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五)”,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4月。
出版: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五)》第138、139页,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
著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9册,第1121、1122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
2.《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22》,第531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
乾隆皇帝所画《松竹梅兰图》册
聂崇正
乾隆皇帝弘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二十五岁时登基即位,在位共六十年(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退位后还当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岁。清高宗弘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乾隆皇帝在边境用兵频频得手,因十大武功(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再扫金川,一靖台湾,一入缅甸,一复安南,两胜廓尔喀)而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又因为活得长,在自用的印章上篆“古希天子”、“八征耄念”等文字,他甚至还希望能够活到九十岁,并且确实已经开始让内务府造办处制做“九有一心”的印章了。
乾隆皇帝漫长的一生酷爱书画艺术和文物古玩,他当政期间不仅将天下书画名迹、文物古玩、稀世珍宝悉数收贮于宫中,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词和墨迹最多的皇帝。如果仅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而言,乾隆皇帝的画是谈不上有多少价值的。但是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并非只有一个,而可以是多方面的。中国一直有着“书以人重”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在看到一件绘画或者书法作品时,要了解绘画书写者是谁,对其的推崇程度是要看这个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性而定。这些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名人字画”,着眼点在“名人”而非“字画”。乾隆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的书画作品引人注目,成为收藏热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中国历代的皇帝中,还有若干人擅长绘画及书法,比如北宋的徽宗皇帝赵佶(公元1101—1125年在位),其“瘦金体”的书法,极具特色,他的绘画作品,工致华丽,他和同时的画院画家一起创造了“宣和”时代的绘画高峰。又比如明朝的几个皇帝也都能画,与当时的宫廷画家相比,画艺确实并不逊色。但是宋徽宗是个公子哥,以至最终和他的儿子一起当了金国女真人的俘虏,客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明朝的几个皇帝也是长期不理朝政,声名和政绩都很差。那么将乾隆皇帝与以上那些皇帝比一比,似乎他还有些优势。乾隆皇帝不是“亡国之君”,对待政务也算尽力,事无巨细都还想要过问。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情愿要一位这样的皇帝,也不想要一位精通画艺,却将天下治理得一团糟、鱼肉百姓的皇帝。因此我们对于乾隆皇帝绘画作品的艺术质量,也就不要过于苛求了。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此《松竹梅兰图》册就是乾隆皇帝兴之所至临写古代法书名家时配画的。四幅图页分别绘有具有象征意义的松、竹、梅、兰四种植物。
