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田建文说|闻喜上郭<曲沃县靳庄村的由来>

田建文说|闻喜上郭

运城闻喜上郭-邱家庄东周遗址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闻喜县文物保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田建文

说起山西的来源,

就得从西周初年的晋国开始了,

但在晋国发展的转折点中,

不可规避的有几个词:

“曲沃桓叔”“曲沃代翼”“小宗灭大宗”。

对闻喜上郭—邱家庄东周遗址的考古发掘,

让“曲沃代翼”的历史和故事越发饱满了起来。

历经两千年之后被毁的都城“古曲沃”,

在考古工作的求真探索中,

揭开了神秘面纱。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是1959年发现的,

位于运城闻喜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的鸣条岗东端,

整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

分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

以东周时期为主。

2023年,

闻喜上郭古城和邱家庄墓群项目组

对这里进行了第14次考古发掘,

证明昔日这片土地之下,

就是晋国的第二大都城——曲沃。

▲山西晚报2024年3月14日报道版面

古曲沃今何在?

春秋早期大量陶范给出答案

“曲沃”始见于公元前745年,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说:“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晋君都邑也。”古曲沃,西周因地理环境得名,是涑水河东边一块肥沃的地方。后来,这支属于晋国君侯旁系的势力逐渐壮大,并且在曲沃武公38年(公元前678年)取代了晋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该地区是“河东郡闻喜,故曲沃”。

从1973年到2017年,文物部门先后9次发掘闻喜上郭-邱家庄东周遗址,出土“荀侯”匜、“贾子”匜、“刖人守囿”挽车等珍贵文物,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至今持续开展的考古工作,对晋文化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2023年,考古工作者率先调查发现了上郭古城,整体呈竖长方形,面积40多万平方米。2023年配合山西省文物局首届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的举办,发掘了位于古城西北角面积250平方米的居址区,发现了仰韶和周代两个时期的遗存,特别是出土春秋早期60多块陶范及铜炼渣、雕刻刀具和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表明这是一处两周时期包含有城址及墓地的大型遗址群。

▲上郭古城墙东城墙解剖发掘鸟瞰图(上为北)

▲上郭古城东城墙解剖基槽和灰沟底部(上为东)

“2023年、2023年、2023年,我们解剖北城墙、东城墙,看看是哪个时代的,有什么特点,同时大面积发掘城内西北角,发现有仰韶和春秋两个时代的遗存。”我省著名考古学家、闻喜上郭古城和邱家庄墓群项目负责人田建文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里出土了仰韶时代的石雕蚕蛹,以及1300多块春秋早期陶范及鼓风嘴、铜炼渣、刻刀和大量的大型板瓦、筒瓦、瓦当。

陶范,简而言之,即是一种模具。在古代,铸造青铜器常采用模范浇铸法。其中,“模”需精心设计,以呈现出青铜器的形状。接着,工匠用泥块压到模子上翻出“外范”,并制作一个“内范”,最终将青铜液体浇灌其中。在古代,这一技艺需要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支撑,铸铜业完全由国家掌控。

“本次在上郭遗址发现的陶范,可以追溯到春秋早期。也由此可以证明,这里曾经有大型的都邑,还有小型的铸铜遗址,这不是一般的聚落。”田建文表示,陶范是国家机械化生产水平的象征,“夏商周时期,只有大型都邑才能拥有铸铜作坊,这表明上郭城址就是‘古曲沃’。”

▲出土的陶范

随着从2023年以来闻喜县上郭古城的考古工作越来越深入,4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千余块陶范及铜炼渣、雕刻刀具,和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及不见或少见于一般同期遗址的陶器,豆、盆、罐等大型器物都精心刻划几何形纹饰,陶杯等小型器物都比较精致,这些与众不同的方面,恰恰呈现出“国都”的“气派”,因而考古学家认定这座古城就是“古曲沃”。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从东汉班固(32年~92年)著《汉书》到现代杨伯峻(1909年~1992年)《春秋左传注》,共21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认可“古曲沃”,现在,得到考古学的确认。

然而,古“曲沃”所在地有现闻喜和今曲沃两种说法,田建文和他的考古队同意前者。《汉书·地理志》记载:河东郡“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东汉学者应劭注曰:“今曲沃也。秦改为左邑,武帝于此闻南越破,改曰闻喜。”可见东汉时的古曲沃是闻喜县所辖的一个地方。

▲上郭古城内西北部发掘鸟瞰图(上为西)

一枚石雕蚕蛹

透露5000年前丝绸起源

如果说青铜铸就了华夏的辉煌,那么丝绸谱写了东方的优雅。在闻喜上郭遗址中,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大量春秋早期陶范,还发现了一枚距今5200年前的石雕蚕蛹,是仰韶时代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

