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唐朝把隋朝的税法改了一条,就有了盛名千古的“贞观之治”

原标题:唐朝把隋朝的税法改了一条,就有了盛名千古的“贞观之治”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遇刺身亡,唐王李渊接受了隋恭帝杨侑的禅让,在长安即位称帝,唐王朝正式取代了隋王朝。立国初期的唐王朝政权并不稳定,其势力范围仅覆盖关中、河东一带,外部也面临着薛举、李轨、刘黑闼等势力的威胁,于是在很多政策上唐朝都采取了沿用隋朝制度的策略。

在所有被沿用的政策中最令人称奇的,就是唐朝基本沿用了隋朝的赋税制度。在几乎同样的赋税制度下,隋朝灭国了,李唐王朝却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李唐王朝之所以比隋王朝有了更为强悍的国力,主要原因就是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修改了徭役的规定。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国家赋税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来源于田地的产出。隋朝管控赋税的制度,基本也是沿用了南北朝时期的租调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你租了国家的田产,每年就要贡献一定的田产作为租金;除了上交租金之外,还要上交一些布匹或者绢帛作为“调”,除此之外还要要承担一定时间的徭役,50岁以上才能用钱粮抵扣徭役。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唐朝的规定,唐朝实施的也是这个制度,但是同时还规定了另外一个内容——徭役。每年需要为官府无偿地服摇役20天,闰年加两天,不服劳役的人可以用钱粮代替。如果国家要求增加服役天数,那么就要视情况免除”租”或“调”,与此同时,成为府兵同样是免征租调的。

展开全文

对比来看,唐王朝直接取消了“50岁才能用钱粮抵扣徭役”的规定。这项善政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604年11月,征调民众数十万人,开凿长堑拱卫洛阳;605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征调民众200万人;607年-608年,两次重修长城,征调民众约110万人;611年-612年,两次征讨高丽,每次征调民众约200万(不含士兵);八年时间征调近600万民众服徭役,然后还不能免除他们的赋税,后世评论隋炀帝使“天下民力尽诶”,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反观唐朝君王,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想要庆贺一下元宵还是新年,于是下令让人点起篝火,特意请萧皇后(隋炀帝媳妇)来欣赏,完事问萧皇后:“我这场面应该比前朝有气势吧”。谁知萧皇后说,隋炀帝在宫内点篝火只用沉香木,辅料烧的都是甲煎香,一晚上广是沉香木都要烧掉二百多车。这一比较似乎显得李世民好像不太会花钱一样,然而李世民是真的不会花钱吗?非不能也,不为也。

因此,为什么几乎一样的制度,在唐王朝那里改了一条,就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而在隋王朝却是只能得到灭亡的下场。其实核心只有一条,珍惜民力。

参考资料:《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对唐前期经济繁荣的影响》、《试析租庸调的折纳问题》、《隋唐王朝赋税的来源与用途》

备注:文中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不妥,烦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