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规模效应下的资源整合 助力风电运营降本增效 风电场降本增效建议

截至2018年底,我国风电装机达2.1亿千瓦,出保电场容量也在近两年急剧增长。面对庞大的风电资产规模,各大发电集团需要解决多厂家、多机型的复杂设备运行管理、大量物资储备和供应保障、老旧风电场低效运行等各种棘手问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设计,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路径,实现资产运行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发电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最大实际问题。

通过对各大发电集团近几年招标文件的查询,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些端倪——龙源电力、大唐集团、国家电投等大型发电集团在近两年的大部件维修框架招标中,均已陆续采用集采招标模式,将其全国范围内的风电机组齿轮箱、发电机维修业务委托给专业服务商,同时在招标文件中提出非常严格的维修质量、响应时间要求。是什么原因驱动国内大型风电资产运营商创新业务模式?或许我们能从下面的案例中管窥一二。

•6x24小时,快速恢复故障风机运行

2016年8月24日,龙源某风电场 1 台东汽机组齿轮箱(FL1500A)出现故障,导致机组紧急停机。当时该风电场无备件储备,若临时申请采购的话,恢复运行周期大概需要1个月。风电场将面临重大故障机组停机时间的罚款考核,并可能承担长达1个半月的发电量损失。

紧急情况下,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慧能”)再制造事业部第一时间与风电场沟通,商定采用“金风慧能大部件维修整体解决方案”,当天从最近库房调配1台齿轮箱备件,当即联系安排运输,并同时联系吊装队伍准备进场。

8 月 26 日中午,齿轮箱备件到场。8 月 27 日,吊车进场。

8 月 28 日,吊车开始作业,损坏的齿轮箱下塔,当即送往就近的金风慧能大部件维修中心;换上齿轮箱备件,并对机组展开恢复调试。

8 月 29 日,完成机组调试,恢复运行。

“从故障停机到恢复运行仅用时6天,”金风慧能再制造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相比于业主亲自沟通、协调多家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维修,我们所提供的整体维修方案更加专业与及时,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发电量损失。”

3天可替换备件到场、6天恢复故障机组运行——快速的故障恢复时效,考验的是企业备件仓储的覆盖率与灵活周转度,以及规模化资源整合的能力。这也是金风慧能综合运维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截止目前,金风慧能已与龙源电力、大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在部分区域的齿轮箱、发电机维修方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共享与双赢,构建风电运维服务良性生态圈

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故障的快速响应和恢复依赖于就近的备件仓储与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能力,这也是促进风电场大部件维修降本增效的有力手段。其实,受益于这一模式的并非只有业主和运维企业,目前来看,业主、整机商、设备供应商都将享受这一模式带来的红利,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当前的风电场运维已经不是单纯的设备维护,越来越多的客户更希望享受到全方位、一体化、专业化、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既提高管理效率,又降低交易及管理成本。”金风慧能再制造事业部负责人岳健指出。而在资源整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条路上,金风慧能可以说是最早的先行者之一。

2012年,金风慧能开展了基于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的再制造维修业务。随着业务量越来越大,整体化管理需求变得愈加明显。在此趋势下,金风慧能依托母公司金风科技近 20 年的稳定供应链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化的资源整合,在全国12个省市建立了基于网络化服务的大部件维修中心和仓储基地,东至大丰、西至乌鲁木齐;北达哈尔滨,南至株洲。

在这些区域的服务网络内,金风慧能对全国范围、多种机型齿轮箱、发电机、叶片、电控部件、结构部件等提供维修、置换或优化升级服务;并可做到辐射区域内维修人员24小时到达现场,可供替换备件72小时运抵现场。

“我们相当于在业内建立了一个‘共享资源平台’,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服务。”金风慧能再制造事业部负责人岳健提到。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首先降低业主的备件储备成本、维修成本和间接管理成本;其次,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规模化的维修业务,备机周转率较高,金风慧能以及第三方维修服务商本身的业务量也就能够得到保障甚至是提升;第三,联合上下游风电零部件供应商,打通供应链资源,提供跨多种机型、多厂家品牌的部件维修服务,共同提高效率,削减成本。第四,通过专业维修检测、查验,故障分析,甚至是优化改造,提升现场大部件的维护精益度,降低部件故障率,减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