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TA
这种奇特的情人节文化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有日本女性必须在情人节送给男性巧克力这种社会现象呢?
据说在1950年代,一家名为Mary Chocolate的日本糖果店在其位于东京新宿的旗舰店推出心形巧克力。没想到获得热烈反响,让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而当时日本对于情人节可能有些误解,商业广告将情人节的意义,误解为女性赠送男性巧克力的日子;加上日本人通常不倾向直接表达感情,于是这样一个可以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模式,就迅速被日本社会所接纳并流传开来。
接下来就是经过漫长时间所养成的风气和习惯。每年情人节,日本的各大百货商店和糖果店就会推出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来吸引消费者。有数不尽的口味、设计、形状和大小等,能够选择最理想的礼物,来满足浪漫的味蕾并传达自己的情感。
不仅如此,还有些擅长或想一展自己烘焙技巧的人,就会希望能送自己手工制作的巧克力。这些人可是会花上大量时间和金钱购买材料和烘焙工具呢!
那白色情人节呢?PIXTA
如果你以为日本男性可以轻轻松松笑着看待这个情人节,什么都不用做,那你就误会了!日本人习惯回礼的人际关系,也在情人节体现得淋漓尽致。2月14日情人节过后的一个月,3月14日就是属于男性回送礼物的日子。可以回送巧克力给上个月收到礼物的、心仪的、想回应的对象,或者给其他女性友人。
3月14日之所以被称为“白色情人节”,其实和“棉花糖”有关联。而这一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7年(昭和52年),当时福冈一家菓子(点心)店“石村万盛堂”的社长石村僐悟在构思开发新的菓子时,不断翻阅少女杂志,希望获得灵感,后来看到了某本杂志上有位女性读者投稿:“男生收了情人节巧克力却不用回礼,不公平,回赠个手帕、糖果也好,或至少棉花糖之类的吧。”
石村社长心想,那么何不让男生从“情人节收到的巧克力,以我的温柔情意(即指棉花糖)包覆,经过悉心包装后再回赠给女生”这样的想法出发呢,于是把原本自家的招牌“鹤乃子”的内馅从黄味馅(白馅添入蛋黄)替换成巧克力。
但有了商品,又该在何时卖出?日期该定在什么时候呢?当时社长招集女员工们开了企划会议,众人提出了3个候补时间,分别是:
(1)情人节的日期相反过来,就变成4月12日(2)一周后的2月21日(3)1个月后的3月14日
后来和百货公司岩田屋(现为岩田屋三越)商量后,考虑到:
方案(1)空两个月的档期实在太久方案(2)只和情人节相隔一周,对于菓子店的人来说恐怕来不及应对
于是最后就决定将销售日定在3月14日。
而当时一直在烦恼着营业额的岩田屋更进一步提出,不要只做棉花糖,而是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