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发票是经济往来和税收征管的重要凭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一些不法分子或企业为了达到非法目的,会尝试“开别人公司发票”。那么,开别人公司发票违法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不仅是违法行为,更可能触犯刑法,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和个人应如何防范。
什么是“开别人公司发票”?——虚开发票的法律界定
“开别人公司发票”在法律上通常被称为“虚开发票”。它指的是在没有真实交易、交易不真实或交易金额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下,开具发票的行为。具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都可能被认定为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的常见形式
为他人虚开:即没有发生真实的商品购销、劳务服务或工程项目等业务,却为其他单位或个人开具发票,或虽然有真实业务,但开具的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符(如品名、数量、金额不符)。 为自己虚开:单位或个人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虚构经济事项,自行开具发票,用于抵扣税款、报销费用、骗取出口退税等。 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单位或个人通过支付“开票费”等方式,让他人(其他公司或个人)为自己开具没有真实业务的发票,以达到非法抵扣税款或套取资金的目的。 介绍他人虚开:为虚开发票行为提供介绍、联系、撮合等服务,促成虚开发票行为的发生。无论上述哪种形式,其核心都在于发票的开具与实际经济业务的不符,且通常带有逃避税款、骗取国家利益或非法套取资金的意图。
开别人公司发票的法律后果:刑事与行政责任
“开别人公司发票”这一行为,一旦被查实,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量刑标准(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例) 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虚开的税款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致使国家税款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认定: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致使国家税款损失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
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致使国家税款损失数额在一百二十五万元以上的。
对于单位犯罪: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这意味着,不仅公司将受到惩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具体经办人等都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重要提示:即使虚开的是普通发票,如果情节严重,涉案金额巨大,或构成其他犯罪(如逃税罪、非法经营罪),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以虚开普通发票为手段进行非法经营活动,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通过虚开普通发票来逃避应缴税款,且达到法定数额,则可能构成逃税罪。
行政责任
除了刑事责任,虚开发票行为还将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
税务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虚开发票的行为,税务机关将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偷税的,还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信用惩戒:虚开发票的企业和个人,其违法信息将被纳入税务机关的“黑名单”或信用记录,影响其在银行贷款、招投标、融资、出入境等方面的活动,甚至被限制高消费。 发票降级或取消:税务机关可能会对涉及虚开发票的企业采取发票降级、暂停发售发票,甚至取消其发票使用资格等措施。 吊销营业执照:情节特别严重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如何识别和防范虚开发票风险?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提高警惕,避免卷入虚开发票的漩涡。
企业与个人的自查与警惕
核实业务真实性:确保每一笔发票都有真实的商品交易、服务提供或工程项目作为支撑,且与合同、物流、资金流一致。 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相符:检查发票上载明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税率等是否与实际业务完全一致。 核实开票方信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或各地税务局的查询平台,核实开票方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纳税状态是否正常。 拒绝异常开票要求:对于那些提出“帮忙开票”、“低价开票”、“提供无关商品或服务但开具所需品名发票”等不合理要求的,坚决予以拒绝。 利用税务系统查询: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及时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进行查验,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财务和税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虚开发票风险的关键:
严格发票管理:对发票的领用、开具、保管、认证、抵扣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明确责任人。 完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的采购、报销、付款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充分的业务支撑和合规性审查。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税务法规和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其合规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财务和税务合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风险。寻求专业法律和税务建议
在遇到复杂的业务或税务问题时,应及时咨询专业的税务师、会计师或律师,获取合规建议,避免因不熟悉法规而误入歧途。
结语
“开别人公司发票”这一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本质是虚构交易、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税收利益。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事不关己”或“无人知晓”。在当前大数据和金税三期工程日益完善的税务监管体系下,任何虚开发票行为都极易被税务机关查处,并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代价巨大。
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远离虚开发票,守住法律底线,是保障自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