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农历六月,正式开启今年的下半场。在我国的农历当中,除了比较经典的端午,中秋,重阳之外,还流传着一些小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月份,也是夏秋交替的阶段,自然也就显得不平凡。在这个月份当中的传统节日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六月初一为“半年节”“过小年”,很多地区在这一天都会举行非常热闹的仪式来庆贺下半年的开始。
眼下就是农历六月初六了,又是不平凡的一天,你知道在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们常说“做好三件事,图个平安万事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是哪些节日吧,看看有你记忆里的场景吗?
一、天贶(kuàng)节————晒霉
农历六月初六为民间的“天贶节”,而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有关,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在唐僧师徒求取真经返回的时候,由于忘记了通天老龟的叮嘱,惹得老龟有些生气,一翻身其师徒以及经书全部掉进了河里。接着便是唐僧师徒在大石头上晒经书的一幕,由于当天是大晴天,所以浸湿的经书很快就晒干了,相传那一天适逢农历六月初六,后来人们还将当时晒经书的石头命名为晒经台。
天贶节,中的“贶”即为“感恩”的意思,那么在这一天是感恩什么呢?人们认为唐僧师徒的经书之所以能够很快晒干,是受到上天的福泽,特意赐予的大晴天,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感恩上天恩赐,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敬畏之心。
后来每逢六月六,人们便会在旁边挂上经幡以示感恩敬意,各个佛寺在这一天也流行着晒经的传统。而在民间,六月六还流传着“晒霉”的习俗。如果在这一天为大晴天,人们会将家里的被褥,衣服,鞋帽,书籍等拿到室外进行晾晒,防止“发霉”,也有着将“霉运”晒掉的含义。
“六月六,人晒衣服龙晒袍。”,在过去的皇宫里,每逢六月六会将皇帝的衣服拿出来晾晒,而民间的各类商铺也会将各种商品进行晾晒。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盛大的场景。
农历六月为大暑节气,也正值三伏天,多雨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霉菌,那么在大晴天了,将家里的衣物,床单等进行晾晒,则有助于杀菌消毒。此外人体适当地晒一晒后背,膝盖等部位,也有助于驱寒散湿,老传统大智慧,值得延续。
二、姑姑节————回娘家
俗话说“六月六,接姑姑”,六月初六还是民间传统里的“姑姑节”,届时已婚的女儿要带着子女一起回到娘家看望。这个习俗在我们老家依然流行,记得小时候,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老妈都会带着我们去姥姥家住。到了傍晚的时候,还会在小孩子的额头前点上红印,据说可以祈福消灾。
在我国河南地区,女儿们回到娘家之后,还流行着祭祖的习俗,届时人们会准备好饺子等祭品到坟前祭拜先祖,以示尊重和怀念。
而在甘肃榆中地区,新结婚的女子会在六月六的庙会上,从太白泉水中捞起石子,并以红色的布包好带回家,意为求子,希望可以早得贵子,人丁兴旺。
六月为一年的下半场,忙碌了半年的我们,也要抽出一些时间,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生活再忙,也别忽略了亲人,心中再多的感恩都不如付诸行动。
三、新麦节————吃新麦面
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都流行种植冬小麦。俗话说“夏至十天麦青干”,冬小麦一般是在农历九月到十月种植,到了来年的五月底夏至前后要收割完。而农历六月,正值新麦上市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民间便会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新麦节。届时,人们会用新麦磨成的面粉来制作面食吃。而六月初六一般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所以人们一般会用新麦面粉来做面条吃,也称为“伏面”。
在六月六吃上一些面条,开胃而且容易消化,同时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而且爽滑的面条也象征着顺顺利利。所以六月六吃新麦面也是人们在为下半年祈祷顺利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