第一幅为松图,画幅上画家自题“贞干”,右幅临写的是唐朝颜真卿的字;第二幅画竹图,画幅上题“介节”,右幅临写的是宋朝蔡襄的字;第三幅画梅花图,画幅上画家自题“蕊珠”,右幅临写的是宋朝苏轼的字;第四幅画兰花,画幅上画家自题“仙佩”,右幅临写的是宋朝米芾的字。临写的字都颇有些出处,而所配的画,似乎具有乾隆皇帝自己的特色,保持了一种生涩的味道。画册的最后一页上书“丁丑夏日池上居写”,“丁丑”为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属于乾隆皇帝中年(四十七岁)时的墨迹。“池上居”是清朝京师之东蓟县“盘山行宫”内的一处景点,现已不存。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此册字画均为纸本,字和画都为纵24.5厘米、横24.7厘米。册页的骑缝处钤有乾隆的收藏印记:“古希天子”“八征耄念之宝”“阅是楼”“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等;册页前后的空页上还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宁寿宫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印记,其中的“宁寿宫宝”之印,细观之下,它并非是由印章所盖,而是由人工描画出来的,据专门研究清宫皇帝印章的郭福祥先生考证,类似的情形还有实例,近年见于市场的张廷彦、周鲲合绘的《苑西凯宴图》卷上所钤的印章也有是手工描画的;还见于市场的所谓阎立本画的《孔子弟子像》上,也有乾隆时手绘印章的现象,并非孤例。出现如此的情况,看来是因为皇帝书写绘制该图时,此方印章没有在手边,而临时叫人用手工描摹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即加盖印章时,用力不够均匀,有的地方色泽较为清晰,有的地方却印色浓淡不一,就需要有人加工补上些印泥,从而显露出人为加工的痕迹,好象是画上去的那样。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著录页影
此御笔画亦见于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案·如意馆”档案内的记载,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接得员外郎郎正培、催总德魁押帖,内开本月十六日太监董五经来说:首领珪元交御笔宣纸字四张、御笔宣纸松、竹、梅、兰画四张。传旨:着交如意馆裱册页一册,钦此。于七月初八日员外郎郎正培等将裱得册页一册呈进讫。”文字中所记与所见之实物相吻合,即为档案内提及的册页。
《石渠宝笈》著录页影
此书画册曾由专门记录宫廷收藏的图书《石渠宝笈·三编》收录,其名称为“《高宗纯皇帝御临书画合璧》一册”,为流传有序的作品之一,现为私人所收藏。乾隆皇帝此类临写古人书画的作品还不止以上这件,另有一件亦为书画合璧的册页,画为临仿苏轼、赵孟俯所作松、兰、梅的意境,书则是临写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的范本。此册页收存在一个放置瓷器的木座抽屉格内,异常的小巧细微精致,册页上亦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的印记,应该也是乾隆皇帝晚年观赏时所钤盖。此组文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寄意遥深求贤渴 为觅肱股任驰驱
——《石渠宝笈》所收乾隆《四友图书画合璧册》小说
罗汉松
农历1757年是史上一个极为普通的年份。但对即位已经进入第二十二年的乾隆来说,这一年却非比寻常。他奉皇太后命进行的第二次南巡即自该年正月开始,至五月返京,期间对所巡视各省赋税、政务多有蠲免、调整,对各地官僚任免、奖惩也多有动作;而他后来自诩的“十全武功”中也有两次与本年密切相关:再平准噶尔部、回部再叛;此外,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直接影响一个世纪后国情与国力的大事:再次“闭关”,除广州一地可与外国交易外,所有已开港口悉数关闭。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长达半年的出巡、体察民情和边疆战况的变化,似乎令这位一向以开明和用人自许、以千古一帝自期的君主对所谓国之良臣、君之股肱有了相当的渴望,且较以往更为强烈。这从他本年开始强力推行的科举考试改革可窥一斑——早在即位之初,他曾经有过科举改革之举,但并未付诸力行而告夭折。《清史稿·选举三》中称:“二十二年(即1757),诏剔旧习,求实效,移经文于二场,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韵律诗。明年,首场复增《性理》论,御史杨方立疏请乡、会试增《周礼》《仪礼》二经命题。帝以二《礼》义蕴已具于《戴记》,不从。四十七年,移置律诗于首场试艺后,《性理》论于二场经文后。”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与此相呼应,乾隆本人在本年所作的诗书画等作品中,亦处处流露出对有经世济民大才的国之栋梁的渴望。是年夏日所作《四友图书画合璧册》即出此种情境。该册绘松、梅、竹、兰四友,均各表一枝,无复背景依傍,寥寥数笔,用笔拙雅率意,意境简澹,类于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各开上标“贞干”、“蕊珠”、“介节”、“仙佩”之名目;又临颜鲁公《鹿脯》、苏东坡《嵩阳》、蔡君谟《郊燔》、米襄阳《蒙教》四帖作为对题,而四帖均为各人首屈一指之书。