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站着的人),造字本义:名词,戴在头上的宽扁竹帽。文言版《说文解字》:笠,簦无柄也。从竹,立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笠,无柄的簦,竹帽。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立”作声旁。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斗笠[dǒu lì]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2、皮笠[pí lì] 古代革制的笠形帽。3、台笠[tái lì] 指蓑衣和笠帽。4、氍笠[qú lì] 一种毡帽。5、椶笠[zōng lì] 亦作“棕笠”。用棕和竹篾编成的帽子。用以遮雨或遮阳等。6、裨笠[bì lì] 亦作“裨苙”。鸟名。即鵧鷑。亦名鹎鵊。似鸠,身黑尾长而有冠。春分始见,凌晨先鸡而鸣,其声“加格加格”,农家以为下田之候,俗称催明鸟。7、行笠[xíng lì] 出行戴的笠帽。8、笠毂[lì gǔ] 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9、竖笠[shù lì] 吴 地俗讳,以伞为竖笠。10、笠翁[lì wēng] 披蓑戴笠的老翁。蓑:本义:雨具名。即蓑衣。笠: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