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偷税漏税有奖吗?明确告知:有!
在我国,为了维护税收公平、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税收监管中来,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明确规定,举报偷税漏税是设有奖励的。这一政策旨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和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举报偷税漏税有没有奖”这一核心问题,为您详细解答相关的法律依据、奖励标准、举报流程、身份保护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制度。
举报偷税漏税确有奖励吗?
是的,举报偷税漏税行为是确有奖励的。这一制度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奖励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税收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以及对公民监督权的肯定与鼓励。
举报奖励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举报税收违法行为的奖励主要依据是《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8号)等相关法规。该办法详细规定了奖励的条件、标准、程序等。
《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检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收征收管理秩序,保障国家税收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这明确了设立奖励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检举,维护税收秩序。
举报奖励的标准与计算方法
举报奖励的金额并非固定,而是根据被检举人偷税漏税的金额、检举信息的准确性、对税务机关查处案件的贡献程度等因素综合评定,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
奖励金额如何计算?
根据《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检举属实的税收违法行为,经税务机关查补入库税款和滞纳金后,将按以下标准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查补入库税款和滞纳金在10万元以下的部分,给予奖励金额为检举发生额的6%。 查补入库税款和滞纳金在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的部分,给予奖励金额为检举发生额的4%。 查补入库税款和滞纳金在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的部分,给予奖励金额为检举发生额的3%。 查补入库税款和滞纳金在100万元以上的部分,给予奖励金额为检举发生额的1%。请注意:单笔检举奖励金额的最高限额为1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无论查补金额多大,单次举报所能获得的最高奖励不会超过10万元。这一上限的设定,既体现了对举报人的鼓励,也兼顾了财政的可承受性和防止过度激励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此外,如果举报人提供了特别重大、案件线索准确、对查处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的检举,经税务总局批准,奖励金额可以适当提高,但同样不得超过10万元的上限。
如何进行举报?举报渠道与所需信息
如果您掌握了偷税漏税的线索,可以通过多种官方渠道进行举报,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以帮助税务机关高效查处。
主要举报渠道
税务机关官方网站:通过国家税务总局或各地税务局的官方网站,一般设有“纳税人举报”或“投诉举报”专栏,可在线提交举报信息。 举报电话: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选择“举报投诉”选项进行电话举报。 信函举报:将举报信件邮寄至被举报人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 来访举报:直接前往被举报人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举报中心进行当面举报。 税务部门官方APP/微信公众号:部分地区税务部门也开通了移动端的举报渠道,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举报。举报时应提供哪些信息?
为了确保举报的有效性,举报人在举报时应尽可能提供详细、真实、准确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被举报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被举报的单位名称(全称)或个人姓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纳税人识别号)、详细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等。 税收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详细描述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方式、涉及的税种、具体金额等,越具体越好。例如,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具体金额和票数,隐匿销售收入的具体流水和账目等。 相关证据材料:提供能够证明税收违法行为的证据,如合同、发票、账簿、银行流水、录音、图片、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是税务机关查处案件的关键。 知情人信息(如有):如果存在知晓内情的人员,可提供其联系方式或相关信息,以便税务机关进一步调查核实。 举报人联系方式:为了方便税务机关核实情况、告知查处进展以及发放奖励,举报人应提供真实的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等信息。税务机关会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请务必注意:举报的信息越详细、证据越充分,税务机关查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举报人获得奖励的机会也就越大。
举报人的身份信息如何受到保护?
举报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身份保护。国家对举报人的信息安全有着严格的保护措施,以消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都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必须对举报人的身份信息严格保密。
税务机关在受理、核查和处理举报案件过程中,对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电话等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未经举报人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开。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向被举报人、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人以及其他无关人员泄露举报信息,包括举报人的姓名、地址、举报内容等。 对泄露举报信息、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举报人可以放心地向税务机关举报,不必过度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到报复。
举报后的流程与奖励发放
举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定的受理、核查和处理流程。
举报受理与核查流程
受理:税务机关收到举报后,会进行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向举报人发送受理告知。 核查:税务机关根据举报线索,对被举报对象进行调查核实,包括调取资料、询问相关人员、实地核查等。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处理:经核查属实的,税务机关会依法对被举报人作出处理决定,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奖励发放流程与时限
当被检举人的税款、滞纳金等款项全部查补入库后,税务机关会根据《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的规定,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进行奖励。
通知:税务机关会通知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告知其可以领取奖励。通知方式通常是电话或信函。 领取:举报人需在接到奖励通知之日起60日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到指定地点办理奖励领取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奖励。 发放:奖励金额通常会通过银行转账等非现金方式发放至举报人提供的指定银行账户。虚假举报的法律责任
虽然国家鼓励公民举报偷税漏税,但同时也严厉禁止任何形式的虚假举报、恶意举报。
如果举报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利用举报之便进行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一经查实,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甚至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举报人必须确保所举报信息的真实性,以维护举报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举报偷税漏税的其他重要注意事项
在决定举报之前,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是举报成功并获得奖励的基础。切勿凭空猜测或道听途说进行举报。 配合调查:在税务机关核查过程中,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或补充证据,举报人应积极配合。 合法合规:举报行为本身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也不得借举报之名进行任何违法活动。 保持冷静理性:举报是一个严肃且可能耗时长的过程,应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相信税务机关会依法处理。 区分违法性质:如果举报事项不属于税收违法行为(例如属于工商、市场监管、劳动保障等部门管辖范围),应向相关部门举报。税务机关会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举报进行告知或移送。总结:鼓励与责任并重
综上所述,“举报偷税漏税有没有奖”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设立举报奖励制度,不仅是对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国家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享受奖励的同时,每位举报人也肩负着提供真实信息、配合调查的责任,并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虚假和恶意举报。通过合法、负责任的举报,我们共同为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