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公司被起诉的时候可以股权变更吗:法律风险与合规性深度解析

公司被起诉的时候可以股权变更吗?核心观点与法律风险

当一家公司面临诉讼时,其股权的变更问题往往变得异常复杂和敏感。许多企业主或股东可能会疑惑:在公司被起诉期间,我们还能进行股权转让或变更吗?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规定、诉讼阶段、变更目的以及是否损害债权人利益等因素。

核心观点是:原则上,公司在被起诉期间并非绝对不能进行股权变更,但变更将面临严格的法律审查,并伴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尤其是在涉及财产保全、恶意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的情况下,股权变更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一、 公司被起诉时股权变更的法律基础与限制

股权作为公司股东的重要财产权益,其转让和变更受《公司法》、《民法典》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在正常经营状态下,股东可以依照公司章程和法律规定自由转让股权。然而,一旦公司陷入诉讼,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1. 股权冻结:最常见的限制

在公司被起诉后,原告为保障其合法权益,往往会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财产进行保全,其中就包括对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进行“冻结”。

诉前保全: 在起诉前,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诉讼保全: 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避免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 执行保全: 在判决生效后进入执行阶段,为确保判决的顺利执行,法院也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股权进行查封、冻结。

一旦股权被法院冻结,该股权就失去了流通性,股东不得进行转让、质押等处分行为。任何违反冻结令的股权变更行为都将是无效的。

2. 公司章程的限制

有些公司章程会针对特定情况,例如公司面临重大诉讼或财务危机时,对股权转让施加额外的限制或审批程序。因此,在考虑股权变更前,务必审查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

3. 《民法典》关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果股权变更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则该变更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二、 股权变更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在公司被起诉期间进行股权变更,如果操作不当或存在恶意,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

1. 股权变更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损害债权人利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如果股权变更行为被认定为:

无偿转让股权: 为了逃避债务而无偿将股权转让给他人。 以不合理低价转让股权: 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转让股权,且受让人知情。 恶意串通: 股东与受让人恶意串通,共同损害债权人利益。

在上述情况下,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股权变更行为。一旦撤销成功,股权将恢复到变更前的状态,转让方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连带责任

如果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通过恶意股权变更,导致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债权人有权根据《公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要求相关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例如,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通过低价转让或无偿转让股权,导致公司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债权人可能会要求转让方与受让方承担连带责任。 3. 刑事责任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股权变更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罪”等,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通常发生在法院已经下达了财产保全裁定,明确禁止股权转让的情况下,股东仍旧强行变更股权。

三、 在被起诉期间进行股权变更的合规操作建议

尽管风险重重,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司在被起诉期间可能确实存在股权变更的合理需求,例如正常的股权继承、并购重组、内部股权调整等。此时,务必遵循以下合规操作建议,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1.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在考虑任何股权变更之前,务必咨询专业的律师团队。律师会根据具体的诉讼情况、公司财务状况和股权变更目的,评估法律风险,并提供合规的解决方案。这是规避风险的基石。

2. 全面信息披露

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向受让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乃至债权人,充分披露公司面临的诉讼情况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向受让方,必须明确告知所有相关风险,并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体现。 如果受让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手了带有巨大法律风险的股权,可能导致未来交易纠纷。

3. 确保对价公允且合理

如果股权转让涉及对价,必须确保对价的公允性和合理性,避免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无偿的方式进行转让。建议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以避免未来被认定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4. 取得法院或债权人的同意

如果股权已被冻结,任何变更都必须获得执行法院的同意。如果股权尚未冻结,但变更行为可能影响到债权人利益,可以尝试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并在其同意或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变更。这虽然不常见,但能有效降低未来被撤销的风险。

5. 优先处理现有诉讼

股权变更不是解决公司诉讼的根本方法,甚至可能使情况复杂化。公司应优先积极应诉,寻求和解或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诉讼,从根本上解除股权的潜在风险。

6. 遵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

确保所有股权变更程序严格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及《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四、 总结与风险提示

公司被起诉的时候,进行股权变更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 尽管法律上并非完全禁止,但任何带有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目的的变更行为,都将面临被法院认定无效、撤销的风险,相关责任人还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对于股权受让人而言,在公司被起诉期间受让股权也需高度谨慎,务必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了解公司诉讼情况和股权的潜在风险,避免成为恶意转移财产的“共犯”或“受害者”。

因此,在公司面临诉讼时,股权的任何调整都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以诚信为原则,并务必在专业法律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抱有侥幸心理,以免得不偿失。

公司被起诉的时候可以股权变更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