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黄河入海口,赶一场原始苍茫的秋<黄河入海口景点可以自驾车吗>

黄河入海口,赶一场原始苍茫的秋

湿地神韵,三彩秋色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组织注册的国际重要湿地系统,被誉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这里淤积,年均造陆近2万亩,生动的诠释着“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变迁。黄河口湿地的秋天是被染出来的,五彩斑斓,芦苇、碱蓬、稻田,谱写着着白色的诗意、红色的浪漫、金色的收获。

▼芦苇,白色的诗意芦苇是黄河口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植物,深秋时节,芦花飞雪,纷纷扬扬。芦苇与芦荻,从《诗经》中出走,经历了多少风雨孤舟夜,依河傍渠沿故道,开成了黄河口最诗意的花。对于芦苇,我们都不陌生,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诗中常出现的,黄河口的芦苇,却不同于别处,辽阔、浩瀚,一如黄河奔腾的豪迈。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般规模浩大的芦苇,路边、河岸,或浓密、或稀疏,处处都有它摇曳的身影,这样的芦苇,足以入画、入诗。虽然最常提及的是芦苇,芦荡其实是两种植物一并生长,一为苇,一为荻,正是《诗经》中广为流传的蒹与葭。苇与荻,貌似而神异,芦花盛开,苇絮纷飞,一同谱写着黄河口的诗意。芦苇浑身都是宝,芦苇的花穗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五月的鲜苇叶可用来包粽子,鲜嫩的芦根可熬糖、酿酒,老芦根可入药等。曾经,为了生活,当地人会在冬天挥舞着镰刀把湿地的芦苇一片片割倒。如今,在与自然的不断磨合中,人们已经慢慢懂得了保护湿地,湿地的芦苇,也便得以保留,野蛮生长,芦花飞雪,成为黄河口一道白色的诗意。

▼碱蓬,红色的浪漫深秋的黄河入海口,最肆意的,便是连绵的“红地毯”。万里黄河水历经百转,奔流不息,浩浩荡荡的从这里入海,“红地毯”则是黄河入海最后的绚烂,河海相拥最美的见证,这是摄影师不远万里追逐的色彩,也是植物学家潜心研究的课题。“红地毯”其实是由一簇簇名为翅碱蓬的野生植物“织成”的。翅碱蓬为一年生植物,是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盐生植被之一,常分布于海陆交互作用的潮滩地带,黄河入海口的碱蓬草一般生长在平均海潮线以上的近海滩涂地带,黄河南北两岸均有生长。每年进入8月底后,在海水的冲刷和阳光的共同作用下,碱蓬草便由绿色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到深秋时节颜色达到最深,为深红色甚至紫红色,大面积翅碱蓬在潮滩分布形成奇特壮丽的“红地毯”,如一片正在燃烧的土地。翅碱蓬是是植物由陆地向海岸方向发展的先行者。海滨地带上土壤盐分高,其他植物难以存活,只有翅碱蓬,一棵棵、一簇簇在泥沙、盐碱中顽强的生存,在海水、河水、雨水的冲刷中扎根,它在深秋迎来最热烈的绽放,最后在冬天来临时将生命燃烧,将湿地点燃。踏上盐碱地,触摸翅碱蓬绽放的生命,想象着,它是怎样一步步问津大海,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新生的土地,经由翅碱蓬的覆盖,逐渐改良土质,降低土壤盐碱度,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慢慢的开始生长芦苇、怪柳等植物,最后,成为良田。

▼稻田,金色的收获秋风乍起,稻浪翻滚,是田野间金色的画,也是大地上行走的诗。驱车前往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区的途中,经过垦利永安镇,沿途尽是金色的稻田,染黄了整个秋天。垦利属退海之地,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幻,如今,早已成为渤海粮仓,风吹稻浪,涌动着收获的喜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口的水与土,是自然的馈赠。黄河新淤地的重碱被黄河水压下后,少量碱会残存土中,有利于优质水稻的生长;黄河水中的泥沙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在保证充足水源的同时,又是天然肥料。在这里生长的稻米营养丰富、口感筋道,已经逐渐闻名全国,垦利,也逐渐成为优质稻米产地。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有一片稻田,尤其不一样。300亩的稻田中,稻田为纸、水稻为笔,绘制黄河入海口的巨幅画卷。稻田画由九种不同颜色的水稻组成,通过前期设计好需要展出的图像,种植不同颜色的水稻,勾绘成平面图,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着不同的画面。然而,最美的, 依旧是深秋。驱车来到垦利永安,登上田间伫立的观光楼,在最高处俯瞰稻田,一地金黄之中,“黄河入海”、“乡村振兴”的图案,悄然绽放。当原始的稻田与创新的艺术结合,秋天,也多了几分收获之外的味道。

TIPS垦利稻田画地址: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一邦万亩稻田基地交通:建议自驾门票:50元/人开放时间:全天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