,也会因为我的哈欠声有点大而被激活。

XM5 也继承了 XM4 基于活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智能功能。如果开启了动作检测,在走路的时候 XM5 会自动从完全降噪模式切换到部分降噪,让佩戴者可以听到一部分环境音。你也可以到 app 里进一步调试,或是彻底禁用这个功能。这副耳机还可以记录、识别使用者常去的地方,到了之后会自动切换到用户预设的降噪或环境声模式。

XM5 的环境声模式听起来很自然,汽车驶过或是风吹过的声音与开放式耳机的听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切换模式时不会出现提示音,而且从降噪模式到环境声模式的过渡非常自然,很难察觉。

首次出现在 XM4 上的「多点连接」功能也回归了,让用户可以同时连接多台蓝牙设备。可以同时连接的设备数依然是两个,但两个设备间几乎可以无缝切换,只有半秒延迟。并且你可以在 app 中轻松切换到以前配对过的设备,无需打开蓝牙设置菜单重新连接。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多点连接和 LDAC 互斥,所以想用多点连接的话,就没法听高比特率的音乐了。好消息是,你可以在 app 里轻松地开启或禁用这个功能。

续航

XM5 标称续航是 30 小时。而在我实际使用的时候,它的电量轻松撑过了三天的高强度使用。这三天里,我用它在手机上听播客和音乐,在平板上看视频,还在电视上看电影,每天都会连续用 8 到 10 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停歇。更棒的是,使用支持 USB PD 协议的充电器可以做到充电 3 分钟,播放 3 小时。不过配件里没有充电器,如果手头没有的话,还得另买一个。

软件

我已经提了好几次「Sony Headphones Connect」app 了,但它还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