2023年,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上举办山西省文物局第二届考古技术培训班,现场出土了一枚石雕蚕蛹。这枚石雕蚕蛹,呈椭圆状,两头尖,中间宽,长2.8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螺旋状的花纹简洁地勾勒出蛹的头、腹和尾部,形态逼真、造型精美,年代属于仰韶晚期,距今5200年左右。

▲H50出土的石雕蚕蛹

据田建文介绍,早在1926年,有着“中国考古学之父”之称的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上郭西略偏南10余公里的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半枚碳化蚕茧,他在《西阴村史前的遗址的发掘》中写道:“这茧埋藏的位置差不多在坑的底下,它不会是后来的侵入,因为那一方的土色没有受扰的痕迹;也不会是野虫偶尔吐的,因为它是经过人工的割裂。我最初发现它的时候,我知道这意义很重大,就非常注意这件事。但是我没找着第二个。”这枚蚕茧极其珍贵,目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恒温室内。

此后近百年内,运城盆地再也没有出现过史前蚕茧的踪迹。直到2023年、2023年、2023年,山西夏县师村遗址陆续出土了5枚石雕蚕蛹和一枚陶制蚕蛹,被证实为距今6000年的遗存。如今,上郭遗址也出土了5200年前的石雕蚕蛹,说明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开始养蚕了,而且蚕蛹、蚕茧传承有序,也坐实了西阴遗址蚕茧的可信度。

“以往,我们在墓葬考古中,总能发现墓主人身穿绫罗绸缎,但是当时的丝绸是怎么来的呢?这也是个未知数。现在石雕蚕蛹的出现,就说明黄河中游的先民们,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养蚕技术,这也为今后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田建文说。

▲上郭古城出土的筒瓦和铜镞

清理邱家庄墓群

完善“晋文化”考古版图

邱家庄村与上郭村相距约2公里,邱家庄墓群地貌上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遗址西距县城约2公里,分布于上郭村和邱家庄村之间,上郭村在西南,邱家庄村在东北。

2018年,邱家庄墓群考古勘探,先在邱家庄村北进行面积约12.4万平方米的勘探,发现勘探区域至少存在五组大型墓葬,然后清理5001号大墓。这座山西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东周墓葬,南北向,无墓道,积石积炭,墓上建有“享堂”;口大底小,南北长14.3米,东西宽13.5米,深18.8米;由于墓葬8次被盗,不见青铜礼器,出土陶、铜、铁、金、玉、石、贝、骨、料器等共计1702件。因为其东还有相邻的两座大墓,为中间大两侧略小的一组大型墓葬,项目组判定这一组大墓为战国早期晋幽公或早于晋幽公的其他几位晋公及其夫人之墓。

▲邱家庄5001号墓积石积炭墓室

去年冬天继续勘探邱家庄村西,取得了预期的收获,为认识上郭古城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古曲沃在闻喜上郭古城的确定,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就有意思了。”田建文说。据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昭侯将曲沃分封给了自己的叔叔成师,“曲沃邑大於翼”,翼是当时晋国的国都。“曲沃桓叔”已经58岁了,但在“笼络人心,招贤纳士”方面颇有一手,古曲沃很快就成为晋国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实力也超过了“翼”,翼与曲沃之间开始了长达近67年的晋国内乱。后来,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击败晋国正宗嫡系,取而代之,称晋武公。曲沃代翼后,新兴的晋国朝气蓬勃、气壮山河,晋武公之后子孙三代人扩疆拓土,强大国力,连续吞并周边十多个国家,并为晋国称霸诸侯延续150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郭古城出土的陶鼓风嘴

从2018年以来,考古工作者连续6年对这里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今年是第七个年头,为什么要连续多年打持久战?“因为(现有发掘)与闻喜这处大遗址在晋文化中的地位,远远不够匹配。”田建文介绍,晋文化考古中有三个大遗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1962年发现的曲沃和翼城两县交界处的曲村和天马遗址,1992年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发掘出九位晋侯十位晋侯夫人的墓葬,在原址上建设了晋国博物馆,2014年开馆;一处是1952年发现的侯马晋国遗址,2003年成立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以上两处,2023年都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上郭城址和邱家庄东周遗址在中间,本来应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结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两头粗腰里细,即便是从晋文化和晋国历史研究角度看,也不相适应。

2024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发掘1000平方米,田建文等考古工作者正在考虑发掘哪些方面的内容。此外,他们还将整理完并写出邱家庄北5001号墓及其2023年清理的11座墓的发掘报告,补齐短板,使闻喜这处大遗址获得应有的学术地位,也为考古公园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上郭古城出土的铜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