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应对内卷>

作者:黎文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超1100万人,预计达到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工作,也是国家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关注的焦点。因此,及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生活在物质较为富足的年代,与互联网一同成长。与“80后”“90后”相比,他们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未来无限美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他们往往充满了多变、多样、迷茫和矛盾。从其就业选择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兴趣化与趋同化并存。当前大学生生活在物质较为富足的开放年代,他们较少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思想自由,自主性强,在择业时比较关注个体感受,注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有的兴趣广泛经常尝试一些新职业,成为“斜杠青年”,有的在未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之前并不着急就业,成为“慢就业”一族。据统计,2023年大学生慢就业的比例达到15.9%,比2023年的高出3%。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也呈现出趋同化的特点。如有些大学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也不甚了解,于是随波逐流,见到别人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也跟着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我们从当前的“考公热”“考编热”“教资热”“考研热”“考博热”中便可窥一斑。

理性化与理想化并存。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要从事和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也能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爱好、就业形势和城市偏好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且合理的判断与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从总体来说,他们的就业选择呈现理性化趋势。不过也有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过于理想化,他们渴望找到理想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本着“宁缺也不将就”的原则,并愿意为理想工作的出现而等待,甚至为寻求理想工作而放弃现有的就业机会。

内卷化与佛系化并存。大学生就业选择内卷化是指大学生为了在择业中取得优势,通过不断地与同级展开精细化竞争以获得有限的资源的一种现象。这种就业选择倾向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功能性地应对就业,盲目地展开竞争,以致加大内耗,加强就业竞争。佛系是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其核心是随遇而安、不求输赢。佛系化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又一特点,它主要体现为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积极、不主动,有的以备考为由继续“赖”在学校,成为“校飘”族;有的仍旧“赖”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还有的在面对较大就业压力时表现出来的“慢作为”或“退作为”,成为“慢就业”或“闪辞”族。

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的成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呈现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下供需的矛盾性影响。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年均增加46万余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将比2023年增加82万人,增长率将达到7.6%。然而,据《2023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调研的7539家企业中,2023年春招计划扩招的企业占比35%,计划缩招的企业占比25%,招聘岗位量无变化的企业占比40%。虽然从整体来看,岗位招聘需求在增加,但是远不及大学毕业生增长的速度。不仅如此,劳动力市场中供求的匹配差距也日益加大,部分企业技术岗空缺较多,需求较大,而对文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相当普遍。这一矛盾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使得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迟迟不就业;有的为竞争一个岗位,不得不严阵以待,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有的为规避就业压力,盲目地投入考研、考博大军,造成社会内卷化加剧。

第二,新媒体的泛化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一同成长的一代,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衍生物,备受大学生们的关注和喜爱。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9.6%,其中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之一。随着微信、小红书、知乎、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信息传播渠道更为多样,传播方式也更为便捷,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获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