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基于OBE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心理教师工作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摘 要: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解决社会新问题新需求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回应社会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成果,持续迭代升级教学模式,努力探索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路径,促进学生的专业高效发展,为健康中国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输出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时代我国各行各业生产力的进步和竞争加剧,工作与生活节奏加速,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估计,50%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和自我伤害检出率偏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睡眠质量不良、经验性回避和负性情绪是中学生自伤—自杀意念潜在类别的危险因素[3];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改善速度快于西部,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在逐渐增加[4]。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8年1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2023年2月,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23—2023年考核实施方案》,明确将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纳入考核。

但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有研究表明,华中地区40.87%的学校明确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机构,只有46.19%的学校配置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5]。西部落后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问题尤其突出,已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需要,部分地区和学校短期培训其他学科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工作能力和成效令人担忧。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不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并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陈雪峰[6]认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最高阶段就是从人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学理论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需要配备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以及各类接受心理学专业教育或训练的相关服务人员。

疫情之下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3年3月发布的科学简报显示,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抑郁症发病率大幅上升了28%,这真是雪上加霜。《2023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需社会重视[7]。

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疫情期间各地诸多组织开通公益心理援助热线,而专业人员的稀缺仍然是不可回避的供给短板,社区治理和社区心理服务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细胞和重要任务,培养充足高质量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刻不容缓[8]。

二、OBE理念

OBE全称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由学者Spady[9]于1981年提出。与传统的教师中心、灌输式教育理念不同,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不断持续改进为原则,以学生教育学习后获得的岗位胜任力来衡量教育效果,围绕学生的毕业能力和就业胜任力反向设置课程体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注重实践的教学,最终达到较高的教育质量。

OBE理念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依此原则和逻辑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优化[10]。坚持“学生中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学生的进步发展,扎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注重充分提升和赋能学生的专业成长。第二,资源配置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实验实践资源,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配置原则,充分保障学生获得优质的学习成果。第三,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的有力抓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价必须聚焦成果,以成果检验教学,提升教学。

坚持“产出导向”,即比照本专业就业岗位胜任要求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评价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强调把就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解,再设计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规格,再把具体要求分解、对应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上,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围绕毕业要求,每门课的学习成果必须体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规格,所有课程的学习成果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教学中学习成果的必要性和系统性[11]。

坚持“持续改进”,在动态中推进专业建设,在改进中提升育人质量,对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更新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更新学习成果形式和标准。

OBE理念真正关心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清晰构建育人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强调个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匹配性,关注行业和岗位,强调绩效责任及个性化评定等内容。

OBE理念从结果倒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深刻思考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需要的人才,如何评估人才,围绕培养目标、社会需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主要问题进行学科建设。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和行业的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和岗位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亟需大量社会满意、岗位胜任的专业人才,人才供给充足才能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素养、卓越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严峻挑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全面覆盖,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综合素质和视野的专业人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遇到以下五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一)重视教学环节但缺乏成果导向思维

近几年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中,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严抓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评估,整体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与招聘单位沟通时,招聘单位充分肯定本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但也提出,部分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薄弱。分析其原因,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缺乏成果导向思维,没有以就业岗位要求引领教学,以技能培养组织教学,教学中技能孵化环节仍显薄弱。

(二)培养规格与课程目标缺乏充分衔接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分为三部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三部分的细化表述都较为具体。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培养规格的能力要求与具体的课程目标衔接不力,尤其是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目标有力实践了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和知识体系的培养,但能力要求部分的训练和实践显得薄弱,没有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规格中能力要求的高质量标准,在就业时发现个别学生不具备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没有做到以所有学生为中心

就业是试金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在就业赛道上检验千里马。我们积极充分地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本专业已输出人才的优势和短板。个别招聘单位反馈,招聘中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人见人爱,得到用人单位的欣赏和重用;而就业能力弱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战屡败,达不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究其原因,没有在教学中充分训练和强化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没有用OBE理念设计服务所有学生的教学,没有做到关注所有毕业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质量。

(四)实践教学环节和学习成果考核不充分

近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已在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延长了专业实习的时间。但仍发现实践环节考核过于注重本课程考核点,缺乏从专业视角和培养规格视角来设计考核,忽视了学生成果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估,导致实践考核没有打通专业核心课程群,没有充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