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开始学习使用 Steam Deck :学习版、模拟器、加封面、串流 PS5 等等

使用 SteamDeck 以来的一些经历 自我备忘、发给朋友

操作上下连贯,所以单独操作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仅供参考

## 1.购买

        SteamDeck 出厂装在收纳包里,包的两个拉链被一次性卡扣固定,可以比较方便分辨是否全新(以后不一定)

        SteamDeck 支持 Steam 余额购买,不少人通过“挂刀”或“充值卡”得到折扣余额,然后多买几个出掉多余的赚差价

        现在转运时效性没法保证,汇率也不太好,且大概率交满额 13% 的税

综上我选择多花点钱,节省时间成本直接购买现货

## 2.到手以后了解到的事情、好用的工具

        很多人抱怨 SteamDeck 使用问题多,完成度较低

        和 Switch PS5 XBOX 等传统游戏终端比那确实,但这样对比并不公平

        因为 SteamDeck 的开放性是传统游戏终端没有的,足够开放的另一面也许就是没有那么稳定?

        SteamDeck 有两个模式:SteamOS 的掌机模式、Linux 的桌面模式

        桌面模式有一个叫 Discover 的图形界面工具可以安装软件,下面提到的软件大多数能在上面找到,但不一定会选择这个安装方式

        小提示:桌面模式 Steam 开着时,STEAM 键 + X 建 可以呼出虚拟键盘

### 2.1.网络问题

        在咱们这使用 SteamDeck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网络,甚至到手刚开机就被更新卡住,后续使用中也会被坑

        非要直连开机的话,建议尽量连手机热点,先不要修改语言和时区

        我的解决方式是路由器挂加速,不少人可能没有可以这么做的路由器,建议尽快换一个

        一些加速器如 UU ,有电脑、手机可用的加速 SteamDeck 的模式,可以通过热点加速

        需注意:电脑、手机上开加速器,然后共享热点,是没法直接把加速器效果共享出去的

        如果手里有一些可以使用的代理 用于应急给 SteamDeck 使用,可以参考 [利用 WIFI 热点分享 VPN 连接](https://www.10101.io/2018/12/16/share-vpn-connection-over-wifi)

        未必使用文章中的同款软件(因为某些并不好用)但思路没问题

        如果没有解决网络问题在 Discover 安装软件可能会慢,甚至不可用,建议搜索关键词:SteamDeck、Discover、Flatpak、换源

### 2.2.检查 SteamDeck 游戏兼容性

        购买 SteamDeck 前库里已经积攒不少游戏,可并不是所有都可在 SteamDeck 完美运行

        SteamDeck 端未验证的很多游戏其实也可以运行,同时被验证过的游戏体验未必好

        建议使用兼容性查询网站: [protondb] https://www.protondb.com/

        里面有用户反馈的:兼容情况、使用体验、推荐设置 等

        如果浏览器逛 Steam 建议搜索关键词:ProtonDB for Steam 、 浏览器插件

### 2.3.使用 Steam 以外的其他游戏平台 EPIC、GOG 等

        是的我也喜欢从 EPIC 白嫖游戏,这里推荐 Discover 搜索安装: [HeroicGamesLauncher](https://github.com/Heroic-Games-Launcher/HeroicGamesLauncher)

        我最喜欢的功能就是下载的游戏可以一键添加到 Steam 游戏封面也都是设置好的

        小提示:如果登陆 EPIC 账号遇到问题,可以尝试里面的备用登陆方式

### 2.4.文件传输

        下面的很多操作需要传输文件到 SteamDeck ,小文件同网络无线传输我使用:

        Windows 端安装: [winpinator](https://winpinator.swisz.cz/)

        SteamDeck 端 Discover 搜索安装: [warpinator](https://github.com/linuxmint/warpinator)

        在同一网络两端都打开软件,配对成功后可以互传文件

        估计也可以使用 SMB ,建议搜索关键词:资源管理器 、Dolphin 、 smb

        大文件建议硬盘拷贝黏贴,SteamDeck 的 Type-C 口可以用于传输数据(这样快多了)

