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刑法总论目录及绪言<刑法规定无罪过事件包括哪些内容>

刑法总论目录及绪言

目 录

绪   言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一、什么是刑法      二、中国刑法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三、刑法的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根据、性质与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宪法根据与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三大特性      三、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  第三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一、刑法规范:属性与构成      二、刑法体系:基于狭义视角的体系分析      三、刑法的解释:必要性、立场、种类和方法  第四节 刑法学概述      一、刑法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刑法学的体系及研究方法      三、刑法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与思考:究竟什么是刑法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是刑法典的灵魂和精髓      一、何为刑法基本原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体现了刑法的宗旨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是三大基本原则的核心      一、何为罪刑法定原则      二、从理论到法律: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和理论渊源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和司法体现      四、法无法无明文规定无罪,法无明文规定不罚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刑事公正的基本保证      一、何为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理论渊源和沿革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和司法体现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何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理论渊源和沿革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和司法体现      四、罪重责重,罪轻责轻问题与思考:为什么我国刑法只确立了三项原则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规范效力      一、何为刑法的规范效力      二、刑法规范效力的根据  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管辖范围      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三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时间效力:生效、失效时间及刑法溯及力      二、刑法的生效:公布之日生效或继后生效      三、刑法的失效:明示废止与自然废止      四、中国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      五、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之争问题与思考:如何理解高法高检《关于适用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的规定》第2条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四章 犯罪论概述  第一节 没有犯罪就没有刑法      一、什么是犯罪      二、我国刑法中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的基石      一、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哪些要件      二、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三、犯罪构成四要件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节 犯罪论体系比较分析      一、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比较分析与启发借鉴问题与思考:善待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基于两起真实案例的法理分析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五章  犯罪客体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分类      一、犯罪客体的理论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分类      三、中国刑法对犯罪客体的三种规范模式问题与思考: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在犯罪论体系中存留价值质疑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六章  犯罪客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一、要件的基本构成:必备要件与选择要件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四大特性  第二节  所有犯罪必备的客观要件――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      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二:不作为      四、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三:持有  第三节  某些犯罪构成必备的客观要件:危害结果      一、狭义的危害结果与广义的危害结果之争      二、危害结果的多种学理分类      三、中国刑法关于危害结果的七种设定方式      四、多层次危害结果实例写真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分类      三、因果联系个案写真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一、选择性客观要件之一:行为对象      二、选择性客观要件之二:行为时、行为地      三、选择性客观要件之三:行为方式      四、选择性客观要件之四:行为状况问题与思考: 刑法学理上的复行为犯评析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概述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犯罪主体的要件  第二节  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一、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和阶段      二、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特殊问题  第三节  辨认和控制能力      一、精神病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二、醉酒人的辨认控制能力      三、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辨认与控制能力  第四节  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定义      二、单位犯罪的主体      三、单位犯罪的客观要件      四、单位犯罪的主观要件      五、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问题与思考:刑事责任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关系怎样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八章  犯罪主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      一、罪过的基本形式:故意与过失      二、主观要件的法律分类:基本要件与选择要件       三、主观要件的基本功能:确认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主观基础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罪过特征:意识与意志特征      二、犯罪故意的法律分类: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三、犯罪故意的法学分类        四、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五、犯罪故意的学理聚讼  第三节  犯罪过失      一、概念及种类: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      二、犯罪过失的心理构成:意识、意志特征及关注能力、关注义务       三、过失犯的构成原则:有危害结果及法律规定      四、非犯罪化:合理信赖原则与被允许的危险      五、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  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      一、法律种类:不能抗拒与不能预见的无罪过事件      二、无罪过事件与故意犯罪的界分      三、无罪过事件与过失犯罪的界分  第五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一、错误的种类: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      二、错误与刑事责任问题与思考:分则罪状上的"明知"规定与故意罪过相对应吗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九章  排除犯罪事由  第一节  排除犯罪事由概述      一、排除犯罪事由之概念      二、排除犯罪事由之特征  第二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无过当防卫权      四、防卫过当及刑事责任  第三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五、能否适用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实案点评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事由      一、依照法律的行为      二、执行命令的行为      三、正当的业务行为      四、自救行为      五、被害人同意的行为问题与思考:王、姜二人的行为究属防卫过当、不当还是正当防卫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二、过失与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      三、并非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都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四、研究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具体方式      三、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刑事责任  第四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      三、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与思考:对"自动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构成      一、主体要件是二人以上      二、客观要件是共同的犯罪行为      三、主观要件是共同的犯罪故意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学理上划分的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法律上划分的共同犯罪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      二、从犯      三、胁从犯      四、教唆犯问题与思考:正犯与共犯的关系如何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二章  罪数论  第一节 罪数论概述      一、一罪与数罪      二、非典型的罪数形态      三、研究罪数的意义  第二节 非典型罪数形态的类型      一、实质的一罪      二、法定的一罪      三、处断的一罪  第三节 我国刑法中非典型罪数形态总结      一、关于牵连犯的规定      二、关于转化犯的规定问题与思考   越来越麻烦的罪数论:由一桩案例谈起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一、何谓刑事责任      二、刑事责任的逻辑属性、法律特性与社会特性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本质与根据      一、刑事责任本质之求索      二、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产生、确认、实现与终结      一、刑事责任产生于犯罪实施之日      二、刑事责任确认于有罪判决生效之日      三、刑法所规定的五种刑事责任实现方式      四、刑事责任的终结:执行型、宣告型与消灭型      五、刑事责任实例透析问题与思考   命案追问:期待可能性在中国的法治命运反思复  习  题阅 读 书目

