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专业人才培养 <企业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困难和问题>

职业认同感弱化是隐患。中国素有“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编辑出版工作曾长期被视为高尚而有尊严的文化工作,不少人以从事编辑工作为荣。本世纪初,出版业兴起转企改制及上市热潮,出版业的产业属性被大大强化,在出版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对经营利润的重视,使得出版业最根本的文化精神有所失落[4]。出版企业与其他一般企业的边界因此变得模糊,“泯然众人矣”。出版业文化属性的淡化与弱化,使得一部分对文化工作有着特殊认同感的人才不再将从事出版工作作为首选职业。

(二)出版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不够

出版企业在转企改制后,考核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版企业普遍存在重当前目标利润实现、轻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人才引进和培养这种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缺少足够的耐心,甚至把进人当成增加成本的“包袱”,而不是财富。出版企业公司化之后,各地方政府对出版集团的定位偏重于产业,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各地出版集团的管理层渐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非出版行业出身的管理者占比越来越大,对出版业人才的专业化要求重视不足,对引进人才的标准降低,过滥过泛,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三)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出版业是内容生产业,要求从业者既要有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积累,又要有轻松驾驭文化生产的创意能力,能将艰深枯燥的学术研究与普通读者的阅读喜好串联衔接,从而推动学术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因此,出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尤为突出,出版社的人才质量、编辑水平决定了出版社的高度和成就。由于出版行业的特殊性,人才尤其是编辑人才的成长周期比较长,需要度过比较漫长的“板凳期”。若出版企业完全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对新进人才没有设置一定的“保护期”,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优秀的人才即使能够引进来,也不一定熬得住、留得下来。

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出版行业“一才难求”。这就要求出版社负责人在抓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人才问题,腾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