        用 SteamDeck 上使的 TF 卡拷贝文件需要解决 Linux 和 Windows 文件格式不同无法读取的问题,建议搜索关键词:SteamDeck、TF卡、linux reader

        小提示:SteamDeck 的 TF 卡读取速度至高 90 MB/S ,没必要买特别好的卡,当然 TF 卡会随着使用掉速度也别买太差

### 2.5.学习版游戏

        叠个甲:本人不常玩学习版,因为习惯了方便的游戏获得方式,且取得方便的价格很划算(Steam 低价区、XGP 、游戏机二手光盘 等)

        但有一些学习版游戏很适合在 SteamDeck 上使用,我的需求是安装一些 xxoo 游戏(通常是 Windows 解压即用软件)

        这种解压版游戏软件,只需要拷贝到 SteamDeck ,在桌面模式的 Steam 左下角 添加非 Steam 游戏, 然后设置兼容层,一般都可以运行

        设置兼容层:游戏 - 设置 - 属性 - 兼容性 - 勾选 “强制使用特定的 Steam Play 兼容性工具” - 选择需要的兼容层

### 2.6.第三方兼容层

        上面的 其他平台、学习版 游戏 使用官方兼容层可能无法运行,这时 Discover 搜索安装: [ProtonUp-Qt](https://github.com/DavidoTek/ProtonUp-Qt)

        ProtonUp-Qt 可以用来安装第三方兼容层,安装后在 Steam 设置兼容层 时可供选择

        安装 Proton GE 的最新版本,解决了我绝大多数问题

### 2.7.Switch 模拟器

        YUZU Switch 模拟器 Discover 搜索安装 :[yuzu](https://github.com/yuzu-emu/yuzu)

也可以使用 [emudeck](https://www.emudeck.com/) 安装,建议搜索关键词:SteamDeck、模拟器大全、emudeck

        我下面的经验适用于 Discover 搜索安装的 Flatpak 版本,emudeck 安装的未验证,可能并不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 YUZU 安装后需要添加 “Switch 固件” 和 “key” 后才能使用,获取方法查询关键词:YUZU、更新、固件、key、路径

        固件、Key 需要放的路径在 YUZU 的设置里就可以看到,默认路径需要显示隐藏文件夹方可找到

        ROM 下载建议搜索关键词:白嫖者联盟、Switch ROM

        开模拟器再开游戏麻烦,所以我添加 YUZU 模拟器下的 ROM 到 Steam 直接运行(包含游戏封面) ,Discover 搜索安装: [SteamRomManager](https://github.com/SteamGridDB/steam-rom-manager)

        具体使用方式:

         1. Parsers 中添加配置

         2. Community Presets 设置类型为 Nintendo Switch - Yuzu(Flatpak) (emudeck 安装的也许是 Nintendo Switch - Yuzu ?)

         3. ROMs directory 设置你放 ROM 的路径

         4. Preview 创建游戏列表 预览并挑选封面 保存游戏列表

         5. 重启 Steam (也许需要)

         6. 完成

 

        小提示1:SteamRomManager 还可以用于添加多种封面(比如学习版 等非 Steam 软件),软件内文档丰富(英文)可以自行参考添加相应配置

        小提示2:YUZU 模拟器加载 ROM 报错也有可能是 ROM 的问题,很多人第一次下载可能错把升级补丁当作主体 ROM

### 2.8.添加非 Steam 游戏封面

        添加非 Steam 游戏封面我用 SGDBoop  而不是 SteamRomManager

        这个工具可以给已添加到 Steam 的非 Steam 软件添加各种图片,需要分别选择不同位置的图片

        Discover 搜索安装 :[SGDBoop](https://www.steamgriddb.com/boop)