第十四章  刑罚概述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及功能      一、刑罚:对犯罪人的特殊制裁方法      二、 惩罚是刑罚的主要功能      三、 刑罚的矫正和感化功能  第二节 刑罚适用的目的      一、刑罚适用的目的      二、 刑罚的个别预防      三、 刑罚的一般预防  第三节 刑罚的体系      一、 刑罚体系结构概说      二、 刑罚架构下的罚则种类  第四节 主刑--只能独立适用的刑罚      一、管制:开放式刑罚      二、 拘役:半封闭式短期自由刑      三、 有期徒刑:司法适用最广泛的自由刑      四、无期徒刑:剥夺终生自由的刑罚      五、死刑:剥夺生命的刑罚  第五节 附加刑--可灵活适用的刑罚      一、财产刑之一:罚金      二、资格刑:剥夺政治权利      三、 财产刑之二:没收财产      四、 驱逐出境  第六节 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一、赔偿损失      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      三、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问题与思考:刑罚与人权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五章  刑罚裁量概述  第一节  刑罚裁量:生杀予夺的艺术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量刑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刑罚裁量的一般原则:事实与法律      一、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二、以刑法为准绳  第三节  量刑情节:高抬贵手还是毫不留情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      二、量刑情节的分类      三、量刑情节的运用      四、刑罚裁量实例述评问题与思考:一样的定罪为什么会产生量刑上的差别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  累犯:屡教不改者重罚      一、累犯的概念      二、累犯的构成条件      三、累犯的处罚  第二节  自首与立功:坦白从宽,立功有赏      一、自首的概念      二、自首的成立条件      三、自首的认定      四、自首犯的处罚      五、立功  第三节  数罪并罚:一人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该怎么处罚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问题与思考:定罪之后如何自由裁量刑罚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七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行刑制度概述:行动着的刑罚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刑原则  第二节  缓刑:悬着的剑      一、缓刑的概念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三、缓刑考验期      四、缓刑的撤销  第三节  减刑:打开自由之门的钥匙      一、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三、减刑的限度、幅度、起始和间隔时间      四、减刑的程序  第四节  假释:放虎归山还是一举多得      一、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适用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限、适用程序和撤销问题与思考:打开监狱之门的钥匙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第十八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刑罚的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原因      二、刑罚消灭的特征   第二节时效      一、 时效概述      二、 追诉时效      三、 行刑时效 第三节 赦免      一、 赦免概述      二、 特赦      三、大赦问题与思考:当犯罪人不再犯罪时……复  习  题阅 读 书 目

复习题解答提示术语索引参考文献后  记

《刑法总论》绪 言

    目前,国内流行的各类刑法学教科书虽然不少,但是以法律硕士研究生为读者群主体的教材仍属阙如。本书定位的主要读者群正是已有大学本科学历、又未经过法律专科或本科学习的在读法律硕士研究生。    与法律本科生相比,法律硕士研究生的一般优势在于:业已受过高等教育,知识起点较高;已有一定社会阅历,考量问题的思路与视野相对开放。进而,比之于本科生,他们大多具有相对更好的领悟力及哲理分析能力。其学习不利点在于:首先,在学时保证上不如法律本科生。因为目前通行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学制虽为3年,但实际学习时间仅仅两年――到第三年则须停课撰写学位论文。因而,与有4年学时保障的法律本科生相比,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几乎仅占其一半。其次,课余时间相对较少。鉴于多数法律硕士研究生已是在职人员甚或已经成家立业者,因而与在读的法律本科生相比,他们不惟学时相对更少;课余时间、学习精力上也有较大的牵曳。这样,如果说前者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研习各类法学知识的话;后者恐怕只能事半功倍、疾速高效地研修更大量且更艰深的全部法学课程。再者,在知识结构上,二者也有较大差异。本科生们入学时,其知识起点大多是高中毕业,知识结构因而大致趋同。法律硕士生则不然,教材包括教师们面临的是受过不同高等专业教育者――其中既有来自理工科、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又有专攻文学、哲学、历史、经济、语言、民俗的本科生,等等。再加之,与刑法学硕士研究生相比,法律硕士研究生并非主攻刑法学,而是全方位地研习全部法学课程――刑法学只是其面临的门类繁多的法学必修课之一而已。    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编著一本法律硕士研究生刑法学教程确有其知识与理论高度、演绎与表达方式以及体例编排设计上的二难性:一方面,在知识的高度和系统性上,研究生教育理当高于本科生;另一方面,用一半的学时和更少的课余时间来消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