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插曲是,松、梅、兰三开,纸背均有极明显的书迹,其书风则出自乾隆本人,此或为仿藏经纸之故事?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不必再锱铢必较于乾隆的丹青造诣、笔墨形式——那只会流于形而下,只推敲其作此册用心,即可知乾隆无愧于其“康乾盛世”。细究之,乾隆满腔用心,全在渴才之上,由其所题“贞干”、“蕊珠”之类名目可推原之。事实上,乾隆对“贞干”之于国之栋梁间的理路会通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其诗文作品中多有此种论致和发挥,略撷数例:
1
昔来见松枯,惜谓松遭劫。今来见松菀,幽怀为松悦。惜悦皆傥然,裁成亦有说。苍松元寿客,何致生意灭。徘徊思其故,参以所闻阅。寺僧图目前,绕树剥肤甲。取以供炊爨,祼立何能活?因之劚材鬻,牟利诚不拙。吁哉贞干质,枉使遇摧折。申命禁所为,毋俾生机泄。枯枝及落叶,尽可煨榾柮。留松为山姿,青云常护法。亦可招客来,施檀仍尔业。此禁不数月,守令如守偈。苍松果回绿,重见葱菁列。百丈挐翠龙,森森欝屼。菀枯松不知,悦惜吾何切。晰理及辅相,愿因通理物。(《万松寺》,《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五)
2
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人观。(《种松戏题》,《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九)
3
大厦之倾一木支,是惟贞干君臣合。首诛奸珰似有为,终惑群言任噂沓。十七年易五十相,中无定见致纷杂。外臣难信信内臣,固帝失众应惭杀。亡国之臣孰所用,质之帝亦想难答。身殉社稷实堪怜,庄烈陵园风雨飒。(《咏明庄烈帝》,《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4
青松植庭前,率以卌年计。凌霄于其傍,延蔓松身施。岁久松益佳,入画足古致。然髙出檐者,枯枝见一二。贞干胡如斯,徘徊思其义。盖缘凌霄缠,束缚以为累。因之忆宋史,寇准誉丁谓。既而为所倾,始伏李沆议。君子近小人,胥当知此意。(《青松》,《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一)
5
内府铜玉诸器,率以甲乙别等第。兹古玉斧佩一,白弗截肪,赤弗鸡冠,土演尘蒙,列其次为丙,而弃置之库,亦不知几何年矣。偶因检阅旧器,觉有所异,命刮垢磨光,则穆然三代物也。嗟呼!物有隐翳埋没于下,不期而遇识拔,尚可为上等珍玩;若夫贞干良材,屈伏沉沦,莫为之剪拂出幽,以扬王庭而佐治理,是谁之过欤?吾于是乎知惭,吾于是乎知惧。(《古玉斧佩记》,《御制文二集》卷十二)
在乾隆眼里,“贞干”几乎就是君子、国之栋梁的代名词。因此,他在1757年刚得准噶尔部之平定、旋又闻大小和卓回部再叛之非常时刻,以青松入画,以“贞干”为题,并对题以中唐名相颜鲁公名帖《鹿脯帖》,其中用心,自不难推想。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又如“蕊珠”,《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七中收《梅有后桃杏而开者,诗以嘲之》称:
盆梅本自放严冬,但是熏培出温室。山坟牡丹冬亦开,岂曰耐寒其本质。南方有梅北方无,造物异视讵理乎。墙根向暖试种植,颇得滋荣三五株。绯桃绛杏烂澷矣,纔绽蕊珠一两尔。或云气候究不同,江国原报春光始。若然遇寒终变节,逐炎何以称高士。隐觉清友向人言,南方之强理如此。
乾隆帝《书画合璧册》(局部)
与“贞干”的逻辑理路几乎完全一致;“介节”、“仙佩”,亦大抵同此。
故此,如果简单将乾隆此册断为丹青游戏或所谓“几暇清兴”之作,显然有负乾隆本心而致谬以千里。一个可佐此的重要证据是,如意馆装裱乾隆此册竟耗时两个月之久。康乾时期直接归皇帝管理的如意馆设立于康熙时期,原意为陈列各种西方高科技成果,建成后却成为以绘画供奉于皇室的一个服务性机构,不仅汇集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同时也纠集了相当数量的瓷器专家。而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22》“乾隆二十二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如意馆”部分五月十八日条下记载称:“御笔宣纸字四张,御笔宣纸松竹梅兰画四张,传旨着交如意馆裱册页一册,钦此。于七月初八日员外郎郎正培等将裱得册页一册呈进讫。”可知此册裱褙历经几乎两个月之久,方由当时的司库郎正培进上。而一般裱褙所需时间当不及此,何况如意馆是清宫专司书画裱褙的,何况如意馆司库郎正培曾因活计延误而被重重惩处过,《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七年(1742)有载称:“郎正培、巴尔当管匠役懒散,以至活计迟误。着交怡亲王将郎正培重重议处,巴尔当分别议处。钦此。”因此,从这一不合常规的行为中,是否亦可以嗅出乾隆及其臣下关于此册重要性之心照不宣的灵犀?
