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从实体企业到双实体企业有多远<中国制造企业有多少家企业>

从实体企业到双实体企业有多远

传统制造企业避免“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境地需要赋能。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立琦

编辑|周春林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正在成为新型基础设施,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从2015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正式向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型。此后,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了各个领域的制造企业。

在此期间,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发现自己陷入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境地,甚至一度怀疑数字化转型对于实体企业是否真的有必要和有价值。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教育和政策引导,不仅数字化转型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可,智能化也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但总体上看,我国真正实现了数实融合、智能提效的实体企业数量并不算多,而那些不仅自身实现了数智化转型,还将一部分数智化能力赋能给其他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事实上,不论是国家提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都需要这样的实体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将这类企业称之为“双实企业”。它们一般具有这样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实体性。企业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任务;第二、科技性。能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条串连起来的全面智能化;第三、生态普惠性。具备新基础设施特征,有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智化以及对外输出数智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每一家致力于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实体企业,无疑都希望成为这样的“双实企业”,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双实企业”或成功实现了“数实融合”的实体企业不断涌现。为此,《中国企业家》发起了“‘数实融合’新动能,2023寻找‘双实企业’标杆”活动,经过前期的案例收集、专家推荐等方式,目前有30家实体企业进入了我们的关注名单。这些企业均在数智化转型方面表现突出,且有赋能其他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

想知道有哪些企业已经入围?想为你认可的“双实企业”投票或参与活动?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活动页面,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