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早上刚刚一睁开眼,微博热搜因为一个人瞬间陷入了瘫痪:
虽然新闻被辟谣,但最终,还是没能等到令人心安的消息。
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回想过去一年,袁隆平爷爷总是以身体康健、思维敏捷、言谈幽默的形象不断地出现在各种新闻里:
当全球粮食危机的表述不断出现在联合国的各种展望报告中时,袁隆平爷爷站出来说,不要怕,有我,你们只管好好吃饭就行!
当粮食浪费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袁隆平爷爷站出来倡议,浪费是可耻的,要是再浪费,有可能会犯法哟!
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去年5月1日,袁隆平爷爷因为领养了一只小猫咪,把全国人民都可爱到的那一幕:
除了活跃于公众领域,袁隆平仍然忙碌于科研工作一线,就在2023年9月9日,袁隆平爷爷还专门为阿信家的新书《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亲自提笔作序:
不同于以往我们见到的轻松形象,在这篇序文里,袁隆平表达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的深谋远虑。
现在,袁隆平爷爷已经故去,寄托哀思和不舍固然重要,但作为后辈,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
认真体会,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袁隆平一直都在思考和担忧的究竟是什么?
牢记他的“嘱托”,也许,才是纪念和理解他的最好方式。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需要认真应对”
袁隆平在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所做的序言里面说道:
粮食安全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2023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人。受新肺炎疫情的影响,2023年饥饿人数可能新增1.3亿,40多个国家粮食短缺。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困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虽然一次次在媒体上给大家吃“定心丸”,告诉大家不要担心没有饭吃、不要恐慌,但是作为粮食领域的专家,袁隆平院士不是没有担忧。
他写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必然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始终需要认真应对。
我国人均占有粮食400千克时,由于那时吃肉少,出现了卖粮难现象,现在人均占有粮食470千克,却要进口大约9亿亩耕地生产的食物,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总消费(包括口粮、肉、蛋、奶等)超过800千克,是我国的近两倍。
因此,袁隆平认为,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放松,总结起来就是,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吃饱没问题、吃好需进口”。
目前,当我们谈论“粮食安全”的时候,还是会比较自然地将“粮食”等同于大米、小麦这样的“口粮”。
例如,2018年我国口粮综合自给率就达到了99.35%,但这绝不等于粮食安全。
以2023年为例,我们总共进口了相当于9亿亩耕地产量的粮油肉,特别是大豆和油料作物,油料自给率仅为30%,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86%,平均下来,我国粮食的隐性自给率仅为70%。
2023年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国及占比。来源:《中国粮食安全》
可即使这样,比较起来,我国居民日均营养供给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动物性蛋白尤其不足。
以2018年为例,中国肉类、水果人均消费分别为38.5千克和47.4千克,分别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2.5%和25.6%;而中国奶类人均消费量仅为12.2千克,更是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89.8%。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已由口粮安全转变为饲料粮安全,本质是肉类安全、食物安全。
除此之外,袁隆平还提醒,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城镇化使保护耕地面积压力大、农民不愿种粮不愿储粮、国际环境变化、粮食供应链可能断裂等问题值得认真对待。
“一粒小小的种子能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对此,袁隆平深有感触,终其一生,他都在中华大地上奔波,为选育出能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中的高产水稻种子而奋斗。
他说:
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
要理解这句话是啥意思,阿信就先来说几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巴西,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1997年,由于转基因大豆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巴西大豆农户不顾政府禁令,私下从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种子种植。
到了2006年,仅仅用了10年时间,4家跨国企业就彻底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收获直到销售的全过程。
在最初阶段,孟山都故意放弃“技术使用许可费”,吸引农户选用自己的种子,而当转基因种子迅速扩散、巴西农业经济逐渐受控于外国集团时,孟山都又开始收取专利费,不管农民如何强烈抗议都无济于事。
2023年,巴西农民就此向孟山都提起集体诉讼,最终巴西上诉法院判决农民们败诉,需要总计向孟山都赔付77亿美元的天价专利费。
而在大豆上,中国同样也栽过跟头。
2001—2004年,因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3年上涨156%。同期,中国大豆价格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
从2004年4月起,大豆价格暴跌,豆农巨亏,众多国内压榨企业巨额亏损,外资乘机低价收购布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工业。
外国资本在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市场后,开始追求最大利润。
从2006年开始,一波更大的上涨潮开始。中国市场的豆油上涨了200%,豆粕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元/吨。
大豆战争虽未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根本影响,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的自主水平及自给能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到2023年,中国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的进口量,而根据2023年的数据,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占全年大豆消费量的86.69%。
拿另一种最近几年爆红的网红蔬菜——西蓝花来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西蓝花种子,2015年,10万粒包装一袋,每袋3500元,到2016年上涨到6500元,到了2023年,已经涨到了2万多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忍痛进口,因为西蓝花国产种子占比只有5%,剩下的95%都靠进口。
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其实早就警告过: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但现实确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从种植用的农作物种子,到养殖的鸡种、猪种、奶牛种等,中国都一直是各种种子的净进口国,逆差巨大。
2014-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情况。来源:中国种子贸易协会
袁隆平爷爷已经离去,“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任务落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值得我们为之去奋斗。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单产
是我国粮食增长的根本途径”
袁隆平院士写道:
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是我国粮食增长的根本途径。
以杂交水稻为例,近50年亩产连续跨上400千克、500千克、600千克、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1000千克、1110千克八大台阶。
完成了从低产到高产、从普通稻到优质稻的飞跃,填补了从淡水水稻到耐盐碱水稻的空白,开创了从水田稻到沙漠稻的先河。
截至2023年,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15亿亩,增产1.4亿吨,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创造了粮食增产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2023年,年届九旬的他,依然对未来满怀期待:
我认为“粮食总产达到8亿吨”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有望达到1200千克甚至1300千克,每公顷18吨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加上耐盐碱水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杂交油菜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我国完全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但同时,袁隆平也感受到了目前的“科技瓶颈”,例如,在去年的一段采访里,他就说:
“我们辛辛苦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难……”
虽然从宏观数据上来看,中国粮食作物单产由1950年的1155千克/公顷提高到2018年的5621千克/公顷,增加了387%。
但细细比较下来,就会发现,近年来,粮食单产增长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6.6%下降到2018年的0.2%。
粮食单产水平已接近当前技术水平的临界点。
另外,除了水稻之外,大豆单产约是130 公斤,玉米单产约为420 多公斤,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二。
背后凸现的,是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的不足。
当今世界种业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全球正孕育着以组学技术、信息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我国的生物育种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一个代差。
要解决“卡脖子”难题,还需要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