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不胜收 [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释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2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3五光十色 [ wǔ guāng shí sè ]
解释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4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释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5水波不兴 [ shuǐ bō bù xīng ]
解释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释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7浮光跃金 [ fú guāng yuè jīn ]
解释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8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9面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释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10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11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12烟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13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释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14浪迹江湖 [ làng jì jiāng hú ]
解释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15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16风恬浪静 [ fēng tián làng jìng ]
解释 恬:平静,安适;静:安静。风很安逸,浪很安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若不亏得一个人有主意,处置风恬浪静,不知炒到几年上才是了结。”
17一片汪洋 [ yī piàn wāng yáng ]
解释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漫延十余州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18水天一色 [ shuǐ tiān yī sè ]
解释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9气吞湖海 [ qì tūn hú hǎi ]
解释 犹气吞山河。
出处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20平静无事 [ píng jìng wú shì ]
解释 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
出处 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21三江五湖 [ sān jiāng wǔ hú ]
解释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出处 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22啸傲湖山 [ xiào ào hú shān ]
解释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出处 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23襟江带湖 [ jīn jiāng dài hú ]
解释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24陂湖禀量 [ bēi hú bǐng liáng ]
解释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25碧波荡漾 [ bì bō dàng yàng ]
解释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26鹅湖之会 [ é hú zhī huì ]
解释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出处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27鼎湖龙去 [ dǐng hú lóng qù ]
解释 同“鼎成龙去”。
出处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28龙去鼎湖 [ lóng qù dǐng hú ]
解释 指帝王去世。
出处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29静影沉璧 [ jìng yǐng chén bì ]
解释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30川泽纳污 [ chuān zé nà wū ]
解释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出处 《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31一碧万顷 [ yī bì wàn qǐng ]
解释 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2叔度陂湖 [ shū dù bēi hú ]
解释 《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叔度,黄宪字。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出处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