        在 SteamDeck 访问他们的网站并跟随引导验证后使用

        在你遇到问题时,注意引导页面下方关于 SteamDeck 的 Troubleshooting

### 2.9.修改器(风灵月影类、CE)

        ProtonUp-Qt 不仅能用来安装第三方兼容层,还可以用来安装一个神器:[SteamTinkerLaunch](https://github.com/sonic2kk/steamtinkerlaunch)

        这里不选择用 Discover 搜索安装,详见 [说明](https://github.com/sonic2kk/steamtinkerlaunch/wiki/ProtonUp-Qt)

        安装后 SteamTinkerLaunch 就像之前的第三方兼容层一样可以在 设置兼容层 选择 (本身需要兼容层运行的游戏可以在 SteamTinkerLaunch 中选择原本需要的兼容层)

        SteamTinkerLaunch 是一款多功能 Linux 工具,可与 Steam 客户端一起使用,让你可以图形化下简单设置很多种游戏工具

        这里我暂时只用到了它众多强大炫酷功能中的一个:[自定义命令](https://github.com/sonic2kk/steamtinkerlaunch/wiki/Custom-Command)

        “自定义命令: 在游戏本身之前、之后或代替游戏本身启动自定义程序。您可以运行 Windows 或 Linux 可执行文件”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 风灵月影 还有 CE

        具体使用方式:

        1. 对于原生 Linux 游戏 在 启动命令 处添加

        对非原生 在 设置兼容层 选择 SteamTinkerLaunch

        2. 开始游戏 并等待 SteamTinkerLaunch 界面出现 在跳过倒数计时前(默认2秒) 点击 MAIN MENU

        3. 跳转后点击 GAME MENU

        4. 找到 Misc options - 勾选 Use custom command 、 Fork custom command

        5. custom command 选择自己准备好要用的 风灵月影 或者 CE .exe 文件

        6. 点击 SAVE AND PLAY 就可以保存了,下次如果不需要改变设置就不需要到这里来了

        7. 进入游戏后按 STEAM 键会发现多出一个你选择的应用的窗口

        8. 控制器设置里面设置好鼠标 就可以使用了

        小提示1:修改器使用报错很可能是版本过老

        小提示2:CE 可以使用 Windows 的解压版,因为 SteamTinkerLaunch 在 12.0 版本以后删除了自带的 CE

        小提示3:可能需要打开开发者选项才可以切换窗口

        小提示4:网络问题可能会导致各种下载问题,最好全程加速器

        其他问题和相关视频建议搜索:B站: BV1od4y1r7bL 、STL 风灵月影 CE

### 2.10.串流 PS5

        使用 [chiaki4deck](https://streetpea.github.io/chiaki4deck/) 或者 Discover 搜索安装 [chiaki](https://git.sr.ht/~thestr4ng3r/chiaki)

        chiaki4deck 算是针对 SteamDeck 在 chiaki 基础上修改而来,我对比了一下留下了 chiaki4deck

        非常详尽的安装指导见: [chiaki4deck 官方安装文档](https://streetpea.github.io/chiaki4deck/setup/)

        非常不推荐跳过 “自动化” 配置步骤,因为配置好以后的使用场景会舒服很多:

        PS5 处于待机状态 - SteamDeck 启动 chiaki4deck (添加到掌机模式的脚本) - PS5 被唤醒后串流成功 - 不想玩了 快捷键退出 chiaki4deck - PS5 进入待机状态

        小问题: 我的电视有 ALLM 功能,其中一个功能点是可以让 电视 和 PS5 互相自动唤醒,这功能本来挺方便的,可在 SteamDeck 自动唤醒 PS5 串流的场景会有点问题,被 SteamDeck 唤醒的 PS5 会进一步唤醒 电视,目前还没找到两个功能同时使用的好办法。

## 3.一些建议

        不少 SteamDeck 用户只是游戏玩家,也许使用 SteamDeck 是他们第一次接触 Linux

        你也许注意到了 上面提到的很多工具 都是开源软件 我附在上面的很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