又据考证,出于《石渠宝笈》的乾隆传世作品,无论书画,以代笔为多,出乾隆亲笔的则颇为稀见;就笔墨、书风而言,此册显为乾隆亲笔作品,至为难得。而众所周知,乾隆传世册页之作本就少见,寄意遥深者亦不常见;此册焠合乾隆书画造诣,熔炼乾隆遥深用心,当是目今仅见之作。
Lot 2056
乾隆帝(1711-1799)御笔行书《题养源斋》
立轴 水墨洒金笺
1771年作
150.5×96.5cm
估价:RMB 2,800,000-3,800,000
著录: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文集》三集,卷九十六。
说明:
1.潘祖荫、黄二南、井上递藏。
黄二南,原名辅周,以字行。北京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山东济南大学,后去日本国立美专学习绘画。1907年毕业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工作。黄二南擅长舌画,名噪一时。
2.张嘉琳题跋。
张嘉琳,又叫张尔绩,山西省五台县人,曾东渡日本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毕业,归国后任并州学院法学系主任、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为当时山西省的法律权威。
3.张允中题签条。
张允中(1881-1960)名致和,号补萝庵主、补盦,浙江山阴(绍兴)人。善贾饶资财,过手多巨迹。曾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民国年间北京著名收藏家,精擅文物鉴定和修复,与当年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他的鉴评固非虚语。
4.乾隆宸翰、陶冶性灵二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五册《乾隆卷一》3、4页)。
5.御制诗《题养源斋》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年乾隆帝陪其母第三次东巡进香泰岱、曲阜孔庙祭孔,回銮经过济宁行宫即“养源斋”。题诗数首(见《济宁直隶州志》卷一纪年)。
6.附书信一封,内容为:清乾隆皇帝自书御制诗轴略历。此轴据云原藏吴县潘文勤公(祖荫)家一百数十年,顷因事变流出至沪,复由骨董商携至北京,为黄君二南所得。嗣又由黄君割爱以让于井上机关长者也。据题干支,应系乾隆卅六年书,书为真迹毫无疑问。闻潘氏家珍流至市肆尚夥,吾人安得相继一一获饱眼福乎。庚辰春初,张嘉琳审定并识于山西省公署参事室。钤印:张、嘉琳长寿、大学教授
乾隆帝御笔行书《题养源斋》,洒金笺本,书自作五言律诗一首,诗作收录于《御制诗文集》三集,卷九十六。养源斋即乾隆帝在山东济宁的行馆,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乾隆帝为庆贺皇太后八十寿辰,奉太后东巡山东。这是他的第三次东巡,开始时间在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三日),此时,泰安在泰山之阳白鹤泉已建成行宫。并接“登泰山道不得架浮桥”的通知。29日,“衍圣公孔昭焕率各氏子孙迎驾于袁楼水营”。3月30日,“免山东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灾地十分之五。免山东泰安等二县本年地丁钱粮”。4月3日,“免山东济南各属民欠借谷及东平州、东平所逋赋”。4日,“免山东济南等六府属民欠麦本银两”。9日,“上奉皇太后谒岱岳庙。上登泰山”,后“还行宫召见从臣疆吏行庆施惠”。18日,“上至曲阜谒先师孔子庙”。19日,“上释奠先师孔子”。20日,“上谒孔林,祭少昊陵、元圣周公庙。赐衍圣公孔昭焕族人银币有差”。21日,“上奉皇太后回銮”。在回銮途中经过济宁州,住在城东八里铺的行宫中,即《清实录》中载:“驻跸济宁行宫,翼日如之。”可见在这里停留了两日之久,行宫曲槛回廊、风景秀丽,其中有“养源斋”等宫殿,并有“书堂、云楼、棕亭、月台、药栏、花砌、竹埭、松坡”等供皇帝游乐的园林景物。这一年,乾隆帝似乎兴致颇佳,登临了济宁名胜太白楼,并且赋诗以纪,这一首题养源斋诗,也是此时所作。
诗云:行馆向平原,居然置榭轩。愧哉喻阶土,慰以憩堂萱。登舫将迟日,溯洄拟返辕。吾民筹致养,衣食是根源。这首诗阐述了以衣食为养民本的政治理念,也涉及高堂奉母之意,是清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纲领的具体体现。
这件作品是否在完成之后即颁赐给随行人员已不得而知,现存附于盒内的一封书信(附山西省公署所用信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流传大概。此信为1940年庚辰张嘉琳所写,内容如下:清乾隆皇帝自书御制诗轴略历。此轴据云原藏吴县潘文勤公(祖荫)家一百数十年,顷因事变流出至沪,复由骨董商携至北京,为黄君二南所得。嗣又由黄君割爱以让于井上机关长者也。据题干支,应系乾隆卅六年书,书为真迹毫无疑问。闻潘氏家珍流至市肆尚夥,吾人安得相继一一获饱眼福乎。庚辰春初,张嘉琳审定并识于山西省公署参事室。
乾隆帝《御笔行书〈题养源斋〉》(局部)
由此可知,此轴最初在潘祖荫家旧藏近一百余年,潘祖荫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可谓世代簪缨。入民国后,此轴被古董商自上海带到北京,售与画家黄二南,黄二南,原名辅周,以字行。北京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山东济南大学,后去日本国立美专学习绘画。1907年毕业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工作。黄二南擅长舌画,名噪一时。后来黄二南割爱让与日本人井上。
张嘉琳致井上信札
