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微企业究竟属于国企吗还是私企”的疑问,是许多人,特别是创业者和关注经济发展的人士常常困惑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因为“小微企业”是一个根据规模定义的经济实体,而“国企”和“私企”则是根据所有权性质划分的。本文将深入剖析小微企业的界定、企业所有权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您清晰理解这一概念。
一、何为小微企业?规模而非性质的界定
在深入探讨小微企业的性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小微企业。
1. 官方界定与标准
在中国,小微企业的界定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这一标准是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综合确定的。例如,在工业领域,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300人,且营业收入300-20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
2. 小微企业的核心特征
规模相对较小: 这是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员工人数、营业额、资产规模等方面。 行业分布广泛: 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 创业主体活跃: 是吸纳就业、促进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创业的温床。 政策扶持重点: 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税收、融资、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重点扶持。需要强调的是,“小微企业”是一个关于企业“规模”的分类,而不是关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分类。 这意味着一个企业首先是小微企业,然后才能进一步讨论它是国企还是私企,或者是其他性质的企业。
二、国企、私企——所有权性质的划分
了解了小微企业的定义后,我们再来明确国企和私企的根本区别。
1. 国有企业(国企)
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是指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出资设立、拥有并实际控制的企业。其主要特征包括:
所有权: 国家或国有资本拥有企业的全部或绝对控股权(通常指持股50%以上,或虽未达50%但具有实际控制力)。 管理体制: 通常受政府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直接或间接管理和监督,要执行国家政策、完成特定任务。 目标: 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往往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保障民生、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使命。 示例: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各大国有银行等大型企业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但并非所有国企都是巨无霸,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一些小型服务公司、文旅公司,只要其所有权归属于国家,也可能是国有企业。因此,一个企业即使规模很小,只要其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国有资本控股,它就是国有企业。2. 私营企业(私企)
私营企业,简称私企,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并以营利为目的而设立的经济组织。其主要特征包括:
所有权: 企业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由个人、家庭、或非国有法人持有。 管理体制: 决策权主要由投资者和经营者行使,经营管理受市场机制影响较大,追求效率和利润。 目标: 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增长,但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示例:绝大多数的个体工商户、中小餐馆、科技创业公司、家族企业等都属于私营企业。它们由个人或多个私人股东出资设立和经营,其股权结构中不包含国有资本(或国有资本占比极小且不具备控制力)。三、小微企业与国企/私企的关系:并非二选一
回到最初的问题:“小微企业属于国企吗还是私企?” 答案是:小微企业既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但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是私企。
“小微企业”是一个描述企业“体量”的标签,而“国企”或“私企”则是一个描述企业“血统”(所有权)的标签。这两者是不同维度上的分类,并不互斥,而是可以交叉叠加的。
私营小微企业: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情况。大量由个人或家庭出资设立的,符合小微企业规模标准的公司、个体户、合伙企业等,都属于私营小微企业。它们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基础。 国有小微企业: 数量相对较少,但依然存在。例如,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如环卫、社区服务)、管理国有资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或孵化特定产业,可能会出资设立一些规模不大,但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或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这些公司在符合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前提下,就是国有小微企业。它们在所有权上是国有的,但在规模上是小微的。因此,判断一个小微企业究竟是国企还是私企,不能仅仅看其规模,而需要考察其注册资本的来源和最终的股权结构,以及实际控制权归属于国家还是私人。
四、小微企业常见的几种企业性质
在现实中,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法律形式和所有权结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
1. 个体工商户
由一个自然人出资、经营,并以其个人财产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这类企业通常规模极小,绝大部分都是私营性质。
2. 个人独资企业
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类企业也完全是私营性质。
3. 合伙企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企业。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所有权通常是私人的,但如果合伙人中有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则可能带有国有成分。
4. 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中国最常见、最主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其中,股东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果全部或主要股东是私人投资者(自然人或私营法人),则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属于此类。 如果主要股东或控股股东(如持股比例超过50%或具有实际控制权)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法人,则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有性质企业。这类企业即使规模符合小微企业标准,也是国有小微企业。5. 股份有限公司
通常规模较大,但也有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情况。其股权可以公开交易。同样,根据其主要股权的归属,可以是私营性质(非国有资本控股),也可以是国有控股性质。
五、区分企业性质的重要性
明确企业的性质(国企、私企或其他),对于企业自身运营、外部合作以及政策享受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政策扶持与优惠
小微企业: 普遍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贴息、社保补贴、科技创新奖励、人才引进优惠等普惠性政策。 国有企业: 在某些战略性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等领域可能获得更多国家投资、财政补贴和政策倾斜,但也面临更严格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私营企业: 除普惠性政策外,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私营企业还能获得针对性的政策支持。2. 融资渠道与条件
国有企业: 往往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且融资成本可能相对较低,因为其有国家信用背书。 私营小微企业: 融资相对困难,可能需要更多抵押或担保,或依赖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市场化手段。国家也在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3. 法律责任与监管
国有企业: 受到更严格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干部任命等方面有特殊规定。 私营企业: 主要受《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约束,更注重市场化运作和公司治理效率。4. 市场形象与合作
在某些业务领域或与某些合作方(特别是政府项目、大型国企合作),企业的性质可能会影响其市场形象、信誉评级以及合作机会。 国有企业可能在重大项目、国际合作中更具优势,而私营企业则以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市场应变能力取胜。六、总结
综上所述,
“小微企业”是一个描述企业规模的标签,而“国企”和“私企”是描述企业所有权的标签。它们处于不同的分类维度。
小微企业可以是国企,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是私企。 判断一个企业属于国企还是私企,关键在于看其最终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归属。如果国家或国有资本是其最终控制人,它就是国有性质的企业;反之,则是私营性质的企业。理解这一区别,对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至关重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多元性和活力,并能更准确地把握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七、常见问题解答 (FAQ)
Q1:小微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时,企业性质有影响吗?
A1:有影响。虽然国家对“小微企业”普遍有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普惠性政策,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或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政策中,企业的性质(如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是否为国有控股、是否属于某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可能会成为附加条件,影响其享受政策的力度和范围。例如,某些国有资本投资引导基金可能优先支持国有背景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Q2: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
A2:最直接的方法是查询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www.gsxt.gov.cn)或企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查询到企业的股东构成、注册资本来源、最终受益人等信息。如果其主要股东或最终控制人是各级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大型国有企业,则通常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反之,则为私营企业。查看其法人代表和高管的背景,有时也能提供线索。
Q3:国有控股的小微企业,算是国企还是私企?
A3:从严格意义上讲,国有控股的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企业范畴。即使其日常经营管理可能具有市场化特征,但由于国家拥有其控制权,因此在性质上被归为国有企业或具有国有成分的企业。当然,如果其符合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它就是“国有控股的小微企业”。
Q4:小微企业与中型企业有什么本质区别?
A4: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规模指标(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的不同,是同一套《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下的不同级别。它们都是根据企业规模进行划分的,不涉及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一个中型企业同样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与小微企业在性质上是共通的。划分这些类别的目的在于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