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亨利八世与宗教改革(上)<格林马丁和艾德的漫画>

亨利八世与宗教改革(上)

教士在出售赎罪券

论纲一出,使得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竟已无人购买。马丁·路德的主张很快得到了德意志各阶层的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1518年,马丁·路德撰写《解答》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进行辩解,强调自己并不是刻意诋毁教会,只是肯定了教会的正统性,并愿意维护教会权威,听从教皇发落。马丁·路德的辩解引发舆论哗然,一时间争端四起,不少人纷纷指出大公教会的权威远高于教皇,从而否定教皇颁布各种大赦理论。1518年8月,教皇发出缉捕令,要求马丁·路德前往罗马接受审判,并有可能面临死刑惩处。德意志腓特烈选侯利用自己的特权,使审判改在奥斯堡举行。1518年10月,马丁·路德在宗教法庭上慷慨陈词,并拒绝公开承认错误。

1519年7月,神学家约翰·艾克与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神学辩论。论战中,马丁·路德断言罗马教廷所颁布的《圣经》,只不过是教皇胡诌出来的,否定了教会的无误性。约翰·艾克宣称马丁·路德的言论,可以判定为异端邪说。1520年6月,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署了《斥马丁·路德谕》,指出马丁·路德所犯的41条“严重错谬”,限其在60天内必须放弃自己观点,否则将遭受严厉惩处。8月至10月间,马丁·路德陆续发表了“抨击教会特权、呼吁基督徒自由”的署名文章,并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涉世俗政权,倘若教会不改革,世俗君王应予以挽救。马丁·路德还宣称,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依靠神父。

《九十五条论纲》

缘于马丁·路德坚持自己的观点,教皇公开宣布开除其教籍。尽管如此,在德意志地方诸侯与广大市民的支持下,马丁·路德撰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了教皇通谕及教律。在腓特烈选侯等人的庇护下,马丁·路德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版翻译工作。至此,一场由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似燎原之火,锐不可当。

关键人物亨利八世

在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的大力推动下,16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宗教改革运动。原由罗马教廷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以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英国国教)等为代表的新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成为与天主教、东正教分庭抗礼的基督教三大派之一。新教倡导信徒可与上帝直接联通,不需神父作中介,主张教会制度的多样化,反对强求一律。

安立甘宗,又名英国国教、圣公会等,主张《三十九条信纲》与中庸之道,最早可追溯至3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安立甘宗因纪念英国第一位殉道者而得名,凯尔特人则被认为是该教派先驱。6世纪末,英国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圣奥古斯丁,推动了安立甘宗的发展。在宗教改革前,安立甘宗是依附于罗马教廷的小教派,其影响面与波及面十分有限。进入16世纪,随着欧洲宗教改革如火如荼,英格兰新贵族与资产阶级都冀望能够加强王权、削弱教会,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而推动这一行动的关键人物就是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国王,于1509年即位,是一位强势君主。他上任伊始,就联合西班牙反对法国强权。为了加强专制王权,扩大国库财源,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准他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离婚为由,在英国本土掀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1533年,亨利八世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在亨利八世的力推下,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明确国王才是英国教会唯一至高无上的首脑,并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以及处理教会事务等一切权力。国王可以自行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决定教义,并由国王来审判有罪的教徒,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从而将英国教会牢牢置于王权控制之下。

正如世人所称道的那样:“亨利八世建立了一个没有教皇的天主教。”1563年,英国议会还制定了《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教会的教义,将《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并从法律上明确了英国国教的地位。

亨利八世

英国国教的改革,看似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实质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加强王权、削弱教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正因如此,改革的重心在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掌控,对天主教所奉行的教义与教规并没有从根本上予以触动,反而具有很强的保守性。亨利八世希望将教会牢牢掌控在国王手中,掌控其改革进程,而真正拥护改革的新教势力派和人文主义者则力量弱小,影响力也极为有限。

改革进程中,旧贵族和新兴的士绅阶级与国王的利益相一致,而国内的教会则受制于王权,屈服于亨利八世的行政命令。亨利八世也不必抛弃原有的宗教信义,只需改造教义中不利于王权的部分。此外,苏格兰地区保守势力根深蒂固,受天主教影响很深,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使得亨利八世在改革中处处小心翼翼。尽管如此,整个亨利八世时期,除了5名意大利籍的主教由教皇举荐外,其他主教都由国王按照自己意愿,从世俗领域内挑选。对于国内的教士而言,反抗国王的权威无疑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除了政治权力的争夺外,宗教改革还存在其他诱因。从经济上看,英国教会占有约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并有权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其他捐税。庞大的财政收入,使王室垂涎已久。从权力结构看,英国教会不论是宫廷会议还是议会上院,教廷仰赖高级教士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在司法与文化领域无孔不入。然而,教会法庭长期受罗马教廷庇佑,教士犯罪则拒绝接受世俗法庭审判,教会的治外法权已引起了英国社会的普遍不满。

在王权日益强化之际,教廷的屡屡干涉已成为亨利八世巩固统治的最大障碍,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显著加深,并由一场离婚案而日趋白热化。亨利八世因王后凯瑟琳无子,欲另取新欢安妮·博林,但教竟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言听计从,拒绝批准离婚案。在亨利八世看来,倘若将来由自己的女儿来接替皇位是都铎王朝所未有的,很可能会引发内战。更何况,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来干涉英国皇位继承问题,这是对亨利八世莫大的羞辱,令举国臣民不堪忍受。亨利八世遂下定决心,断然拒绝与教廷合作。

(未完待续)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