张嘉琳,又叫张尔绩,山西省五台县人,曾东渡日本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毕业,归国后任并州学院法学系主任、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为当时山西省的法律权威。张嘉琳是法律出生,酷爱书法,精于音律。日本人井上在收藏此作时请他鉴定,他遂写此信为鉴定意见。
印章对比
乾隆皇帝的书法取法于赵孟頫,得其安闲平和之意。此作书写自然流利,是其书作中上品,民国鉴定家张允中也在题签中定为“精品上上”。张允中(1881-1960)名致和,号补萝庵主、补盦,浙江山阴(绍兴)人。善贾饶资财,过手多巨迹。曾任北平市政府秘书长,民国年间北京著名收藏家,精擅文物鉴定和修复,与当年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关系甚密,他的鉴评固非虚语。
Lot 2057
乾隆帝(1711-1799)楷书御笔“斗南介景”
镜心 水墨绢本
64.5×250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著录:
1.《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1.《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说明:
该作为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1776年)榜书赏赐给大臣英廉的斗笔榜书大楷匾额的墨迹本。“斗南介景”语出《晋书·天文志上》和《诗·小雅·楚茨》。《晋书·天文志上》有“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诗·小雅·楚茨》则有:“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句。
印章对比
有清一代,关系和睦的君臣之间,往往都会伴有皇帝赐匾的记载。赐匾的习俗以乾隆朝为最盛,题匾内容大多为吉祥祝福和嘉勉的话语,著名的大臣刘统勋、岳钟琪都曾经受过皇帝的这种荣宠。该作为乾隆帝于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1776年)榜书赏赐给大臣英廉的斗笔榜书大楷匾额的墨迹本。“斗南介景”语出《晋书·天文志上》和《诗·小雅·楚茨》。《晋书·天文志上》有“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诗·小雅·楚茨》则有:“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句。
据《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记载,英廉是内府汉军镶黄旗人,本姓冯,雍正十年的举人。后来供职于内务府,其从政经历以治理河道为多,收效较好,受到了皇帝的褒奖。在英廉七十岁的时候,乾隆赏赐给他这块匾额,当时他已经官居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署步军统领,在人臣中处于较高地位的了。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人物志七十三记:“四十年,谕曰:日前总督内务府衙门奏,商人义和泰呈请展限交银一案。是日召见金简,询系何人收呈,奏称不知何人。数日后复召见迈拉逊询及此事,奏系六阿哥收呈交衙门公办。又数日复询之,英廉则称忘系何人所收。衙门中同办一事,岂有不知呈所从来及遗忘何人收呈之理?不过迈拉逊据实覆奏, 而英廉、金简不免含糊隐晦耳。盖英廉、金筒在内廷年久,心灵晓事,明知阿哥不应收呈,恐言之於阿哥有碍,故不肯明言,殊属非是。英廉、金简著交部严议。寻部议革任。命宽免,仍注册。四十一年正月,署户部尚书兼署协办大学士。十一月,时英廉年七十,赐“斗南介景”额。四十二年三月,署步军统领,充纂修日下旧闻考总裁。五月,充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馆总裁。寻命协办大学士。十月,调户部尚书,仍兼管刑部事务”。
在这块以苍劲有力笔触书就的“斗南介景”四字的匾额后,蕴含着君臣之间数十年的交谊,体现了皇帝对于老臣一生政绩的肯定与嘉勉。
点图购买郭关2023年最新专辑
《元琴上清—郭关古琴演奏专辑》
点图购买中国第一本琴铭绘画作品集
《声外韵—郭关琴画》
点图购买郭关2023年最新作品集
《工 .无界—郭关绘画作品赏析》
艺道书院琴道修学
艺道书院书画修学
艺道讲堂 | 古琴公益讲座系列
艺道讲堂 |尺八公益讲座系列
不可说—郭关音乐绘画作品集
艺道讲堂|爨碑书法临习教程
灵性之境—郭关道长玄画
郭关道长古琴演奏专辑
郭关|爨碑书法的探索者
艺术欣赏
郭关:号高朴道人,生于湖南桂东,书画古琴艺术家。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好古琴,七岁始随祖父学习古琴,后受教于龚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谱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于三桥贵风先生;书法受教于孙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修道,全真龙门派弟子;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著有《郭关诗文集》《郭关禅画》《郭关诗画集》《郭关古琴》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发表于各大媒体,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台湾建立有“郭关美术馆”,常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余件。
《招隐》 (央视版) 郭关演奏
道家法竹《坐忘》 (央视版) 郭关演奏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