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有所不同,工会的会计科目设置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些会计科目,是确保工会财务健康运行、经费合理使用的基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工会账的所有核心会计科目,并提供相关的设置与核算指南,助您轻松掌握工会财务管理的关键。
工会会计科目体系概览
根据《工会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工会会计科目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
资产类科目:反映工会所拥有的各项经济资源。 负债类科目:反映工会所承担的各项经济义务。 净资产类科目:反映工会经费来源及结余情况。 收入类科目:反映工会各项经费的取得情况。 支出类科目:反映工会各项经费的耗费情况。下面,我们将对每一类科目进行详细的列举与解释。
一、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工会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为工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们通常按流动性强弱排列。
现金用于核算工会库存的现金,包括人民币及外币现金。
银行存款用于核算工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如工会经费专户、活动经费账户等。
其他货币资金用于核算工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
其他应收款用于核算工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如应向职工收回的借款、暂付的备用金、代垫的费用等。
预付账款用于核算工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如预付的采购物资款、场地租赁费、活动预付款等。
待摊费用用于核算工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的各项费用。如一次性支付的数月或数年房租、保险费、报刊订阅费等。
固定资产用于核算工会为开展业务活动或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各项非货币性资产。如房屋、建筑物、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电器设备等。
累计折旧用于核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
无形资产用于核算工会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
长期投资用于核算工会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
二、负债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用于核算工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工会的现时义务。
短期借款用于核算工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职工薪酬用于核算工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应交税费用于核算工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如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或因开展经营活动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其他应付款用于核算工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以外的各项应付、暂收款项。如应付的押金、代收代付款项、应付退职金等。
预收账款用于核算工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预收的款项。
长期借款用于核算工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三、净资产类科目
净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工会所拥有的、由特定来源形成且用于特定目的的资产净额,反映工会经费的积累和结余情况。
事业基金用于核算工会从各项收入中提取并按规定用于各项事业发展的非限定性基金。它是工会净资产的主体,反映工会用于长期事业发展的资金积累。
专用基金用于核算工会按规定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如“职工活动基金”、“送温暖基金”、“帮扶基金”、“教育培训基金”等,通常有明确的来源和使用范围。
未分配结余用于核算工会年度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滚存结余,或尚未分配的结余。它反映工会历年积累的、可用于未来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
四、收入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用于核算工会取得的、最终会形成净资产增加的各项收入。
工会经费收入用于核算工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有关规定收缴的各项工会经费。这是工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通常包括按工资总额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
上级补助收入用于核算工会从上级工会取得的各项补助收入。如上级工会拨付的专项补助、活动经费补助等。
行政补助收入用于核算工会从所在单位行政方面取得的各项补助收入。如单位行政拨付的办公费、活动费等。
会费收入用于核算会员按规定向工会缴纳的会费(部分工会实行会费制)。
利息收入用于核算工会将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其他收入用于核算工会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场地出租收入等。
五、支出类科目
支出类科目用于核算工会为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履行职能以及进行管理等所发生的各项耗费。
职工活动支出用于核算工会为组织职工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购置文体用品、组织比赛、培训费、参观考察费等。
维权支出用于核算工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法律援助费、劳动争议调解费、集体合同协商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费等。
业务支出用于核算工会为履行工会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调研费、会议费、宣传费、资料费、差旅费、通讯费等。
行政管理支出用于核算工会日常办公及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如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费等。
对下级工会补助支出用于核算工会对下级工会拨付的各项补助款项。
上缴经费支出用于核算工会按规定向上级工会缴纳的工会经费。
其他支出用于核算工会除上述各项支出以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如对外捐赠支出、资产处置损失等。
工会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要点
掌握了工会会计科目,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设置和运用。
一、工会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科目的主要区别
工会会计核算的核心在于“服务职工,非营利性”,这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核算体系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工会没有“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企业常用科目,而是侧重于“工会经费收入”、“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等体现其服务宗旨的科目。
此外,工会净资产主要表现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未分配结余”,而非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二、基层工会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科目?
对于基层工会而言,可能业务相对简单,无需设置所有明细科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精简实用原则:根据工会的实际业务量和发生的经济业务种类,选择和设置最常用、最必要的科目。 遵循《工会会计制度》: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工会会计制度》,不得随意增减一级科目。 设置二级、三级明细科目:在一级科目的基础上,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更具体的二级、三级明细科目,以便于精细化核算和分析。例如,“职工活动支出”下可设置“文体活动费”、“教育培训费”、“疗休养费”等。 保持科目一致性:一经确定的科目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调整,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并做好衔接。三、工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工会会计核算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即收入和费用在其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而不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时确认。 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完整性原则:各项经济业务必须全面、完整地记录和反映。 及时性原则:经济业务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合规性原则:所有会计处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工会会计制度》以及上级工会的各项规定。四、科目调整与更新的注意事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变化,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和规定可能会进行调整。作为工会财务人员,应:
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定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工会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 及时进行科目调整:如果制度发生变化,应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会的会计科目体系。 做好新旧科目衔接:在科目调整过程中,要做好新旧科目的账务衔接工作,确保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向上级部门咨询:遇到不确定的会计科目处理事项,应及时向上级工会财务部门或专业会计师咨询。总结与建议
理解和熟练运用【工会账的所有会计科目】是工会财务管理的核心。一个清晰、规范的会计科目体系不仅有助于准确反映工会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更是实现工会经费透明化管理、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保障。
我们建议所有工会财务人员:
定期学习:持续学习最新的工会财务政策和会计制度。 精细管理:根据工会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并细化明细科目。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确保每笔收支都有据可查。 加强监督:接受和配合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保障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通过以上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掌握工会会计科目,为工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营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