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企业内部承包方式是否合法?是否属于转包?

问:目前以总公司或母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揽工程,但总金司或母公司只收取管理费,并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和对质量、安全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具体施工和管理由下属的分公司或子公司采负责。请问:企业内部的承包形式是否合法?是否属于转包?如果不是,分公司或子公司是否属于《司法解释》第1条第(2)项的借用资质?

律师:该模式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很多地方的建筑企业在承包工程的时候,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即由总公司或母公司对外承揽工程后交给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来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部承包方式。对于内部承包方式的合法性,是否属于转包,是否属于借用资质要分不同情况来讨论。

第一,关于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内部承包模式,

总公司对外承揽工程后,把全部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交给分公司米做。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合法,首先应该界定这种内部承包的方式是否属于转包,其次要分析内部承包中分公司是否属于借用资质。

对于转包法律是禁止的。要界定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这种内部承包方式是否属于转包,关键要看分公司是否属于“第三人”或他人。即分公司是否能视为总公司之外独立人格。答案是明显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权利与义务均为总公司来承担。因此我认为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这种内部承包方式,并不是《合同法》和《建筑法》意义上的转包。

借用资质也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建筑法》第26条第2款、《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也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丁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而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这种内部承包不属于《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的借用资质的情况。《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的是实际施工人借用资质,也就是说,只有实际施工人才存在借用资质的问题(其他应该属于《司祛解释》第1条第1款规定的没有资质和超越资质的情况),而问题所述的分公司显熟不属于《司法解释》界定的实际施工人的范畴(对实际施工人的含义在后面的问题中有详述),《司法解释》界定的实际施工人是存在于违法分包和转包的施工合同中。而前面已经分析了,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内部承包不属于转包,显然也不属于分包了,当然更不是违法分包。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所述的分公司不属于借用资质。

第二,关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承包模式。

《公司法》第14条第2款规定:“公司可咀设立于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来说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子公司可以视为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第三人。根据上述同样的分析,不难得出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所谓内部承包实际上属于转包。如果子公司本身也有承揽该工程的资质,这种所谓的内部承包就完全属于转包;如果子公司本身没有承揽该工程的资质,那么子公司的行为同时也属于《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借用资质的情况。

因此,问题中所连的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这种内部承包的方式不属于转包也不属于《司法解释》第1条第2款的借用资质的情况,从法律上来讲不存在违法问题。就总公司而言,分公司的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这在管理上存在风险。由于总公司完全将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交给分公司做,而分公司往往不完全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因此很可能导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而这种责任最后还是要由总公司来承担,因此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而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所谓内部承包即使子公司具有相应的资质,也属于转包,为法律所禁止;同时在于公司没有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时候则属于《司法解释》第1条第2教借用资质的情况,这种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内都承包转让工程承包权的方式则完全为法律所禁止,所以不受法律保护,且双方均应承担相应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