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二战前后的德国为了尽快恢复人口,有多么的丧心病狂吗?
无数女性直接沦为生育机器,泯灭了人性与尊严,甚至最终还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恐怖的“婴儿潮”。
其手段之简单粗暴,就连日本得知都不得不感到震惊。
那么德国在二战前后为了扩张人口究竟做了哪些事?为什么说同样蛮横的日本,在德国面前都要“甘拜下风”呢?
废墟:二战后的德国
一战结束后,一方面,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混乱,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们的生活愈发困难,甚至有些人不得不通过信贷的方式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战争的顺利结束,使人们陷入盲目的乐观,信贷消费一时间空前膨胀,市场呈现出虚假的极度繁荣景象。
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最终引发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法西斯运动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国纷纷冒头。
其中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三个国家最为突出,最终这三个国家组成轴心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战争的号角率先从德国吹起,在大肆屠杀犹太人后,德国又将刀锋指向了其他国家、其他人种。
没过多久,整个西欧就被横扫,希特勒的野心空前膨胀,将目光望向了另一个庞然大物——苏联。
原本希特勒以为势如破竹的局面将维持下去,但苏联的顽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更是一举挫败德国,导致战争局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强极一时的德国沦为了一片“废墟”。
这里的“废墟”是指德国失去了劳动力。
只要有人,国家就不难渡过最危难的时刻,各国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是德国在二战中损失的人口实在太多了。
二战中有超过553万的军人战死,除此之外,还有180多万平民在战争中被殃及,战争中累积死亡人数高达750万以上,死亡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10.77%。
更致命的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这就导致德国不仅仅出现人口数量短缺,男女比例也直接失衡。
其实早在战争结束之前,人口问题就已经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他甚至不惜为此发动了“生命之源”。
也正是这个计划,将希特勒的法西斯阵营的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有人说就连同样为人所不齿的日本,在恢复人口这方面所作出的举措,都没有德国政府来的卑劣。
那当时的日本是如何做的呢?
令人不齿的日本
二战期间的日本,也曾经深深为人口不足的问题而苦恼,为此他们做出了以下两种举措。
首先,日本下调了国内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
二战后期,日本开始在战场上频频受挫,国内成年男性也大量死于战场。
为了补充兵力,解决人口数量暴跌,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日本下调了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
最低下调到13岁,也就是说女性达到了13岁就可以结婚生子。
要知道13岁的女性甚至还没有完成二次发育,本该是被照顾的年龄,却早早地被推到了台前,成为了稚嫩的母亲。
更恐怖的是很多日本女性甘之若饴,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她们,认为生孩子是一种义务,是爱国的表现。
她们的孩子并不属于个人或者家庭,而是属于这个国家,可以说整个日本的生育观念朝一个病态的方向转变。
其次,战争结束后,这些在战争中牺牲极大的女性,非但没能得到任何犒赏,反而再次沦为了当权者手里的工具。
无数日本女性被送到了美国驻日本军营中,肩负起了服侍美国军人的任务。
说好听点是利用这种方式给日本增加人口,说难听点就是彻底践踏这些日本女性的尊严,让她们当慰安妇。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军驻扎日本期间,累计给日本增加了20万左右的人口,而日本也凭借这种令人不齿的方式在低谷之中博得了一些喘息之机。
日本尚且如此,德国就更不用说了,要知道根据1939年全世界人口统计来看,日本总人口足足有7138万之多,比德国还多了170多万。
而二战中德国的死亡人数却达到了日本的三倍,这意味着战争给德国带来的问题远远比日本要严峻得多。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希特勒听从了希姆莱的意见,启动了“生命之源”计划。
遭唾弃的德国
所谓的“生命之源”计划,其实就是开设一个“育婴农场”,以此来为纳粹预期漫长的战争提供兵源。
在希姆莱和希特勒的设计中,这些孩子应当是健康的白种人,如果可以,最好能拥有纯正的日耳曼血统。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这个计划中还有希特勒浓厚而狭隘的种族观念。
而这个计划也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面向德国本土女性以及战争中占领国女性。
针对前者,这个计划主要是提供一个生产的温床。
在上世纪中期的德国,女性地位本来就比男性要低一些,而未婚先孕的女性更是饱受非议,很难抬起头来。
德国官方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开设了育婴农场,给这些准妈妈们提供了一个生产温床。
只要这些女性进入农场中就能脱离非议的目光,受到悉心照料。
听起来似乎很不错,可是如果这个育婴农场真正盯上的群体,根本就不是这些未婚先孕的女性,而是那些成年未婚女性乃至于未成年少女呢?
