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是对IT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事件的记录。通过日志,IT管理人员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而通过对安全相关的日志的分析,IT管理者可以检验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这就是安全日志审计,简称日志审计。而日志的产生、收集、审计分析和存储的全过程称作日志管理。
日志审计需求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力。
一方面,从企业和组织自身安全的需要出发,日志审计能够帮助用户获悉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识别针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和入侵,以及来自内部的违规和信息泄露,能够为事后的问题分析和调查取证提供必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出发,日志审计已经成为了满足合规与内控需求的必备功能,例如: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一节的第三条规定: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于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进行安全审计。而日志审计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基本手段。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82号令)第八条要求具备“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用户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等安全审计功能”。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百二十六条指出“商业银行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均当设置必要的日志。日志应当能够满足各类内部和外部审计的需要”。
《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第第二十七条要求银行业应制定相关策略和流程,管理所有生产系统的日志,以支持有效的审核、安全取证分析和预防欺诈。
《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指引(试行)》第四十四条要求“对主机系统进行审计,妥善管理并及时分析处理审计记录。对重要用户行为、异常操作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应进行重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