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万达否认甩卖资产,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

点击上图▲立即订阅

如何率先把握消费复苏机会?10分钟音频给你解读

惠誉将美国违约评级加入负面观察名单

5 月 24 日,尽管美债违约在当前仍是极小概率事件,但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 “AAA” 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 IDR )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意味着美国评级可能会被下调。惠誉认为,如果未能在 “X 日 ” (即美国财政部在不产生新债务的情况下耗尽其现金头寸和采取特别措施的能力)之 前就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达成协议,将是一个负面信号。

时间一天天逼近 6 月 1 日这个最早可能债务违约的日子,尽管美国两党都在释放信号安抚市场,称违约不会发生,但从 ETF 、美国国债到公司债,金融市场都在为可能发生的美债违约做出反应。据最新数据,包括 14 种最常交易的 ETF 在内,主要美股 ETF 的未平仓看跌期权合约合计达 4100 万份,创历史新高。 (华尔街见闻)

|点评|截至目前,美国两党关于债务上限尚未达成实质性协议,对于金融市场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冲击。其中, 6 月 1 日到期的美国国债短期收益率已经攀升至 7% ,已经与很多短期垃圾债收益率都极为接近了。此外,其他中长期美债收益率近来也持续上涨,令美国金融市场承受了 一些压力。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国一旦陷入实质性的债务违约,将引发一场全球“经济与金融灾难”。美国两党也都知道其严重后果,最终达成债务上限协议的概率极大。从历史上看,1939年至今,美国债务上限已经突破了108次。最疯狂的还是2011年,临近违约前几个小时才达成的。知道美国政治游戏的“玩法”,也就不会感到奇怪。

万达否认甩卖资产传闻

5 月 25 日,万达集团透过官网发布消息称,网传 “160 亿销售 20 个万达广场 ” 为不实消息。此前有消息称,万达集团正在考虑评估出售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20 家购物中心,每个项目寻求约 7 亿— 8 亿元的估值,其中上海一 家购物中心的售价可能高达 10 亿元。如果成功出售,或可回笼 140亿—160 亿元的资金。

即便万达否认甩卖资产消息,外界围绕万达资金状况的疑虑仍然不能消除。因为另外一个消息仍在发酵。该消息称,万达集团正在和境内银行谈判,延长万达地产一些项目的贷款到期时间,目前有意延期偿还今年到期的贷款本金,利息支付并不延期。对此万达官方尚无回应,但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称,确实听说了境内债务方面的相关消息。(第一财经)

|点评|从裁员到债务违约,近期有关万达的传闻接连不断。从万达一季度数据来看,万达近300 亿的现金已经无法覆盖一年内即将到期的800亿负债。这部分负债中,包括了珠海万达年内无法顺利上市,万达需要支付的300亿元股权回购款。珠海万达是万达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 2023 年国内疫情期间,珠海万达几乎百分之百的商铺出租率成为其上市时被监管层询问的重点。

2017 年,万达壮士断腕,抛售了包括文旅、百货在内的多个项目,全面收缩战线。资产优化后,万达得以在过去几年的房地产行业下行期内维持了集团正常运转。珠海万达上市问题,成为万达轻资产转型道路上的一道难关,如果年底依旧无法如期上市,短期内庞大的回购开支,或将拖垮整个集团的现金流,导致债券违约、项目停工等连锁反应。

多位地产富豪变卖豪宅还债

5 月 25 日消息,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一则售楼信息揭开了祥祺集团主席陈红天的窘况。其在 5 月 10 日把有着 “ 亚洲楼王 ” 之称的香港超级豪宅傲璇 5 楼单位, 连同两个车位摆上货架。据悉, 2015 年,陈红天以 3.87 亿港元买入这套豪宅。

陈红天不是近期地产大佬卖房自救的个例。越来越多的地产大佬,主动或者被动地走上这条路。今年 3 月,许家印位于香港布力径的豪宅也被强制摆上货架,该豪宅在 2023 年时被抵押,并在 2023 年 11 月被银行接管。今年 5 月初,深圳房企皇庭国际法人代表郑康雄手里的香蜜湖顶级豪宅熙园、皇庭世纪花园等三处房产被强制司法拍卖,总价近 5000 万元。(华尔街见闻)

|点评|2023 年 8 月,住建部、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 “ 三道红线 ” 新规。 这一政策的出台再次改写了地产行业规则,其影响并不亚于 2002 年的集中土拍制度。 房地产行业过往依靠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从那之后,不少大型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房子卖不动,债务堆积如山,违约爆雷如影随形。

陷入债务困境的房企大佬已经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房地产行业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眼下已进入惨烈的黑铁时代。 在此背景下,一些无法及时转型的房企或将被市场所淘汰。

英伟达一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5 月 25 日,全球 AI 算力龙头英伟达发布 2024 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 在截至今年 4 月 30 日的 3 个月里,英伟达总共实现营收 71.9 亿美元,虽然比起去年同期下降 13% ,但远远好于市场预期的 65.2 亿美元。 利润方面,一季度净利 27.13 亿美元,折合 EPS1.09 美元,预期 0.92 美元。

令市场大感震惊的是,英伟达对第二财季给出了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指引。 其中营收预期将达到 110 亿美元,市场此前的预期仅为 71.8 亿美元。 英伟达表示,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激增,公司正在 “ 显著 ” 增加与其数据中心业务相关的产品供应。 (财联社)

|点评|在 AI 技术迅猛发展阶段, 算力毫无疑问成为各家科技企业构建 AI 模型的基石。 OpenAI 早前发布消息称, AI 大模型若持续发展,所耗资源每 3~4 个月就会有一倍增长。在需求不断增长之下,英伟达的 GPU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这是英伟达业绩大超预期的核心原因。

全 球芯片销量在今年 3 月迎来了近一年低迷期后的首次增长,三星等半导体巨头近期 也计划 联手提 价,以稳定 市场价格预期。 随着消费电子上下游产业链库存的逐渐出清,供需有望迎来新的平衡,因此英伟达对二季度业绩展现出充分的信心。 不过,现在科技消费品需求并没有展现出明显好转的趋势,即便价格趋于稳定,销量的疲软也很难令相关企业业绩重回高增阶段。

小米一季度毛利率创历史新高

5 月 24 日,小米集团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小米营收 595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18.9 %,高于市场预估的 588.1 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 42 亿元人民币, 大幅超出预估的 25.4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5.87 亿元。 毛利 率 19.5 %,与预期一致,创下历史新高。

出货量方面,小米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040 万台,全球排名保持在第三位,市占率为 11.3% 。 国内平均销售单价( ASP )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过 18% 。 根据第三方数据, 2023 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币 4000~5000 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中,位列安卓厂商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 7.7 个百分点至 24.1% 。 (华尔街见闻)

|点评|虽然小米一季度营收整体回落,但这份一季报依旧可圈可点。 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小米手机等电子产品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 小米手机的利润主要来自硬 件,今年一季度,全球各类电子元件的价格显著走低,小米在成本端支出降低,从而使毛利率有所提升。 同时,小米手机的高端化战略已卓有成效,即便一季度在老产品促销的影响下,产品出货均价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提升。

不过,小米手机海内外市占率在一季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了受印度等地的政策因素干扰外,与小米产品引以为傲的 “ 性价比 ” 属性减弱,以及一季度新款产品上市较少也有一定影响。 目前,小米的存货量已经来到了较为合理的区间,为未来小米新品的推出,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涉嫌排放不达标

5 月 25 日,长城汽车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