德国政府当时并没有明确出台相关政策,强制要求女性加入育婴农场,但是却对那些加入的女性进行了大肆表彰,有意去引导这种“加入光荣”的氛围。
再加上那些在育婴农场中得到悉心照料的准妈妈们,结束生产后也会自发地去给育婴工厂做宣传。
最终有大量的成年未婚以及未成年女性加入到了育婴工厂中,与德国士兵结合,为德国人口增长作出贡献。
更匪人所思的是,德国育婴农场对于加入的女性甚至还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不仅要求三代以内都是日耳曼纯种血统,而且还必须外形靓丽,身材窈窕,美其名曰是为了传承更好的基因。
此外,德国政府推行的这项政策,也把德国成年男性也算计在了里面。
对于当时的德国成年男性来说,只要参军入伍,部队里就“分老婆”,很多原先非常抵触战争的德国男性,也最终加入到了战争中去。
至于对那些被占领过的女性来说,这个计划更是彻头彻尾的噩梦。
每当德国攻占一个地方,就会鼓动士兵去和当地那些金发碧眼的女子发生性关系,在这其中甚至不排斥使用强制手段。
像挪威文献中就有明确记录,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至少与1.2万多位女性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了孩子。
那些恬不知耻的德国士兵,甚至会威胁挪威女性,让她们不得将事情的真相透露出去,逼迫她们说出“忠诚是我的荣幸”这种无耻之语。
可以说,直到今天仍旧有很多受害女性,活在这句话的阴影中。
除了那些女性之外,她们的孩子往往也都有着普通人的境遇。
作为德国纳粹军人留下的血脉,他们大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歧视与侮辱,不得不说,当初的那些纳粹军人真的是遗祸不浅。
为了能尽快恢复人口,德国后来还采取了另外两种措施:降低法定结婚和生育年龄、鼓励外籍男性加入。
我们都知道德国今天的法定结婚年龄是18岁,虽然在得到双方父母同意下,可以在抵达法定结婚年龄前结婚,但是双方也必须在16周岁以上。
而二战后德国的法定结婚年龄可远远没有这么大,虽然不像日本的13岁那么夸张,但是也不遑多让。
所以许多德国女性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就成为了多个孩子的母亲。
不得不提的是,在特殊时期,德国还曾鼓励过一夫多妻制,即一个丈夫可以在合法情况下拥有多位妻子。
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男性数量稀缺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而仅仅只依靠本国男性是远远不足于解决德国人口问题的。
也正因如此,德国方面很快决定寻求“外援”。
德国开放了宽松的移民政策,只要有外籍男性愿意与德国女性结婚,婚后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德国户籍。
更重要的是这些外来者还能享有很多福利政策,可以说这条政策在当时对于那些贫穷落后的小国民众来说,极其富有吸引力。
也正因如此,德国人口开始平稳上涨。
然而,这条政策也为德国女性带来了灾难,由于文化不同、生长环境不同、习惯不同,这些德国女性在与外籍丈夫结婚后,往往难以得到和睦幸福的婚姻。
反而有很多这种家庭,都是争吵不断,并且最终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也正因如此,在德国颁布这条政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的离婚率一直高涨不下。
婴儿潮的到来
不得不说,德国政府推出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在1959~1965年间,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自然增长率都实现了暴涨,甚至一度达到了18.1%的小高峰。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时战争结束后,德国逐渐复苏、经济走向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愿意生孩子。
第二则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德国政府的粗暴作为。
婴儿潮的到来,给德国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在1950年时,德国每年婴儿增长数量仅有100 万左右。
而在婴儿潮期间,这个数字暴涨到了130万,平均每名德国妇女都会生2~3个孩子,这些妇女为德国人口数量增长、继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人口增长这一块,其实没有那么多捷径可以走。
在德国经济日益复苏、人民眼界日益开阔的情况下,德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了昔日那些将妇女作为生产工具的极端政策。
这也直接导致德国婴儿潮戛然而止,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德国女性生育孩子的平均指数从2.5下降到了1.4。
而这除了导致德国人口增长停滞不前之外,还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麻烦。
要不是后来土耳其外籍劳工以及21世纪难民潮填充了德国人口需求,德国会相当麻烦。
可即便有外来移民补充人口,德国近50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也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1971年德国就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等到2007年的时候,德国更是进入了超级老龄化社会,而这都是在为昔日的作为“买单”。
在婴儿潮到来的时候,德国人口结构一度呈现出扩张型。
可是随着那一代人逐渐步入退休年龄,德国人口结构也势必会发生进一步变化,预计将朝着紧缩型转变。
由于2023年德国官方统计的8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总人口的4.5%,总数量超过590万。
那么按照死亡率在中位数水平的方式来计算,德国人口峰值预计出现在2024年,在达到8368万的峰值后,德国人口就会迎来持续下降。
而这距今也不过两年时间,由此可见,人口问题已刻不容缓。
“缺人”的问题即将再一次出现,这一次的德国又该怎么做呢?
人口问题的再一次挑战
昔日的做法很明显已经行不通了,且不说在政府的推动下,强制地将女性变为生育机器是怎样的泯灭人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愈发开阔,想像以前那样忽悠人们可没那么容易。
其实解决人口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4个字:鼓励生育。
可能有人会说,这和德国之前的做法有什么差别呢?
差别大了,重点是鼓励,而不是强制。
目前德国之所以会踏入低生育率陷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策没有能够在生育方面给予民众足够的鼓励。
比如说定期的现金补贴,再比如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年轻人生不起、不敢生、养不起的问题。
我们可以拿钱来刺激房地产,造就一栋栋天价房产,为什么不将钱拿来刺激生育、繁荣祖国呢?
当然,光靠钱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去引导一些正面氛围。
这样适龄适婚的年轻人为爱而生,去孕育下一个希望,为未来留下一批年轻的支柱,在当下形成一些正面积极的引导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