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价值公司100之动力电池企业排行榜 头部强者恒强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进入到2023年,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强势反弹,却依旧算不上顺风顺水,呈现出了一幅“冰与火”的局面。

为了迎接2025年全球TWh时代,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开启了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产能“大跃进”由此拉开了大幕。而同一时间,有别于去年的疫情与产业下行周期的叠加作用,今年动力电池行业最大问题出在了产业链上游,即从去年开始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在如此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财报(上市公司)等关键数据相继出炉:截止到4月份2023年已过1/3的节点上,头部企业的强者恒强、中部企业的“洗牌”,带来了后疫情时代的强力反弹。

[·总装机量大涨、中部企业排名出现变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45.7GWh,同比累计增长251.8%;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31.6GWh,同比累计上升241.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19.0GWh,占总装车量60.0%,同比累计上升173.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2.6GWh,占总装车量39.8%,同比累计上升455.9%。

在装机量数据中,共计40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了装车配套,份额分布延续了高度集中的产业形态,前十名的企业占据了超90%份额(92.3%)。其中,头部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稳居前两位,中航锂电和蜂巢能源在进入到2023年后迎来了高速增长,前者来到了第四名,后者一跃冲入了前十名(第八)。

[·动力电池企业TOP10·]

根据动力电池产业现状,搜狐汽车《价值公司100》动力电池榜单选取了前十名企业,通过经营销量(包括财务状况与出货量)、产品规划(包括产品力、产能布局与新技术储备)、社会责任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同时在基础数据增长的背后,新一期榜单还引入了对未来继续布局的产能扩张,以及动力电池产品(模组、电池包)的出口海外这两项“高阶数据”。

一、经营销量(45分)

财务状况(15分):财务状况将综合考量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情况,诸如上市公司市值、未上市公司估值与注册资本,上市公司单季度盈利情况等,以此为依据进行打分。

出货量(30分):主要考察该企业2023年1-4月份动力电池国内市场装机量,以及出口海外的业务增量。

二、产品规划(45分)

产品力(20分):主要考察该企业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与单体能量密度,以及对循环次数、安全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产能布局(15分):主要考察该企业目前已有的产能情况与在短期内能够投产的规划产能情况。

新技术储备(10分):主要考察该企业面向未来多变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提前储备的情况。三、社会责任(10分):该项为搜狐价值公司排行榜的共同维度,包含员工数与裁员情况、公益等细分指标,综合这几项来考察入选的所有公司。

[·头部企业“滚雪球”效应依旧·]

始终稳居头部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2023年1-4月份的装机量分别为16.04kWh和4.23kWh,两家企业继续稳固着“滚雪球”态势,占据了国内市场超过60%的份额(宁德时代市占率为50.7%、比亚迪为13.4%)。

先说宁德时代,这家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的企业,在5月31日正式成为了创业板首个市值超过1万亿元的上市公司,其营收、利润增长也辐射到了研发、产能扩张乃至产品出口海外等多个方面。

首先,伴随每年总营收增加,固定占比7%左右的研发费用,也促使着宁德时代一直能够维持研发进展。虽然将在2023年第一批装车半固态电池(固液混合电解质)中,没有出现宁德时代的名字,但其在今年5月份就已发布了可制造样品的消息,并且在同一时间释放出了另外一个重磅信号,即下半年将发布性能与成本相对于磷酸铁锂电池全面占优的钠离子电池。

其次,宁德时代在产能扩张方面也带来了领先行业的项目数量与投资金额。根据官方信息的统计数据:截至到发稿之日,宁德时代今年签约、开工建设的生产基地项目达到7个,累计投资金额接近700亿元。

最后,根据海关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第一季度申报出口动力电池货值25.17亿元,同比增长28.7倍。此前达成合作与供货协议的戴姆勒、PSA等国际车企,从今年正式打开了业务增量的新蓝海市场。

再看比亚迪,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发生的改变,要从去年3月份的刀片电池发布会说起。一方面,刀片电池产能逐渐释放带来了自身磷酸铁锂装机量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在满足自身品牌用量的基础上,成立包括电池在内的弗迪系子公司,电池产品也打破了原有的供应模式、迎来了对外的配套订单。

比亚迪刀片电池

其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于今年下半年对交付,首批客户包括一汽红旗、长安汽车乃至丰田、现代汽车(韩国)等品牌。另外,比亚迪的三元锂产品,也在长安福特Mach-E上实现了装车。

为配套红旗品牌以及后续一汽的订单,比亚迪于前日在长春投资达到100亿元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截至到目前,比亚迪已规划了深圳、西安、青海、重庆、长沙、安徽、贵阳以及长春8大电池工厂,总规划产能在今年内将超过90GWh。

另外,比亚迪拆分出的弗迪系子公司,同样有着半导体业务独立上市的“野心”,而在5大弗迪公司中,最先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必然是动力电池业务,这也将成为其在研发与产能扩张方面增速的一大助力。

[·中部企业底蕴优势逐渐显露·]

去年LG新能源(原LG化学)因配套国产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取得一波装机量的大跃进,凭借这部分增量,令其全球市场出货量一度抢下了宁德时代全球第一的位置。而进入到2023年之后,LG新能源南京工厂的产能扩充项目尚未到位,并未给其带来国内市场的又一波增量。

而从中部企业的排名变化来看,考量企业底蕴的研发、资金等因素逐渐显露,最典型的当属前文提到的中航锂电和蜂巢能源。

先说中航锂电,背靠中航工业集团令其在资金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同时依托集团公司航天技术下放到民用市场的主线,中航锂电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与成果同样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在去年就发布了单体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电池产品,从2023年开始与广汽埃安(原广汽新能源)联合开发的“不起火”三元锂弹匣电池,也在今年迎来了大规模量产装车。

中航锂电与广汽埃安联合开发“不起火”弹匣电池

另外,中航锂电前期的立体化业务布局,覆盖了商用车、乘用车以及特种车辆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四大主流板块,多元化的业务线从去年开始逐渐体现,今年后续还将迎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