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章程对职工有约束力吗为什么】深度解析公司章程与员工关系及法律依据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是公司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准则。它由公司股东依法制定,对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直接的约束力。那么,作为公司的普通职工,公司章程是否对我们也有约束力呢?如果有,为什么会有约束力?本文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公司章程对职工是否具有约束力?直接回答
从法律层面和实践操作来看,公司章程对公司的职工通常是具有约束力的,但这种约束力并非无条件、直接适用于所有章程条款,而是有其特定的传导机制和适用范围。
简单来说,职工受到公司章程的约束,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
公司章程是制定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员工手册、劳动纪律等)的根本依据。 职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通常会约定职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而这些制度和纪律是基于公司章程精神或具体规定的细化。 部分涉及公司基本运营和员工行为准则的章程条款,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员工遵守。因此,虽然职工不是章程的直接制定者或主要约束对象(如股东、董事),但通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公司章程的精神和相关规定会对职工产生间接但实际的约束力。
为什么公司章程会对职工产生约束力?法律依据与逻辑
公司章程对职工产生约束力的“为什么”,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法律关系和逻辑:
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公司章程是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它是公司设立的基础,规范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股东权利义务、内部管理等重要事项。作为公司的一员,职工在公司提供的平台和框架下工作,自然需要受到构建这一框架的基本规则的约束。
公司规章制度与章程的关系《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并可以将其作为管理劳动者的依据。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同时也必须与公司的根本文件——章程相符。公司的员工手册、考勤制度、奖惩办法等,都是在公司章程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下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因此,当职工同意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也就间接地接受了这些制度所依据的公司章程的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虽然这里强调的是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前提是不得与国家法律以及作为公司基本法的章程相冲突。
劳动合同的约定作用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中通常会包含这样的条款:
职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等,这些都与公司的运营模式和管理要求相关,而这些又往往源于公司章程的规定或其精神。通过劳动合同的明确约定,职工自愿承诺遵守公司的内部管理规范,这些规范的上层依据就是公司章程。因此,劳动合同成为公司章程(通过规章制度体现)对职工产生约束力的主要传导桥梁。
职工的法定义务作为公司的职工,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负有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义务。而合法的规章制度是公司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其根源可追溯至公司章程。因此,职工的这项法定义务,也构成了其接受公司章程间接约束的基础。
公司章程中哪些内容可能对职工产生约束力?
并非公司章程中的所有条款都直接约束职工。通常对职工产生约束力的章程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体现):
公司宗旨和经营范围: 这些规定了公司的基本业务方向和行为规范,职工在工作中需要围绕这些方向开展活动。 公司组织机构: 例如,明确了部门设置、岗位层级、汇报关系等,这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结构。 股东会、董事会的职权范围(间接): 这些规定了公司的决策机制,虽然职工不直接参与决策,但决策结果会影响公司的运营和职工的工作。 公司内部管理原则或基本制度(若章程中包含): 有些公司的章程可能会比较详细,包含一些关于员工行为、保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这些原则会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细化。 财务、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若有): 这些原则是制定工资、福利、招聘、解聘等制度的依据。而涉及股东权利义务、股权转让、董事会召集程序、利润分配方案等直接针对股东或管理层的内容,通常不会直接对普通职工具产生约束力。
约束力的限制与例外
尽管公司章程对职工有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并非绝对,存在重要的限制和例外:
不得违反上位法: 公司章程及其衍生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尤其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如果章程或规章制度与劳动法相抵触,以劳动法的规定为准。 内容合法、合理: 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且原则上应具有合理性,不能包含歧视性或明显不公平的条款。 需经过民主程序(针对规章制度): 虽然公司章程本身由股东制定,但其衍生的直接约束职工的规章制度,法律要求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未经民主程序或未向职工公示的规章制度,对职工通常没有约束力。 需通过劳动合同或明确告知: 职工受到章程或规章制度的约束,需要通过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公司已向职工充分告知并让职工知晓的方式实现。对职工和公司的建议
对职工的建议: 认真阅读并理解自己的劳动合同,特别是关于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条款。 了解公司的主要规章制度,尤其是员工手册、劳动纪律等与自身工作和权益密切相关的部分。 如有疑问,可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工会咨询公司章程及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 当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要求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时,可以寻求法律咨询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对公司的建议: 确保公司章程的内容合法合规,特别是涉及公司治理和运营的基本原则。 依据公司章程制定合法、合理且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 制定规章制度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民主程序。 将重要的规章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方式向全体职工公示和告知,确保职工知晓其内容。 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引用和约定职工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总结
综上所述,公司章程作为公司的基础性文件,其本身虽然主要约束股东和管理层,但通过它是制定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依据,以及劳动合同对规章制度的引用和职工的法定义务,公司章程的精神和部分相关规定会对职工产生间接且实际的约束力。
这种约束力是公司正常运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但其行使必须在法律框架内,遵循合法、合理和程序正当的原则。职工理解公司章程与自身工作和权益的关系,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劳动义务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