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泰康陈东升:从17亿资本到万亿资产 泰康为什么24年都不上市?

专访泰康创始人陈东升:从17亿资本到万亿资产,泰康为什么24年都不上市?

导读:所有成功企业最初都来自一粒优质的种子,但也离不开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壤,以及能躲避过野兔和伐木工人的幸运。泰康的成长也离不开坚定的创始人、崛起的中国中产人群和执行力强的团队。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记   者丨包慧

“长寿时代是比老龄化更为全面更为积极的概念。”10月24日,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慧见》栏目独家专访,详解了他对长寿时代和长寿经济的思考,以及保险公司在其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东升是“92派”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有评论说他创办的三个公司——嘉德拍卖、宅急送和泰康保险,分别赚了古人、今人和未来人的钱。他用24年的时间和17亿人民币的资本(6亿注册资本和2000年引入11亿外资),将泰康打造成一家总资产过万亿、管理资产超过2万亿、年营收过2000亿的世界500强企业。

陈东升对自己的另一个定位是“经济学票友”。他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下海创业后,他仍长期关注宏观和人口问题,思考与探索从商业角度应对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陈东升认为在深度老龄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将进入长寿时代的新均衡状态。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掘老年人的价值,发展长寿经济。

与之相对应的是,从2007年开始,泰康已经在医养领域深耕13年,已经完成全国22个城市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和5个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构建起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的战略。至此,他完成了人口理论、商业实践与价值观的闭环体系。

陈东升在60岁那年一次分享中说——我人生剩下的时间,就是把泰康的医养事业进行到底,改变中国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最终推动一场养老革命。

长寿时代大健康产业是最大的机遇

13年前,一位企业家下定决心进军不被看好的养老产业。彼时,公司上上下下从董事到高管到基层都不能理解,赚钱的寿险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重金投入跨界到养老和医疗?

“我要改变中国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陈东升

《慧见》:杭州大清谷是泰康第7家开业的养老社区,前两天泰康全国第20个城市的养老社区布局也已落地(截止发稿当日又增加2个城市)。你怎么能提前那么多年就看到养老产业的机遇并布局?

陈东升:因为我长期做宏观经济研究,后来创办泰康人寿,保险本质就是解决人的生老病死,泰康在做大做强寿险主业的同时,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人寿保险聚集了大量长期资金,市场上缺少足够的投资标的,存在资产负债匹配的问题。2004年,泰康人寿投资中心就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来研究这个问题。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产生了进入养老服务业的想法。我知道沈南鹏把全国各地的闲置厂房、办公楼简易装修做成连锁型经济型商务酒店,几年就上了市,受到启发,全国那么多养老院,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都不够,就想尝试轻资产式托管的连锁型养老社区,所以泰康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养老,后来扩展到医疗康复。

《慧见》:最开始怎么布局的?

陈东升:我有句话叫创新从模仿开始,我先去考察了日本,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感觉上就没有那种大产业的这种震撼和刺激。2008年去了美国北卡的一家中型养老社区,半小时就把我彻底征服了,当时就决定要把这种商业模式搬到中国来。

我觉得中国的老年人不幸福。比如我的父母亲,我创业成功后有很好的条件,但他们生活方式根本没变。在家里,我看过的报纸、喝过的可乐瓶子,都收起来去卖废品。中国老年人有什么好吃的好东西都要留给孙子,对自己一贯节省。所以看到在宽敞明亮养老社区一张张洋溢着欢乐的美国老人的笑脸,和我父母反差太大了,当时我就决心一定要改变中国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慧见》:把这个商业模式从美国搬到中国来有没有水土不服?

陈东升:有。过程中太多坎坷和艰辛了,因为你是第一个来做养老社区的,要跟当时的保监会反复去做工作,所以我2008年初去美国,一直到2009年(原)保监会才批准我们试点养老社区,花了半年时间去跟监管部门沟通,开会。

《慧见》:所以你其实参与了保险公司做养老社区的试点政策制定过程?

陈东升:是的,国务院后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俗称新国十条,鼓励保险机构进入医疗和养老实体。泰康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条路是正确的。 

《慧见》:善于在政策上突破,甚至一定程度上引领政策是“92派”的显著特征吗?

陈东升:当然“92派”都有体制内工作的经验,我有个最核心的信条: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市场经济的滩涂,这也是我创办三家企业的体会。我是从政府里出来的,了解政府的运作机制,还有很多朋友、同学在政府各个部门,所以在开始申请牌照时相对要顺畅些,但拿到牌照后就坚定地走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

比如我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是嘉德拍卖,今天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整套政策体系,其实蛮骄傲地说都是当年我在嘉德的时候和国家文物局的官员一起研究制定的。

老人的尊严、价值与长寿经济

“长寿时代需要长寿经济,即重新认识和发掘老年人的价值。”——陈东升

北大钱理群先生81岁了,在泰康之家·燕园住了5年写了500万字,他说是他创作最巅峰的时期。

《慧见》:你最近提出长寿时代和长寿经济的理论,如何看待保险公司在长寿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陈东升:长寿时代,百岁人生,人人带病长期生存。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的3-5倍。所以大健康产业将是最大的商机,长寿还要养老的财富储备,对保险公司来说健康险和资产管理就是巨大的机遇。

过去讲老龄化社会是消极、被动的概念,我提出来长寿社会是中性的、积极的。中国正快速进入长寿时代,长寿时代需要推进长寿经济发展,重新认识和发掘老年人的价值。

比方说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居民中,高级知识分子占大多数,有7个大学校长,12个院士。钱理群先生在燕园住了5年写了500万字,他跟我讲,这是他创作最巅峰的高峰期。因为养老院在郊区,给他创造了逃避喧嚣社会的安静环境。

未来能不能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