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税收收入看东莞GDP质量,这项数据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税收收入看东莞GDP质量,这项数据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东莞2023年GDP为9650.2亿,距离万亿GDP俱乐部一步之遥。但东莞税收总额完成超2000亿,相比之下,去年新晋的万亿GDP城市中无一过2000亿元,一时之间引发舆论关注。普遍分析认为,税收的组成反映城市的产业机构,也一定程度上看到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东莞近年来经济质量提高,得以支撑全年超2000亿元的税收。

7日,南都记者从东莞市财政局获得另一组数据,另一个角度来看东莞税收和经济质量。

2023年东莞收入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571.03亿元,同比增长2.82%,税收占比82.20%,比重位居全省前列。东莞近四年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

南都记者 刘媚 摄。资料图

税收收入占比是衡量财政收入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与态势。东莞财政局分析,数据的背后,释放出东莞市结构向优、活力增强、“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加速转变的积极信号。

数据看东莞

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平均为46.4%

来自东莞财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东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7亿元,同比增长3.19%,收入增幅全省排名第9,珠三角9市排名第3。收入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571.03亿元,同比增长2.82%,税收占比82.20%,比重位居全省前列。

税收收入占比是衡量财政收入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与态势。

纵观近几年,珠三角九市税收收入占比大概在七至八成之间,东莞市2017-2023年税收占比分别为80.89%、84.36%、82.50%、82.20%,近四年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1。

南都记者 刘媚 摄。资料图

东莞市财政局数据显示,近四年东莞市制造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平均为46.4%,第一产业比重低、新兴产业、高附加值行业比重较高。

东莞市财政局分析,数据的背后,释放出东莞市创新实干、结构向优、活力增强、“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加速转变的积极信号,也侧面反映出近几年东莞市久久为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与决心。

增投入 培动力

安排98亿“科技东莞”专项资金

2023东莞税收总额2153.2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3倍和1.5倍。而税收的增加,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紧密相关。产业结构决定了税源结构,税种的变化则影响税收的收入增长,那么优化产业结构直接优化税源,推动税收的增长。

在推动税收增长方面,东莞就首先做了“加法”,连续多年筹措资金,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助力东莞产业机构持续调整向优。

如“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98亿元“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通过调结构统筹资金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投入14.12亿元支持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投入2.3亿元支持重点领域研发、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投入2.07亿元重点打造“倍增计划”升级版,推进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

散裂中子源航拍。南都记者 刘辉龙 摄。资料图

东莞财政局表示,市财政通过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进一步提升税收对当地经济的稳定促进作用,同时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形成正向循环。

用数据来看就是,东莞制造业立市,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193.09亿元。而工业增值税的税率是各行业最高的税率,东莞制造业发达,这一板块的税收助推总额领先。

可见,这一些的投入将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基础。而未来东莞要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这有望提升税收质量。

减负担 优环境

“十三五”期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600亿元

“加法”之外,“减法”如何用,让企业轻松上阵干事业?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以下简称“东莞市税务局”)介绍,一直以来扎实落实落细税费惠民政策,坚持把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作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如用好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等政策对研发企业所起到的具体导向作用。

来自东莞市税务局数据显示,据2023年度汇算清缴数据显示,全市1225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过41亿元;7350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超过460亿元。

上述两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励着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今年将加大力度推广5G应用。资料图

东莞市财政局介绍,一方面,东莞市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2023年为企业减负310亿元的基础上,2023年再为企业新增减负超26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1,600亿元,为企业复工复产赋能加力,切实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莞挖潜

超常规力度打造“松山湖2.0版”

数据的背后,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东莞未来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挖掘东莞的潜力,同时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华为溪流背坡村。南都记者 刘辉龙 摄。 资料图

东莞市财政局透露,展望“十四五”,东莞市拟统筹规划约70平方公里土地空间,围绕发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加快布局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新动能推动产业优化。

另外,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东莞市财政计划五年投入约50亿元,2023年首年筹措安排30亿元,通过支持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引导基金等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一地一策”的思路,围绕产业用地用房政策、投融资、产业基金、科技创新、贷款贴息、专项服务等方面,形成“1+N”配套政策支持政策体系,以超常规力度打造“松山湖2.0版”,全方位推动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

通过上述各项有力措施,东莞市加快构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扎实步伐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带动财政收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并通过持续稳定、优质健康的财政收入为“十四五”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东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起更大责任。

统筹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黄芳芳

特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